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我在雲南保護的古茶樹,有41棵了。」近日,62歲的台灣茶商陳宥霖指著昆明辦公室中一排茶樹照片,驕傲地告訴記者。
陳宥霖與雲南的緣分始於25年前。1999年9月21日,台灣南投發生7.6級地震。作為受災戶,陳宥霖失去了家園,於是帶著重建生活的決心輾轉雲南,開啟人生的新起點。
「一到雲南,我就被這裡的古樹茶吸引。」在台灣長期從事茶行業的陳宥霖發現,雲南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在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良好保護,眾多超過千年的古茶樹也得以留存,不同於台灣普遍種植的台地茶。他認為過度人為干預並不利於保留茶葉中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陳宥霖坦言,初到雲南時做茶僅是為了生計,但一次重病的經歷讓他重新審視茶葉的價值。2005年,他經歷了一場嚴重車禍,隨即又被診斷患有重病。在這段艱難的時光中,他在朋友的推薦下堅持飲用產自雲南保山的古樹茶。雲茶不但帶給他精神上的慰藉,也逐漸改善了他的體質。
自此,陳宥霖全身心投入到茶葉健康價值的探索中。他表示,《神農本草經》記載著「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茶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及科學研究也以大量數據證明了茶具有降低血壓、膽固醇等保健功能。
「但很多茶商過度追求利益,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忽視了茶葉本身的健康價值。」陳宥霖為改變這一現狀,一邊在茶農中推廣自然農法,鼓勵他們放養茶樹,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一邊不斷改善茶的加工方法。
在雲南生活工作的20餘年中,陳宥霖也見證了雲南的發展變化。最讓陳宥霖感動的是,雲南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長期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支持,幫助他融入當地文化,為他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指導,「即使是非常細小的事,他們也會上門給我幫助。」
陳宥霖也用實際行動回報這片熱土。他在保山市昌寧縣開展古樹茶保護行動,並幫助當地200多戶茶農改變傳統的茶葉管理方式,轉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種植方法。不僅提高了茶葉品質,還為茶農帶來更高收益。
陳宥霖還積極以茶為紐帶促進兩岸交流。在他的牽線下,台灣南投縣自然農法紅茶文化發展協會在今年3月來到昌寧考察交流,並與昌寧縣紅茶協會簽訂共建協議,為兩地茶行業互助合作、資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礎。
「我還想為雲茶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做些事情。」陳宥霖說,他希望健康的雲南好茶能走出國門,讓更多人品味,「明天是國際茶日,我製作的白茶、紅茶、普洱茶等多款產品將隨2024年『雲騰四海·茗動天下』中國(雲南)茶文化歐洲推廣活動亮相歐洲多國,向歐洲的茶友們展示雲茶魅力。」(中新社)
Related Stories
2024-10-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