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說過,「烏克蘭和平是可能的,問題在於人們願意為和平付出什麼代價?」之後,北約希望烏克蘭讓步換取和平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北約雖然聲稱仍會支持烏克蘭必要援助,但主要成員口是心非,這些口是心非的大國,從開始就對援烏態度消極。
烏克蘭戰役已經讓美國領導西方列強的領袖地位消退。烏克蘭戰役幾乎是美國拍板要對俄國強力對抗。但拜登在戰役未起前,就先明白表示美國不會出兵,戰役爆發後則源源不絕提供軍援及後勤物資給烏克蘭,西方列強比照辦理。這場戰役說來就是西方出武器,烏克蘭賣命,藉此削弱俄國實力。
但西方在援烏方面列強各懷鬼胎。英國唯美馬首是瞻,德國一路虛以委蛇,法國經常口頭聲援,也同是譴責普丁侵略,但軍援拖拖拉拉。義大利則自始不甩美國,自有主張。與烏克蘭最敵愾同仇的是昔日與俄同屬蘇聯,卻彼此交惡的東歐各國,但實力有限。
俄國聲稱對烏克蘭是「特別軍事行動」,戰略很清楚,並未視為戰爭,而定調為內戰,因此並未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境烏克蘭,而是對反俄地區各個擊破。西方的援助步調被俄軍行動牽著走,開始的全面軍援毫無用武之地,有的被半路截殺,後來改重點支援,卻往往未能及時到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止數十次抱怨西方的支援不足。至15日,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大動肝火,抱怨西方提供的軍火目前僅接收到一成,運送時程拖拖拉拉,他滿腔怒火直指,「無論烏克蘭多努力,如果沒有西方夥伴的協助,我們會無法贏得這場戰爭。」
美國登高一呼,並以身作則,提供最多物資軍援,卻未獲北約廣大迴響。各國都有自身利益盤算。備受抱怨的德國,本身跟俄國淵源深厚,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執政期間對俄羅斯採取緩和政策,推動建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她4個任期中經常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並支持對莫斯科採取貿易導向的實務態度,西方媒體批評德國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進口。梅克爾月初受訪表示,她在任時已盡力阻止烏克蘭局勢發展至此,她不後悔,也認為「沒有什麼要道歉的」。
德國在梅克爾時代已獨樹一格,常與美國互別苗頭。蕭茲接任,跟俄國的互動並未大幅改變,能源仰賴俄國態勢依舊。美國實施對俄最嚴厲經濟制裁,歐盟表面配合,核心國家德法卻另有盤算,更遑論與俄密不可分的波蘭捷克等國。
拜登上周宣布將在挹注十億美元提供「開戰以來最大一筆」援助烏克蘭。但烏克蘭戰役極可能是終戰之局的烏東頓巴斯之役漸近尾聲。普丁的特別軍事行動至今大部分目標都已達成?16日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歐盟三巨頭的領導人偕同羅馬尼亞總統尤翰尼斯,到烏克蘭給予精神鼓勵及道義支持,但外界傳說紛紜是給基輔施壓,要求烏克蘭接受一個有利於俄方的和平協議。從會面當天澤連斯基神情不悅反應,傳聞或許不是空穴來風。
Related Stories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