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榮林間花帶綻放經濟新活力

立冬時節,柘榮縣英山鄉官安村千畝林下,毛藥花沿著山勢蜿蜒鋪展,織就獨特的「林間花帶」,綻放出經濟活力。
正在觀察毛藥花越冬長勢的該縣峰其崗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連福翰8日介紹,去年基地毛藥花畝產1120斤,今年預計可達1600斤,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3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官安村地處閩浙交界,受困於交通閉塞和耕地匱乏,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曾外出務工。得益於該村林地腐殖質豐富、濕度適宜,是毛藥花生長的天然溫床,林下產業的發展,為官安村帶來蝶變。
柘榮縣峰其崗農業專業合作社採用「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以種植多花黃精、毛藥花等中草藥為主,建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示範基地,僅毛藥花種植面積就達上千畝。
談及毛藥花的用途,當地村民們如數家珍:毛藥花渾身是寶,花青可以製作養生茶,部分枝葉可做藥膳配料,就連看似不起眼的花枝,也可以磨成粉製作成藥品輔料。
如今,官安村的毛藥花不僅成為浙江藥企的「搶手貨」,還衍生出養生茶、深加工藥粉等高附加值產品。「12斤鮮花才能出一斤茶,50克賣到138元,在廣東供不應求。」連福翰說道。
林下產業壯大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村民不僅通過林地流轉獲得穩定租金,還能在示範基地務工增加收入。該示範基地每年帶動110餘名村民務工,村民年均增收3.2萬元。
官安村村委會副主任章麗娟說,現在不少鄉親在家門口就能拿到日薪260元,這正是綠色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為水源涵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柘榮縣厚實的「綠色家底」正轉化為惠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走進柘榮縣富溪鎮富溪村油茶基地,連綿起伏的油茶林綠浪翻滾,金黃色的油茶果如點點繁星、俏立枝頭。油茶樹下,農戶們穿梭其間,嫻熟地採摘油茶果。
這些果實經過加工,將被壓搾成金黃透亮的山茶油,走進千家萬戶。富溪山茶油製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遊廷建說,現在正是油茶果採摘的季節,每天都有很多村民上山採摘,「收到油茶果後,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晾曬,為之後的搾油做準備」。
精深加工,為油茶產業發展賦能。「看中家鄉豐富的油茶資源,我選擇回來發展山茶油產業。」福建新三本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龍生說,企業年處理油茶籽能力達1萬噸,年產茶油約150噸,年產值2400餘萬元。
近年來,柘榮縣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堅持以「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的融合發展思路,推進林下中藥材種植、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縣累計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0.66萬畝,實現林下經濟產值4.35億元,戶均收入2.2萬元。(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