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記者12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陶渠遺址發現西周、東周時期8座「甲」字形大墓,其中7座已發掘完成,初步推斷陶渠遺址是兩周之際的「京」國所在地。
陶渠遺址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陶渠村東北、西趙莊村西。2020年5月開始,考古人員對遺址開展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共勘探發現兩周時期遺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以東西向壕溝為遺址北界,分為高等級居址區、普通居址區、大中型墓葬區、小型墓葬區等。其中發現「甲」字形大墓8座,年代大概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綜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銘文等,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陶渠遺址的性質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是西周晚期王室重臣「京」氏一族的封邑所在。「京」氏一族和秦同源,都是「嬴」姓,源自東方,西周金文中「京夷」和「秦夷」等並稱,經過屢次遷徙後被周王朝分封到陶渠。
據瞭解,已發掘的7座「甲」字形大墓,其中規模最大者全長36.6米。「甲」字形墓葬均被盜嚴重,四周有活土二層台,其中6座大墓均發現有1人至3人數量不等的殉人。此外,「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數量不等整車馬,根據墓葬規模略有等差。通過墓葬規模、附屬車馬坑以及墓道內埋葬整車馬的現象,專家判斷「甲」字形墓的墓主有可能是「京」國的國君及其夫人。
據史料記載,周平王是在「京師」繼天子位的,後來才東遷到洛陽。專家表示,關於「京師」地理位置爭議頗多,陶渠遺址為「京」邑,從地理方位來看,陶渠遺址亦有稱「京師」的可能。
陶渠遺址考古隊隊長耿慶剛表示,陶渠遺址是關中地區兩周之際為數不多的畿內封邑遺址,對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問題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關於陶渠遺址的佈局、功能分區等問題,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Related Stories
2024-09-08
2024-09-08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