躬耕不休百年 書法老人袁鴻典印象
作者 / 鄭劍
乙巳春日,乍暖還寒。 92歲的袁鴻典老人在手不釋卷地閱讀新近出版的《逐浪前行-商丘日報創刊40週年百版典藏特刊》。他身穿深藍色的家居服,坐在那裡認真翻閱著,沒有絲毫倦意,那學習勁頭不輸年輕人。真應了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的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近日,記者在河南省商丘市文化路一個社區裡,見到了這位慈祥可愛的老人,想探秘一下他的養生之道。
鍾情書法一輩子
這是一間普通的平房,靠窗擺放著一個寬大的書案,書案上大大小小的毛筆,墨水,宣紙,鎮尺等一應俱全。牆上掛著書法家贈送的兩幅書法條幅。簡易的書架上有《書法·章法》《書法大字典》等書。

出生於1930年代初期的袁鴻典,退休前是一位中學數學資深教師。他從6歲起,進私塾,學寫毛筆字,受到私塾老師的嚴格要求。那時候,毛筆是唯一的書寫工具,寫不好毛筆字寸步難行。童年時期的刻苦練習,為他日後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認真寫好一筆一畫的習慣,一直伴隨他一輩子。他在長達半世紀的教書生涯裡,也一直保持著寫毛筆字的習慣。

袁老師先後在老家柘城縣農村的幾所中小學教書。雖然大多時候所擔的課程是數學,但由於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國學文化的基礎十分紮實。學校領導及上級教育部門的負責人常常抽調他去幫忙寫作材料。因為毛筆字寫得最好,他也成了大忙人。逢年過節,親戚鄰居門上貼的春聯,要他寫;村里人家平時有了紅白事,請他寫;學校裡出牆報、刷標語,也都是由他出面完成。大家都說,袁老師脾氣好,為人隨和,無論是公事私事,隨請隨到,從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就這樣,即使在文化荒蕪的日子裡,他也沒放棄自己對書法的愛好。是生活,人情,逼他把書寫的水平一步步提高。他教過的學生還依稀記得,那時候,校園裡,村頭上,到處都貼著袁老師寫的大字。

「從前也沒有想過成為什麼書法家,只是多寫、多練,把字寫得美觀大方。後來,我才開始專攻柳體,又學習了王羲之的《十七帖》,閱讀了舒同、啟功等大師的作品,讓自己的書寫路徑逐步向名人靠近名人。」,梁同、啟功等大師的作品,讓自己的書寫路徑逐步向名人靠近名人。
與時俱進唯好學
1994年自教育戰線退休之後,袁鴻典把練習書法當作了人生的必修課。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從沒有停止過書法練習的腳步。除此之外,他還每天堅持讀書看報,時刻關注時政新聞,家裡面的黨報黨刊他一天不落地學習。因此,他發自內心的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而高興,為城鄉發生的巨大變化而欣慰,他書寫的內容也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範圍,與時代發展的步伐相一致,與時俱進。他把自己對書法藝術的追求與社會公益事業結合起來,不計名利,忘掉得失,只要對社會有益,能夠對人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就把書法作品相贈送。

2013年12月,袁鴻典老師在其次子袁志華的策劃和鼓動下,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以「願天下老人都健康長壽、開心快樂」為主題的五棵松書畫展。參加五棵松書畫展的五位老人,年紀最小的80歲,最大的86歲。他們退休前在大學、中學任教,都曾是光榮的人民教師。

袁鴻典老師參展的30多幅書法作品有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多種書體,所書寫的內容既有毛澤東詩詞、唐詩宋詞、名言警句,也有他自己創作的近體詩。他書寫的字體雄健有力,內容健康向上,那力透紙背的書法功力,像他的身材一樣板正、硬朗而又富有“精氣神”,多種字體的融合,顯示了袁老師的多才多藝。
心慈積善樂施教
幾年前,袁鴻典老師被邀請參加了由健康時報社主辦,面向全國徵集的以「善養生、抗衰老」為主題的書法大賽,他的作品獲優秀獎。在平時,他也喜歡書寫與健康養生有關的名言警句,然後挑揀自己寫得比較滿意的作品送人。他把自己的書法練習當作養生之道,無論寒暑冬夏,他都要寫上幾個小時,有時候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說:「我喜愛書法藝術,筆墨紙硯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一天也離不開它們。」儘管兒孫滿堂,但「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一心寫毛筆字」是晚年袁鴻典生活的真實寫照。 「每天要寫字這是個功夫,我深有體會,三天不練自己知道,一周不練別人知道,一月不練功夫減半。所以堅持練習,狠練基本功,除了練就背古詩詞以外,還要背草字符號,背草字結構口訣。”

袁鴻典老師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是袁老師書寫最多的內容。他平時樂善好施,樂觀開朗。在他兒孫滿堂的大家庭裡,時時洋溢著其樂融融的氛圍。他和老伴用勤勞的雙手哺育了兩兒、兩女。如今孩子們已經成家立業。幾天前,他仍然在為孫子袁一山輔導數學作業,課程講得頭頭是道。

老人家在安享晚年的同時,常常關心著國家大事,他也不停地用自己的書法作品為時代謳歌。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袁鴻典老師的書法已被多家博物館和個人收藏,同時,他的書法作品也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鄭劍,本名袁正建。本科學歷,主任記者。任職商丘日報社。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商丘日報專欄作家通聯: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文化路書香人家小區17號樓電話:13603709807 微信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