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80,230 華僑建築承載著海外遊子的鄉愁記憶。據泉州市住建局消息,泉州市政府辦近日出臺《泉州市“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方案》,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更好地延續泉州僑厝、僑居、僑村傳統文化和歷史風貌。 “找出來” 開展全域華僑建築資源普查 “刺桐僑厝”指的是在泉州市境內能夠體現海內外緊密歷史文化聯繫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以及歷史價值的代表性華僑建築,包括已經公佈為傳統風貌建築、歷史建築、文物以及特定意義的建築。 《方案》提出,2023年11月起,全面啟動泉州華僑建築普查和試點示範打造工作,探索建立保護責任機制;2024年11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市華僑建築名錄,初步建立多層次保護體系,聚力打造華僑建築風貌展示區(點);至2025年,全市華僑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成效明顯,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保護與活化利用經驗。 具體實施中,泉州市將委託優秀團隊高起點編制全市歷史文化連片保護規劃和華僑建築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組織編制《泉州市華僑建築認定公佈導則》。各縣(市、區)組建普查隊伍,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全域華僑建築資源專項摸排,構建管理台賬;2024年11月底前,完成華僑建築名錄的公佈。 “保下來” 重點保護提升“刺桐僑厝群” 《方案》提出,各縣(市、區)每年策劃實施1個以上“刺桐僑厝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10棟以上零星華僑建築修繕,重點實施華僑建築修繕、周邊環境風貌整治、功能業態提升、活化利用等任務,打造“一縣一核心區、一鎮一片、一村一館”華僑建築風貌展示區、鄉愁記憶館。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照每個建築群50萬元(人民幣,下同)、100萬元,每棟5萬元、10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市級要圍繞環清源山提升工程,推動打造“市轄區華僑建築營造傳承展示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不動產登記部門圍繞“華僑建築”確權登記存在的各類問題,採取“容缺預審、分類處置”等方法,簡化華僑建築確權認定工作:對產權涉及海內外繼承關係清楚的華僑建築,由登記機構按規定予以辦理,並作為修繕申請主體;針對產權複雜、繼承關係難以認定的華僑建築,經其權益利害關係人或家族理事會(基金會)申請,經所在地村(居)委會確認公示後,可作為修繕申請主體(代管人),原權屬關係不變。 “用起來” 鼓勵發展文化創意、旅遊產業 《方案》充分吸收近年泉州市在古城、晉江梧林等業態活化方面好的經驗,創新研究華僑建築改造利用的技術和方法,以利用促保護。鼓勵和支持保護責任人利用華僑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開辦展館、博物館、傳統作坊,發展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地方文化研究等方式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 同時,以“僑”為核心,發動多方參與華僑建築的全生命週期保護利用,支持成立華僑建築保護利用理事會、家族基金會,引導企業、社會組織、熱心人士、海外僑胞和僑眷僑屬等社會力量參與華僑建築的保護與利用。2024年年底前,各縣(市、區)還將按照“一縣一冊”編制華僑建築、傳統建築系列叢書,全譜系解讀華僑建築與海外遊子深厚的家國情懷紐帶關係。 作者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