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56,312
泉州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素有“漆籃之鄉”的美譽。整個村地方不大,卻有不少僑親僑眷。他們中有的早年遠赴異國他鄉拼搏奮鬥,事業有成後回到家鄉,建起了閩南特色與異國風情相融合的房子。他們慷慨解囊,有的甚至放棄外面的事業,回鄉重振龍水漆籃產業,帶領廣大鄉親勤勞致富,助推龍水村實現鄉村振興。
“崇高篤志才業興,德操仁風裏同鄉。”這是鐫刻於仙夾鎮龍水村郭從願厝宅大門兩側的一副藏頭聯。2003年,旅居菲律賓的華僑郭從願事業有成後,回到家鄉龍水村,修建了這座菲律賓風格的宅邸,取名“崇德堂”。只要時間允許,他幾乎每年都會帶著家人一起,回到村裏住上一段時間。
1957年,郭從願出生在龍水村一戶普通農家。因少時家庭貧困,他讀完小學後即輟學回家務農,做過油漆工人,後來還去部隊當兵服役。28歲那年,他隻身前往菲律賓,到同鄉的鋼鐵公司打工,用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吃苦耐勞的他努力鑽研業務,善於觀察思考,各方面能力突出,深得老闆賞識。
1990年,積累了一定經驗的他覺得時機成熟,便下定決心從工廠離職,開起了屬於自己的鋼鐵貿易公司。初涉商海,萬事開頭難。為了節約成本,他經常和工人一起幹體力活。由於身在異鄉,語言、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讓他在起步之初面臨種種困難。不過,這些問題都被他一一克服。
短短幾年時間,憑著多年對業務的鑽研、經驗的積累和經商才幹,在國際鋼材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郭從願的鋼材生意卻越做越紅火。21世紀初,國際鋼材形勢一片大好,他如虎添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事業蒸蒸日上。隨後,他以鋼材生意為基礎,不斷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目前事業涉及房地產、礦業、養殖、餐飲等多個行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事業進入全新發展期。
在龍水村還有另一棟房子與郭從願有關——他與大哥的家。“20世紀80年代末,我爸我叔籌建起了這座房子的第一層。後來大約1997年,我叔又追資3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原房子的基礎上加蓋了二樓、三樓。”郭從願的侄兒郭榮聰說,郭從願非常重視親情,每每回國都會回家與他們在這棟老房子裏團聚。
“雙腳好移,故土難離”是郭從願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他常年身居國外,但只要有時間都會回鄉,為家鄉的發展慷慨解囊。33歲那年,他第一次從菲律賓回到故鄉。漂泊異鄉的5年,他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親人。當時的他剛辭職創業,雖然手上有些積蓄,但並非大富大貴之人。不過,他仍拿出1萬元捐給母校龍水小學,作為學校的獎學金和補貼。“我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希望村裏的孩子在學習上能有更大的進步。”他說。
“家鄉一代又一代的華僑拼搏奮進、愛國愛鄉,是我的人生楷模,深深影響著我。”郭從願說。事業有成後的郭從願,始終心系家鄉發展。為了改善龍水村民的生活生產條件,他捐資20萬元用於龍水村自來水飲水工程建設,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捐資70餘萬元推動龍水村村道、郭氏祖宇、文化活動中心、農民公園、衛生設施、老人協會等的建設以及開展各項文化活動。
2018年,永春縣啟動世界永春社團聯合會(以下簡稱“世永聯”)大廈建設,該大廈建成後,將主要用作“世永聯”活動場所、永春華僑文化館以及商務配套場所等,努力建設成為海外社團、旅外鄉親聯絡聯誼、交流對接、慈善公益的新平臺。大廈由“世永聯”各會員單位和海外鄉親共同捐贈建設資金,作為世界永春社團聯誼總會永久榮譽會長,郭從願第一個號召並帶頭捐資300萬元,並多次回國為此奔走。
山海雖遠,故鄉情濃。他還捐資300萬元推動仙夾公路改道工程建設,捐資100萬元重修永春一中世唐會議中心,捐資70萬元重建永春仙夾中學教師樓……迄今為止,郭從願捐資家鄉已逾1200萬元。
2015年,郭從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每次看到家鄉進步,我們都非常高興。家鄉所取得的成績、成果,我都時刻關注。我也希望旅居海外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永春人也能儘量回來家鄉走走,看看家鄉的變化和進步,關心家鄉、熱愛家鄉。”他說。
龍水村坐落於永春西南隅半山腰,盛產毛竹。500多年前,當地人就已開始就地取材,將竹藝與漆藝相融合,創作獨具特色的漆籃。漆籃在人們生活中可作為盛放物品的容器,在藝術上可作為觀賞之物。“竹籃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針大當櫥。”當地流傳的這句打油詩,生動描述了漆籃的實用功能。在民俗文化活動特別濃厚的閩南地區,漆籃被廣泛用於結婚壽誕、走親訪友、迎神祭祖等場合中。
歷史上,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漆籃生產,不同家庭從事不同工種,串起了漆籃原始產業鏈。然而,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等因素影響,傳統漆籃產業發展凋敝,村裏從事漆籃手工藝勞動的人數不斷減少,這項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2009年,郭從願返鄉時發現村裏的漆籃手藝人已所剩無幾,鄉親們的經濟比較拮据。為了發展家鄉經濟,幫助鄉親們創收,同時讓手工技藝不會失傳,他捐款20萬元成立永春縣龍水漆籃工藝有限公司,將公司交由村裏的老手藝人經營。
龍水村黨支部書記郭志煌是歸僑僑眷,奶奶是馬來西亞華僑。出生於龍水村的他,從小就跟著父輩學習漆藝。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當地漆籃訂單量的急劇減少,他放棄這門手藝外出創業,與同鄉一起組建裝修隊、開辦裝潢公司,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年營業額一度達到數千萬元。事業有成後,他積極在家鄉開展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
在郭從願的感召下,時年44歲的郭志煌不顧家人反對,毅然結束了深圳裝潢公司的業務,只留下廠房等固定資產,永春裝潢公司的業務也交由股東經營,回到龍水村參加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並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首先帶領老手藝人到德化、莆田、廈門等地參觀學習,拓寬視野,增強了大家做強漆籃產業的信心。
“長期以來,漆籃的定位是日用品,但其作為日用品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小。我們轉變思路,將漆籃做成更具藝術價值的工藝品,走高端路線,激發新的市場需求,以提高產品附加值。”郭志煌說。龍水村的做法是:由永春縣龍水漆籃工藝有限公司負責產品開發,承接訂單,制定工藝標準,組織村民生產籃坯,公司回收半成品,再統一進行灰工與漆藝加工。升級為工藝品甚至收藏品的龍水漆籃,身價倍增。一只製作精良的漆籃,可以賣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郭志煌用實際行動傳承華人華僑愛鄉愛國、樂於奉獻的精神。在他的帶領下,龍水村通過重新整合資源、培養和引進人才等,漆籃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傳統產業要做得好,自然離不開人才、工匠。龍水村積極鼓勵和組織手工藝人參加各級工藝美術大師等人才稱號評選和各類工藝美術比賽,在整個漆籃產業中,全村現已獲評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1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5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6人、第七層次人才1人,市級非遺傳承人2人,永春縣工藝美術大師2人,更有多人獲得中華老字號時尚創意大賽、全國工藝品交易會“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福建省“匠藝杯”工藝美術現場技能大賽等多個獎項。
此外,龍水村與泉州師院等高校合作對接設立大師工作室,研發漆籃高端新品,讓傳統漆籃更加時尚、大氣,實現由日用品向工藝品、收藏品的拓展;成立匠藝傳承工作室,定期組織漆籃技藝培訓,提升從業者工藝水準;延伸產業鏈條,開發一些相對簡單實用的漆籃竹編製品,積極佔領日用品市場,一步步把漆籃產業做大做強。
龍水村還致力於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傳承特色漆籃文化為出發點,發展“特色文化型”旅遊。比如設立漆籃製作體驗基地,推出面向漆藝愛好者的定制化研學體驗活動;聯合各大工藝美術高校設立創作基地,吸引各地藝術愛好者們前來創作體驗;推行面向在校大中小學生的課程化研學旅行,營造和諧、溫馨、開放的漆籃創作交流氛圍;打造漆籃特色主題民宿,吸引遊客慕名前來觀光遊玩。
郭從願(右三)經常回鄉,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捐資出力。(郭從願 供圖)
在郭從願、郭志煌等僑親的接續努力下,龍水村的漆籃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財收入逐年提升,鄉村環境不斷改善,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目前,全村從事漆籃產業相關人員從100多人增加到380多人,占全村勞動力一半以上。如今,漆籃產業已成為龍水村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和惠及全村的富民產業,產值從2009年的170多萬元增加到20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由過去的2000元上升到20多萬元。
龍水漆籃產業的蛻變,凝聚著廣大僑親僑眷愛國愛鄉的力量,是海內外永春鄉親心系故土、樂善好施,傾情造福桑梓的生動範例,也是永春縣廣泛發動僑親力量助推強產興城的縮影。“作為一名僑親僑眷,今後我將用好聯繫海外僑親的天然優勢,帶領龍水村進一步凝聚僑親力量,致力於漆籃文化傳承弘揚與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打造集觀光休閒、研學體驗、創意民宿、特色餐飲、田園採摘為一體的‘漆籃文化’特色村,推動傳統村落蝶變升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郭志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