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69,138
在你的印象裡,獅子造型可以出現在哪裡?廟宇門口、大橋欄杆上,屋簷上?其實,獅子造型也可以出現在插畫裡。
在首屆泉州城市IP插畫大賽作品展中,很多作品裡有獅子形象:有閩南特色的風獅爺,帶領大家領略人文歷史、非遺、美食等;有打卡泉州各景點,化身美食達人和表演達人的萌獅;有舞龍舞獅和閩南刣獅表演。
原創國風插畫作品《泉州百景圖》是首屆泉州城市IP插畫大賽的金獎作品,由卷卷繪畫研究社團隊完成,團隊成員包括蕭雲川—小鳳鳴、早起ZAO、橘貓XINLU、皮蛋軟糖、貓哥有點帥、畫筆小新在畫畫、瑰夏、一簾,八個小夥伴一起奮鬥一個月,繪製出這幅兩米長卷。據作者講述,泉州是世界文化交融之地,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此次創作他們以文化交融為主題,以泉州的人文歷史、非遺、美食、傳承發展和22處世界文化遺產為靈感,並結合了閩南特色的風獅爺,共同繪製出一幅體現閩南文化、中外交融的泉州百景圖。
《泉州百景圖》有鄭成功雕像、清源山、九日山、東西塔等各個場景,每個場景裡面都有風獅爺。這些風獅爺有的站在海邊,望著海裡行駛的帆船;有的悠閒地躺在九日山上小憩;有的跳上古厝瓦頂,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站在武館的擂臺上,拉開架勢準備和武師比武;有的坐在疾馳的動車上;有的正在編非遺竹編。風獅爺大多面露微笑,形態萌寵可愛。
《泉州百景圖》為什麼要通過風獅爺串聯各個景點?如果你來過泉州,看到風獅爺在泉州民間可謂“遍地開花”,這樣的疑問自然會化解。走訪泉州大街小巷、廊橋院牆時,只要稍加留心,便能發現泉州各地皆有獨具特色的風獅爺。比如,泉州威遠樓前的石埕中,一尊存在感極強的大石獅踞立一隅。這尊威猛的風獅爺,面南背北,身子半立,仰天長嘯,氣場強大,仿若與此地“威遠”之名相呼應。古時,威遠樓一地在泉州提督衙前,據說這尊風獅爺起“鎮地”作用,可保全城平安。晉江五店市文化街區內,有一尊線條粗獷、形象淳樸的風獅爺,看上去十分喜慶、吉祥,吸引了一撥又一撥遊客合影留念,被奉為該街區的“網紅”。泉州中心市區八舍後尾巷中,有一尊古老的風獅爺。街坊們介紹,這尊風獅爺或為唐末五代時期之物。石獅半蹲造型,前爪抓地,雖已無法看清其面目,但整體線條優美有力。南安九日山曾於2004年出土了一尊風獅爺,花崗岩雕刻,高1.23米,寬0.59米,厚0.75米。這尊風獅爺曲坐直立,前腿盤在胸前,形態罕見。經考證,這尊風獅爺可能是五代以前的產物。
“一錠魚鉗”創作的《泉州IP—刺桐護衛隊》是銅獎作品。作品的旁白寫道:在美麗的刺桐城泉州,有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隊伍“刺桐護衛隊”,致力於守護、發揚泉州文化,“尋美食”“訪古跡”“學非遺”。“刺桐護衛隊”一行四人,隊長“阿獅”喊出一聲“GO——”,其他3名隊員跟在後面,穿過鐘樓,尋訪古城。據瞭解,其他三個隊員兩個是“先鋒姐妹花”,其中一個舉著鯉魚的女孩,目的是“學非遺”,另一個紮著小辮子的女孩,目的是“訪古跡”。最後一個神秘隊員是一隻名叫“小石”的“尋美食”小萌寵。
隊長“阿獅”原型是泉州石獅,融合了看門獅、風獅爺、望柱獅、獅型滴水獸等元素,性格開朗逗趣,聰明可愛。“阿獅”有九個造型,有的比畫出“心”的形狀,邀請遊客到泉州;有的蹲在地上,抓狂地喊著“啊”;有的躺在地上,嘟著小嘴巴,很可愛;有的呈蹲立狀,表示正在打工;有的發怒⋯⋯
《泉州IP—刺桐護衛隊》作品的隊長“阿獅”帶你遊玩泉州古城
打卡鐘樓後,“刺桐護衛隊”第二站來到東西塔,隊長“阿獅”臥在白雲之上,說:“雙塔淩空,有點東西哦。”第三站,他們來到關帝廟,希望抽到上上簽,此時隊長“阿獅”化身關帝廟前的兩頭石獅子。第四站隊長“阿獅”又端著一大盆麵線糊,大喊“來碗麵線糊,放肆走江湖”,盡情享受泉州小吃美食。第五站和第六站,隊長“阿獅”流著口水,享用了深滬魚丸和泉州潤餅,誇深滬魚丸“一起鮮掉牙”,誇潤餅“滋潤又有味”。第七站,隊長“阿獅”則化身泉州市木偶劇團經典劇碼《小沙彌下山》裡的那個小沙彌,身上綁著提線木偶的多條線,又唱又跳;第八站,4個隊員一起演奏南音。最後一站,隊長“阿獅”分身成3個拍胸舞演員,玩起“東方迪斯可”拍胸舞。
在作者“一錠魚鉗”的設想中,隊長“阿獅”的造型還打算製作成滑鼠墊、抱枕、扇子、禮品袋、拼圖等各種衍生品。業內人士認為,在泉州,“獅”文化豐富多彩,不僅有中國唯一以“獅”取名的縣級市——石獅市,還有多種展現載體,從大厝宮廟、民俗活動延伸到非遺作品等。其中,以惠安石雕技藝創作的獅形象,在海內外廣為傳播,推動泉州“獅”文化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泉州“獅”文化體現了勇猛智慧、鎮煞辟邪、吉祥可愛的特質,演繹出敢於拼搏、一身正氣、奮勇擔當、團結協作的精神特徵。“獅”文化顯著體現的人文景觀、地域特色以及精神風貌,正是泉州這座城市最為重要的文化性格之一。因此,獅型衍生品必將大受歡迎。
《世遺泉州閩南刣獅》是插畫家蘇雅霖和王銳創作的優秀獎作品,畫面中,有兩隻人扮成的獅子,套上獅衣。獅頭、獅衣、獅尾、眼睛都可以動,其他人扮成武士,手持武器,包圍著獅子“大打出手”。閩南刣獅又叫“舞獅”“弄獅”,相傳為少林和尚“一元祖師”創建,是閩南地區一項集武術與民間舞蹈為一體的活動。在閩南,每逢大型傳統節慶活動,總少不了“刣獅”助陣。傳統獅陣排練操演時,彩旗飄飛,鑼鼓震天,各種陣法穿繞首尾呼應,陣勢變幻莫測。2007年8月28日,“泉州刣獅”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5月24日,“泉州刣獅”經中國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瞭解,閩南刣獅中的“獅”是由竹皮、鋁線、絨線和質地柔軟而堅韌的苧麻布等物紮制而成的,渾身漆成金黃色。獅分為兩種,一種是牌式的,面部不會活動,稱為文獅;另一種是武獅,面部會活動,獅子嘴可以開合,內有鮮紅的舌頭。表演者用古代兵器打鬥擒殺獅子,顯出威猛雄渾的淩厲氣勢。
《泉州西街》則是吳姍姍和山寂JS創作的優秀獎作品,畫面主要採用扁平化方式,通過線條和色彩的表現展現出泉州西街市井生活的熱鬧氛圍。在設計上選擇泉州西街沿途各個景點建築,主要有東西塔、開元寺、基督教泉南堂等,外加街上的其他生活店面如泉記糕點、咖啡店、火鍋店等。畫面主中心也加入了泉州舞獅元素,以及一些人們休閒的生活場景,展現了泉州西街的美好生活狀態。另外,對插畫也進行延展,應用到相關文創產品上,進一步凸顯泉州好景致,感受人文好風光。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熊濤濤南山匠人設計團隊創作的優秀作品《刺桐寶貝IP形象設計》,也包含有獅子形象。“刺桐寶貝”是由大紅、小蟳、小惠、敢敢、當當這5位精靈可愛的小朋友組成的海絲小隊。靈感來源於世遺泉州的紅磚古厝、蟳埔女、惠安女、石敢當、刺桐雙塔等文化要素。運用當下流行的簡約線條和鮮豔明快的色彩,呈現全新的泉州城市IP形象。吉祥物造型生動可愛,充分體現了泉州獨有的世遺文化、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相結合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