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莆田籍烈士薛介民、姚明珠夫婦的兒子薛人望、兒媳李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協議》上鄭重簽字,捐贈薛介民、姚明珠遺留的90件(套)承載著抗戰記憶、家國情懷的物品。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近20年來首次收藏隱蔽戰線英烈伉儷的遺物,其作為在台灣英勇就義的英烈伉儷的遺物,填補了館藏珍品的一項空白。
1938年,家鄉在仙遊楓亭的薛介民考入成都空軍軍士學校,成為一名飛行員。抗戰期間,他搏擊長空,擊落多架敵機。1944年,他奉命赴印度接受訓練,次年又赴美國繼續培訓。回國後,他於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姚明珠1937年考入福建省立醫學院,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烽火歲月中,相戀的兩人分別8年,鴻雁傳書,留下眾多信件,傾訴情感也記述時代。抗戰勝利後,他們回家鄉仙遊結婚。
1948年底,薛介民、姚明珠受黨組織委派赴台從事隱蔽戰線工作。1958年,因叛徒出賣,同時被捕。1963年,英勇就義。 因身份特殊,直至2013年3月,他們才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2014年4月,這對革命伉儷的靈盒經美國輾轉回國,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薛人望、李黎多年前從台灣旅居美國。薛人望表示,父母的遺物歷經戰火並輾轉多地,得以保存實屬不易,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最為合適。李黎告訴記者,「九一八」事變後,薛介民深感國難之痛,在書信、日記中抒發了濃厚的憂國憂民之情,記錄著那個戰火紛飛年代。
記者獲悉,革命烈士遺物一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重要的徵集項目,該館尤缺隱蔽戰線人物實物資料。此前經媒體報導,該館瞭解到薛介民、姚明珠夫婦的書信、日記等實物資料,多方聯繫薛人望、李黎。經專業鑒定和館務會研究,認為薛介民、姚明珠烈士遺物具有重要收藏、研究與展示價值。
薛人望、李黎專程將珍藏在美國家中的遺物,送至中國國家博物館。之後,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緬懷。站在薛介民、姚明珠烈士墓碑前,他們看到「盛世中華,如您所願」字句,特別感動。談起捐贈之事和薛介民在抗戰初期迫切要「飛天」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再回首收看九三閱兵那戰鷹翔空的震撼場景,薛人望、李黎十分感慨地對記者說,中國日益強大,足以告慰烈士英魂。
來源: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凌燕 卓晉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