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台灣學子文化撫州尋夢之旅 成功舉辦

8月5日至9日,第二屆台灣學子文化撫州尋夢之旅活動成功舉辦,來自逢甲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等台灣院校青年學子及撫州籍青年大學生代表38人,前往臨川區、金溪縣、資溪縣等地,循著歷史文化脈絡,在山水與人文間穿梭,在互動中拉近距離,在共鳴中凝聚共識。


在王安石紀念館內,青年學子仔細聆聽講解員講述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與深遠影響,從「青苗法」到「募役法」,從改革的勇氣到濟世的情懷,青年們對王安石這位「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有了更立體的認知。「以前在課本裡讀過王安石的詩,『不畏浮雲遮望眼』這句印象很深,今天才知道他不僅是詩人,更是胸懷天下的改革者,這種擔當精神太讓人敬佩了。」台灣學生曹同學感慨道。走進湯顯祖紀念館,青年學子觀看「臨川四夢」圖文展,瞭解湯顯祖如何以筆為刃書寫人性與真情。當看到兩岸藝術家合作演繹的《牡丹亭》劇照時,台灣學生江同學笑著說:「《牡丹亭》在台灣也很受歡迎,原來我們從小聽的『情至』,根源就在這裡。文化真的沒有距離,好作品能讓所有人產生共鳴。」


竹橋古村是「金溪書」的發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內保存著古雕版印刷作坊遺址兩處。青年們在這裡體驗雕版印刷,拿起鬃刷,將墨汁均勻刷在雕版上,再覆上宣紙輕輕按壓,一幅幅「福」字、福娃的作品便躍然紙上。「小時候在課本裡見過雕版印刷,今天親手做才知道,每一個字、每一筆畫都藏著工匠的用心。」台灣學生魏同學小心翼翼地將作品吹乾,「我要帶回台灣,告訴家人這是我用千年技藝印出的祝福。」
喬治棕櫚山莊由台商李嘉芳先生創辦,山莊內綠樹成蔭、生機勃勃,融合了現代休閒理念與南國風情園林設計。李先生向來訪的學子們詳細講述了其選擇在此創業的心路歷程:「從寶島台灣來到這裡,不僅因為此地風光秀美、發展潛力巨大,更因為這裡鄉親們的熱情好客和當地政府給予台胞創業者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深感此鄉如故鄉。」


青年學子們還參訪了仰山書院、資溪竹科技博物館、江西莊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陸恆食品有限公司等地,並開展了「兩岸青年麵包DIY」活動,台灣青年與撫州青年混搭分組,分工合作,當金黃的麵包出爐,大家爭相品嚐,分享彼此的作品。「原來資溪是『中國麵包之鄉』,難怪麵包這麼香!」台灣學生曾同學咬著剛出爐的麵包,「和大陸朋友一起做麵包,就像和面一樣,越揉越親近。」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撫州台灣青年發展交流座談會,台灣青年和撫州市青創協會代表圍繞創業政策、就業願景、創業歷程等進行交流互動。在撫州長大的台灣學生李同學說:「這次尋夢之旅更讓我明白,我們台青在大陸的成長,從來不是孤軍奮戰——是同學借我的那本筆記,是叔公和鄉親們一起種下的那片果樹,是台辦給我們的生活鼎力幫助,讓我們的根在大陸扎得越來越深。」撫州學生陳同學說:「撫州這片『有夢』的土地,正成為連接兩岸年輕心靈、孵化共同夢想的溫暖平台。這讓我更加確信,撫州,不僅是我的夢鄉,也可以是更多年輕人和台灣夥伴夢想啟航或停靠的港灣。」(來源:撫州市台辦)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