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專刊】兩岸媒體共訪重慶抗戰遺址

【記者陳子發、蘇永欽重慶報導】「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採訪團,前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參訪,綜合陳列館介紹蔣介石等在抗戰中的歷史角色;雲岫樓了解蔣介石當年的生活起居;孔樓再現孔二小姐的奢華生活。

蔣介石會議室。
「英雄之城.大轟炸中的重慶」文物、照片展。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生態帶黃山景區內。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寬四點三米,高十點二五米的「台灣光復紀念碑」, 碑身鐫刻有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收復台灣的日期。 碑後還有一篇二百六十字的銘文,述說台灣光復的歷史。
孔樓是當年中國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二女兒孔令偉的住所,也就是稱為孔二小姐,蔣宋美齡最疼愛的姪女。 這棟房子磚木結構,一樓一底,中西合璧,面積達503平方米,有正房26間。足見孔二小姐當年生活之奢華。

孔二小姐居所孔樓。
抗戰時,重慶使用的防空警報器。

孔樓正好用作「英雄之城.大轟炸中的重慶」文物、照片展,展出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軍對重慶及其周邊城市商業區、平民聚居區,實施了6年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造成重慶32829人直接傷亡、6651人間接傷亡,房屋損毀11814棟、21295間,財產損失約合100億法幣,當時的照片與戰時生活情形,還有一台老式防空警報器。
蔣介石在重慶八年,日常辦公的雲岫樓,坐落在海拔五百八十米的黃山主峰上。當時,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也安置在附近,許多重要的決策都在此制定。抗戰勝利後,收復台灣的指令,也是從這裡發出的。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台灣光復紀念碑」。
時代周刊等刊物,用蔣介石照片作封面。

博物館的綜合陳列館,陳列著大量的文物史料文獻,介紹了蔣介石等在抗戰中的歷史角色。還有國外媒體時代周刊等四家,用蔣介石照片作封面。以及盧溝橋事變和九一八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史料,還有重慶當年工商業、文化教育的變遷。
雲岫樓內復原陳列了當年的會議室、侍衛室、會客室、蔣介石辦公室、臥室及休息室等,通過大量實物及史料陳列,展示了中國八年抗戰期間,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禦外辱的歷史。
目前雲岫樓正在舉辦「蔣介石在戰時首都重慶展」,展出抗戰時一些重要歷史圖片和重要歷史文稿等文史資料。

南泉抗戰舊址群

【記者陳子發、蘇永欽重慶報導】重慶市巴南區的南泉抗戰舊址群,是抗日戰爭時,中華民國重要政治人物居住的地方,在重慶留下的遺跡;「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團,前往林森別墅與孔祥熙官邸舊址參觀。

孔祥熙與妻子宋靄齡塑像。
孔祥熙孔園官邸。

南泉抗戰舊址群位於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是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重要政治人物及相關機構在陪都重慶留下的遺跡,包括林森別墅舊址(聽泉樓)、孔祥熙官邸舊址(孔園)、校長官邸舊址(小泉總統官邸)、陳立夫陳果夫官邸舊址(竹林別墅)、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舊址(彭氏民居)。兩岸媒體團只參觀林森別墅與孔祥熙官邸。

林森別墅展示林森少年至當上國民政府主席文物資料。
林森辦公塑像。

林森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主席,孔祥熙則是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林森聽泉樓別墅、孔祥熙孔園官邸,位於巴南區建文峰半山腰處。從底下路旁到聽泉樓至少要爬180階石梯、孔園則要爬560階,十分吃力。
林森別墅四周綠樹環抱,建築主體爲中西合璧風格,青灰色調,磚木結構,單簷歇山式屋頂,鋪素面小青瓦。一樓一底帶地下室,地下室均爲條石砌築,兼具住宿、辦公、防空功能。樓內展示有關林森從少年時期到民國元老的照片、文物,還有在辦公的塑像。

孔祥熙孔園官邸。
孔祥熙與妻子宋靄齡塑像。

孔祥熙官邸又稱孔祥熙公館、孔園,為孔祥熙在重慶期間官邸,位於南泉風景管理區孔園內。該建築中西合璧式建築風格,一樓一底帶地下室共三層,高11.90米。大小廳室多達22間,左側建有三間地下室; 附屬建築還有內務樓、警衛樓、食堂、八角亭、防空洞、崗亭。
孔園現建成以孔祥熙為專題的陳列館,由於孔祥熙的妻子宋靄齡,是國父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與將介石妻子宋美齡的大姊,因此館內展示許多有關宋氏三姊妹的照片,目前孔園已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