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條簪』,寓意著三生萬物,子嗣繁衍生生不息;您前面戴的是多寶簪,代表了多寶多福多才氣;後壓絨花,則是『榮華富貴』的諧音。」
近日在老建築鹽倉的「三條簪」體驗現場,工作人員正在給一位女孩邊梳妝邊講解頭飾背後的文化寓意。
漫步福州煙台山歷史風貌區,山地街巷縱橫交錯,洋樓古厝相互映襯,頭戴「三條簪」逛街拍照的年輕女孩不時經過,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條簪」是20世紀30年代前福州女子喜歡戴的一種特殊頭飾,將三隻刀劍形狀的銀簪同插於髮髻之間,蘊含了福州女性愛國愛家、勇敢堅毅等精神,也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11月,福州傳統梳妝技藝(三條簪)入選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三條簪+旅拍」體驗熱潮席捲福州各大歷史文化街區、景區。

現場體驗帶火了沉浸式旅遊。「為提昇煙台山歷史風貌區的文旅體驗,我們設置了大量沉浸式消費場景。」煙台山管委會負責人李晉告訴記者。除了非遺體驗外,記者在這裡也看到了商業新業態與傳統古建老街的有機結合。
煙台山歷史風貌區位於福州歷史文化中軸線的最南端,這裡共有文保建築、歷史建築及傳統風貌建築191處,匯聚了福州開埠後的17國領事館以及眾多洋行、教堂、教會醫院、教會學校,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在煙台山商業街區負責人冒山峰的記憶中,這裡曾是福州有名的棚戶區,老建築較為破敗。經過修整後的煙台山商業漫步街區一期在2021年10月底開街,二期2022年國慶亮相,規劃了洋房酒店、精品書店、匠人工坊、精緻餐飲、藝術展覽等多元業態。
不同於傳統景區步行街或推倒重建的步行街開發模式,煙台山將商業新業態與古建老街有機結合,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培育文旅商新興業態,讓文化價值為新型文旅商賦能,有效提昇年輕消費者黏性。
位於這裡的華記雜貨舖內,從冰箱貼、小掛件,到時尚復古的衣帽、飾品,貨品琳琅滿目,吸引眾多顧客。
「我們最早是擺地攤賣百貨的,現在店裡賣的有文創、飾品等。我們和很多工作室合作,引進的品牌有一百個左右。」店員車小姐說道。
李晉認為,煙台山將商業新業態與古建老街結合,達成了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的平衡。「我們保留了原先的地形和街巷特點,在後期商業規劃時又做了差異性設計。每個區塊的定位、業態特點及針對的群體都有所不同。」他說。
在李晉看來,煙台山「是一個包容多元的地方」。而在傳統文化賦能之下,通過多元融合讓街區「火起來」,正是福州構建文旅體驗新場景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據介紹,福州堅持「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做火「文旅+國潮」,推廣「文化+非遺+國潮+旅遊」等文旅新場景,開展海峽民俗文化活動、兩馬同春鬧元宵等非遺主題活動超200場,帶動街區人氣提昇。
數據顯示,三坊七巷、上下杭、煙台山等福州古厝集中連片分佈的街區,2024年共接待遊客超5059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創歷史新高。
「煙台山歷史底蘊和商業的結合,給業態帶來與眾不同的特色。未來我們希望能更深地把福州民俗、煙台山歷史文化特色和業態進一步結合,從街區氛圍打造、店面裝修佈置到文創等產品輸出,都更體現出這裡獨特的內涵,讓遊客們感受到常來常新。」李晉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