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真甜!很久沒有吃過了,是我懷念的味道,是久違的味道!」一截甘蔗,勾起了天津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青年工委會主委楊爵駿的許多回憶。他沒想到,這種曾經祗在他的家鄉台灣吃到過的「黃金甘蔗」,在如今的北方城市天津也能吃到,更讓他驚嘆的是,這清甜的甘蔗,是他看著農戶直接從地裡採收而來。
一直以來,中國甘蔗的主產區都限於長江以南地區,但是楊爵駿所在的天津天民田園農業示範園,通過開展「南蔗北種」試驗,成功將南方的甘蔗品種引到北方,打破了「蔗不過江」的定論,也因此讓楊爵駿一解鄉愁。
走進這個集生產示範、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看到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智能溫度調控……高科技的種植方式讓楊爵駿和此次同行的台胞一樣,為天津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所驚嘆。
農業科技示範園只是此次台胞一行「感受天津鄉村振興之旅」的其中一站。10月24日,由天津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主辦,天津市武清區台辦、寶坻區台辦、薊州區台辦承辦的第四屆「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在天津閉營。
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來自相關台資企業負責人、台籍醫生、台籍教師和台灣學生等各界台胞代表到天津市武清區李大人莊村、寶坻區小辛碼頭村和薊州區小穿芳峪村等天津特色村莊進行實境體驗,瞭解村莊發展變遷歷程,領略天津新農村建設風貌,近距離感受風土民情。
「大概八九年前我來過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那時候還沒有這麼漂亮這麼美,沒有這麼茂盛的植物和這麼多的鳥類,這跟我印象中的潮白河完全不一樣。」此次第四屆「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的台胞代表之一、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醫生黃馨儀告訴記者,她來到天津學習、工作和生活已經10年,雖然已經對天津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司空見慣」,但是這次重返潮白河公園,看到這裡生態環境的顯著提升,她還是不禁感嘆「真的有被驚艷到」。
潮白河國家級濕地公園位於潮白河上游,全長14.5公里,總面積一千餘公頃,沿線打造了小辛碼頭、白毛莊等特色旅遊村,形成一條具有鄉村情調的生態旅遊觀光帶。
「我們國家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這一次來到小辛碼頭村,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把渡口文化和了凡四訓兩個主題結合起來,充分融入到了鄉村振興當中。大家來旅行既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學到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北京大學台籍博士畢業生張祐睿向記者介紹,本身就是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特別的熱愛,看到天津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力量,他感到特別興奮和自豪。
在小辛碼頭村村民委員會不遠處,風力發電機的葉片正徐徐轉動,將綠色電能源源不斷輸送到村莊。這讓南開大學金融學院的台胞學生林欣樺不禁好奇:「一直以為風力發電的設備會建設在比較空曠、人跡罕至的地方,沒有想到在村莊裡也會見到。」2021年年底,位於小辛碼頭村北側的寶坻區首個風能發電項目投運,小辛碼頭村村民也用上了「綠電」。
「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土文化的創新傳承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守護。第四屆中華文化研習營著眼鄉村振興背後的故事,這種蘊含著鄉風鄉俗的新時代鄉土文明,正是中華文化研習營需要深入瞭解、深入探究的。」天津市台辦副主任原清說,本次活動中,營員們通過實境考察,親身體驗了鄉村的發展變化,用腳步丈量了天津綠水青山,用心感受天津鄉村的別樣風景,也希望今後台胞可以更深入地瞭解鄉土文化。
回想起四天的所見所聞,台胞們紛紛表示此行收穫滿滿、意猶未盡,既感受到同宗同源的中華文化和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又看到了祖國大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鄉村振興成果,也期待更多台灣同胞來大陸看看、來天津走走。
Related Stories
2024-09-08
2024-09-08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