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當晨霧漫過山澗小路,明清古厝次第甦醒,「國家級傳統村落」閩坑村猶如一枚古樸的琥珀,將百年的光陰沉澱於斑駁的石頭小徑上。
閩坑村村落整體格局坐北朝南走向,參差的青石路與鵝卵石路交錯綿延,清泉漱石的泠泠聲裡,編織了古村的慢時光。
村內大部分古建築是以徽派建築為主,古民居多為一字排開大房屋,建築材料以青磚、石灰、青瓦為主,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所建,屋內牆面上還有工筆繪畫,詮釋著自然與人文的絕美對話。
這座始建於乾隆庚午年的單孔石拱廊屋橋,在閩坑村交錯的時光褶皺裡,它曾是福溫古道的一部分,是學子考試的必經之路。如今,它依然以無聲的建築語言續寫著閩東古村落的發展史詩。
古色古香的閩坑村在立夏時節還迎來了一年之中春蜜豐收的時節,經歷過春天百花盛開的季節,在夏季來臨前形成的閩坑蜂蜜異常香甜,古村孕蜜,用百花之蜜迎立夏。
當陽光為古建築鍍上金邊,每個轉角都成為時光的註解。閩坑村沒有喧囂的步履,唯有山風翻動族譜的沙響,輕輕說與往來過客聽。(余汕康 周思汗 孫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