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專刊】雄安新區 建設藍綠交織的綠色創新之城

夏日清晨,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薄霧氤氳。在森林步道上散步的回遷居民張微,深吸一口清新空氣:「以前覺得森林在城市之外,現在推窗見綠,起步聞香。」
這抹令人心醉的綠意,源於雄安新區建設伊始就錨定的「先植綠、後建城」理念。2018年發佈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

遊人在雄安新區白洋澱荷花大觀園內遊覽(2024年7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數年來,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8.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提升至35%,「千年秀林」如今已成為環繞新區的「翡翠項鏈」。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芳芳介紹:「我們堅持科學造林,精準選用鄉土長壽樹種,讓森林『活得好』『守得住』,為『未來之城』打下堅實生態根基。」

2024年 11月7日拍攝的雄安新區悅容公園與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無人機照片)。

最新監測顯示,白洋澱澱區水質已從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並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達到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白洋澱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雄安新區正紮實推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白洋澱的生態修復與「千年秀林」的科學管護齊頭並進,共同織密城市的生態網路。雄安郊野公園、金湖公園、悅容公園等城市公園相繼開放,「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的生態願景,正變為越來越多老百姓觸手可及的生活場景。

2024年11月7日拍攝的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無人機照片)。立冬節氣,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黃綠相間,悅容公園蘆葦搖曳,風景別樣美麗。

面向未來,雄安新區研究形成《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範建設方案(2024—2030年)》,提出九大典範建設任務,細化提出20項具體工作,對應列出41項建設指標和59項重點任務;力爭到2030年,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樹立起新時代美麗中國雄安樣板。
在精心雕琢生態底色的同時,雄安新區正全力打造驅動未來的創新引擎。依託中國空天資訊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雄安正擘畫一幅宏偉的產業藍圖:構建起涵蓋衛星互聯網、時空資訊、商業衛星智造等前沿領域的產業體系。

這是被譽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新華社

在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批空天技術成果正加速轉化;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裏新企業不斷入駐,成為吸引創新要素的重要磁場。
目前,空天資訊、人工智慧、數字科技領域共200餘家企業落地雄安。截至2025年6月30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已入駐高新技術企業51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新增知識產權270多項。而中國星網已在新區註冊落地多家子公司,多個核心能力平臺建在了雄安,空天資訊產業生態圈初具雛形。

這是雄安新區千年秀林(2022年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眼下,雄安新區正持續加快高端高新產業發展和謀劃。大力發展空天資訊和衛星互聯網產業,加快商業衛星總裝基地等專案建設;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高標準建設運營雄安人工智慧研究院、綜合實訓基地;大力發展數字科技產業,推動已落地央企數字科技公司加大業務佈局,全力打造千億級數字產業集群……在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生態與創新兩條主線正日益清晰,交相輝映。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局長楊松表示:「我們將堅決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依託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努力打造精緻細膩、整潔有序的城市面貌,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行走在今天的雄安,林海綿延,澱泊清朗,智慧樓宇與創新工廠在綠意掩映中拔節生長。一座「未來之城」,正在燕趙大地上加速崛起。(新華社)

這是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內的中國華能總部大樓建設現場

兩家央企跨境財資中心遷入河北雄安新區

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瞭解到,中化集團財務公司、中國華能財務公司兩家央企跨境財資中心,遷入河北雄安新區後試運行順利結束,7月30日正式宣告「安家」雄安。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雄安新區,專案建設全面提速,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首批疏解央企總部年內即將入駐。中化集團財務公司、中國華能財務公司分別是中國中化和中國華能下屬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依託集團為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國際化經營程度高,跨境資金交易活躍。
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大力支持下,協同北京市分局,統籌協調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6家銀行順利完成兩家財務公司資金遷移工作。據瞭解,此次遷移涉及範圍廣、複雜程度高,覆蓋外匯及跨境人民幣、資金結算等多個金融領域及兩家央企境內外近360家成員單位、67個銀行帳戶體系、138個相關資訊系統,年均跨境資金交易規模折合超1600億元人民幣。(新華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