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三大文化設施已成為「文旅新地標」;國內最長的盾構高速公路隧道「地下東六環」已建成通車;未來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站預計今年底基本建成……副中心的「超級工程」接連上新,與此同時,城市更新也按下了加速鍵,一個個承載無數人記憶的老廠房、老廠區經過更新改造,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讓副中心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北泡廠車間▶▶▶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
工業美感融合時尚設計
在通州設立新校區的北京服裝學院將本科生畢業大展放在了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行,這裡是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這裡還曾是張鳳路上的明星企業北泡廠,它見證了「通州第一工業重鎮」的輝煌。
北泡廠建於1999年,是一家生產壓型鋼板、夾芯板等材料的大陸國有企業。如今的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正是利用北泡廠夾芯板車間改造而來。進入副中心時代,張家灣逐漸從工業區蛻變為設計小鎮,「騰籠換鳥」的過程中,北泡廠夾芯板車間遵循「不拆真,不做舊」理念,將原有鋼結構悉數保留,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廠區空間形態和廠區肌理。
北服畢業大展期間,老廠房更新中保留下來的紅磚外立面,與時裝、油畫搭配在一起,設計感、藝術感十足。

東亞鋁業車間▶▶▶「活力匯」體育館
老廠房蝶變運動地標
從張家灣設計小鎮駕車一路向北,只需行駛800米,就到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南門。站在6號停車場往西看,是標誌性的大煙囪、亮黃色塗裝的「活力匯」體育館。
「活力匯」內部,有粗壯的鋼筋柱,以及巧用「龍門吊」加固的房梁,屋頂還有上百條采光帶,能把自然光線引入室內,減少燈光使用。改造過程中加裝的新風系統還能源源不斷地把新鮮空氣引入室內。
過去,這裡是東亞鋁業的生產車間。如今,9600平方米的健身空間裡,包含籃球、羽毛球、網球場地,成了副中心的「運動地標」,節假日裡,每天有2000多人來這兒鍛煉。「活力匯」門口幾棟紅磚外立面的餐廳,也都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特別方便球友們聚餐。

東方化工廠▶▶▶綠心公園
化工基地變身「綠色心臟」
規劃面積11.2平方公里、比3個頤和園面積還大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成為京津冀市民的熱門打卡地。「綠心公園超級大,騎行、跑步、散步,總能找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市民張立平說,公園裡還有運河故道、福澤等多個親水空間。
張立平的老家張辛莊村,過去就在福澤附近。而綠心公園的主體部分,星形環路圍合的那片區域,曾經是一片污染嚴重的化工集聚區:建於1978年的東方化工廠。2017年6月,東方化工廠及周邊的60多個工廠開始騰退、搬遷、拆除。
從化工廠到「城市的綠色心臟」,這裡所有的改造,都向著「綠色」靠攏——公園內綠地覆蓋率已經超過85%;原東方化工廠主要污染區被規劃為「生態保育核」,用生態的方法實施生態修復;還為小動物預留了遷徙廊道,營造了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和優質的動物棲息空間……
為了留住老廠區職工的「念想」,特意保留了「東方化工廠」的廠牌以及過去的傳達室,老職工、新遊客,都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這裡的改變。

北京光學儀器廠▶▶▶綠色技術創新產業園
「新北光」聚焦綠色發展
新華大街是通州老城的東西向軸線,兩側有不少居民小區、學校,點綴其間的老廠區借助城市更新的機會,留住了不少「情懷味兒」。
「老通州」或許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北京城,西有首鋼、東有北光。與首鋼比肩的北光,指的就是新華大街上的北京光學儀器廠,這座老廠區曾是大陸精密儀器製造行業領軍企業,製造出了大陸首台光學經緯儀、大型天象儀。
去年底,北光廠啟動改造升級,老廠區將在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築、古樹、爬山虎的前提下變身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新北光」還將補充活力十足的商業、餐飲空間,增加兒童遊樂設施、多功能草坪、觀景平台,為周邊居民提供便捷服務。(陳強)
奧萊招商已超90%
副中心微度假小鎮「灣里」呼之欲出
與環球影城一路之隔的國際商業娛樂綜合體——「灣里」將於年底開業,為副中心新添一座微度假小鎮。該項目中的五星級酒店日前已竣工,正在進行內部軟裝;王府井奧萊招商進度超90%,35米高的水幕裝置將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灣里」是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由京投公司、首旅集團、北京城建集團三大市屬國企聯合開發。該項目包括三大組成部分,分別是王府井奧萊、汀雲小鎮、諾嵐酒店。走進項目所在地,各具特色的建築映入眼簾,華北地區最大的奧特萊斯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漫步至商場一處陽光中庭,35米高的水幕裝置正在安裝,未來將有「瀑布」從6層樓頂傾瀉而下,有望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在另一處中庭,高聳的馬蹄蓮造型裝置呈螺旋狀下降,未來還將與LED屏「搭檔」,為顧客帶來光影秀。

「這是一座大型文商旅奧萊綜合體,已實現超90%的品牌招商進度,會進駐很多國際大牌。」北京環匯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路葦介紹。
在奧特萊斯隔壁,以五星級酒店標準建造的諾嵐酒店已竣工,正在進行室內軟裝,有望今年三季度投入試運營。諾嵐酒店是首旅酒店旗下的奢華藝術度假酒店,擁有329間客房,以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為設計靈感。酒店十層無邊泳池可俯瞰環球影城全景,專屬通道直連商業區,實現「住購玩」無縫銜接,酒店內還打造若干個親子友好和寵物友好客房。在開放的樣板房,隔著房間落地窗,能觀賞到環球影城園區,夜間還能欣賞哈利‧波特城堡燈光表演。
這座微度假小鎮還提供多種住宿選擇。建在地鐵車輛段上的汀雲小鎮,規劃為北區商街、南區住宿和火山公園三部分。小鎮上的各類文化體驗場館也為遊客增添更多樂趣。
微度假小鎮交通便利,軌道交通1-八通線、7號線及規劃中的S6線在此「三軌交匯」。市民遊客從小鎮出發,只需乘坐1站地鐵,就能抵達環球影城。同時,規劃中的S6線連接大興機場和首都機場,城市副中心站也在附近,京津冀旅客前來遊玩非常方便。「灣里」項目年底營業後,還將提供擺渡車前往環球影城。(孫宏陽/文 鄧偉/攝)
「環影宿游」片區今年預計接待遊客40萬人次
環球影城帶火周邊民宿產業
在環球度假區外溢效應的帶動下,一個以唐大莊村為核心、輻射周邊四個村莊的「環影宿遊」片區正在通州台湖鎮崛起。預計今年,片區接待遊客量將達40萬人次,民宿產業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人民幣。
週六,來自鄭州的大學生白楠和大學室友在環球影城玩了一整天。她們提前一天入住唐大莊,第二天早上7點起床化妝, 8點左右出發前往環球影城排隊,9點開園第一時間入園,節省了不少時間。「晚上我們一直玩到9點,環球影城門口還有班車可以直接返回民宿,非常方便。」白楠說,「我們住的暖唐民宿環境特別好,一進去就忍不住拍照,住得也很舒服。」

唐大莊的主街兩側,各類咖啡廳、餐廳和民宿鱗次櫛比,色彩繽紛、風格各異。漫步其間,清新文藝的氣息撲面而來。道路乾淨整潔,民宿裝修時尚前衛,隨手一拍就是大片效果。
據介紹,唐大莊村2022年底簽約建設民宿的有14戶,到2023年底已增至76戶。目前,全村145個院落中,近100個已發展為民宿和餐飲店,即便如此仍供不應求,一年中幾乎沒有淡季。
唐大莊村民宿產業的紅火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協同振興。2023年底,台湖鎮以唐大莊為示範核心,將周邊北姚園、東下營、西下營、玉甫上營4個村納入規劃,共同組成「環影宿遊」片區。

從唐大莊村向西步行約15分鐘,便來到東下營村。這裡吸引了一位特殊的創業者——「90後」北大軟件工程系高材生曲璐。2023年,她毅然放棄海澱區互聯網大廠的高薪工作,與擁有多年國際五星級酒店管理經驗的鄔震合夥創辦了「卡慢民宿」。兩人優勢互補,曲璐負責互聯網運營推廣,鄔震主抓日常經營管理,配合默契。
來卡慢民宿體驗的遊客,不少人都對這裡暖心、細緻的服務印象深刻。「這裡的服務出乎意料地好,夜裡回來時管家早已在門口等候。房間設計也很人性化,準備的物品從洗臉巾、卸妝水、定型噴霧,到咖啡機、按摩椅一應俱全,有些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客人韓女士說。
位於唐大莊南側的北姚園村則探索了另一條發展路徑。由於村莊規模較小,該村採取整體規劃開發模式,村民將閒置院落統一交由專業企業運營,按照「一院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人文藝術度假酒店。該項目的特色在於側重整院出租,面向家庭親子、企業團建等客群。每個院落在減少客房數量的同時,增設棋牌室、親子樂園等休閒空間,為團體客人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場景。
「環影宿遊」片區內部通過南北、東西兩條發展主軸有機串聯,向北直通環球影城,向西銜接台湖演藝小鎮。各村以民宿產業為核心,通過「民宿+」模式實現差異化發展。目前,片區已形成金魚文化館、糖小院面塑工坊、木作博物館等多元業態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據統計,片區已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近1.5億元。預計到今年底,運營院落將達150個,提供客房1000餘間,日接待能力提升至2500人次。今年片區遊客接待量預計達到40萬人次,民宿產業年產值有望達到6000萬元。(孫雲柯/文 白繼開/攝)
陶然亭三大活動亮相路縣故城遺址公園
通州大運河畔追憶「城南舊事」
「陶然亭公園‧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主題文化周」近日在通州區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正式啟動。活動以「陶然雅集‧古韻今風」為主題,首日推出的園史展、名亭拾趣科普及魁星圖拓印三大活動,以濃厚的文化底蘊與互動趣味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尋夢醉陶然,何必下江南。」陶然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主會場內,珠光半透卷軸設計的園史文化展別具匠心。隨著陶然亭公園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三百年園史中亭台樓榭的故事徐徐展開。市民們圍站在卷軸前,瞭解「都門勝地」「城市山林」的歷史脈絡。





分會場的名亭拾趣科普活動同樣人氣高漲。一張張長桌整齊排列,立體亭模型與名亭卡片錯落擺放,家長帶著孩子圍坐其間,孩子們在指導下嘗試拼裝榫卯結構,在玩樂中體會傳統建築的智慧。
非遺體驗區前,魁星圖拓印活動參與者排起了隊伍。工作人員手持拓包,示範著刷墨、鋪紙、按壓的傳統技法,墨香與宣紙的氣息在空氣中瀰漫。市民們向工作人員請教技巧,調整拓包力度,完成一幅幅線條分明的魁星圖,臉上滿是成就感。「能親手做一幅有吉祥寓意的拓片,感覺特別有意義。」一位參與體驗的市民說。
路縣故城遺址作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遺址公園於今年6月開放。此次兩園聯動,將歷史遺址的厚重底蘊與城市公園的活力魅力一併呈現在市民遊客面前。海棠雅韻、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展演等也陸續推出,公園與市民遊客一起追憶陶然亭的「城南舊事」。(任珊)
28家博士後工作站申報專利80餘項
副中心重點產業引來「博士團」
漕運年代,通州是京城「東大門」,大運河上萬舟駢集;2003年,通州開通地鐵,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此落腳;而今邁入城市副中心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大運河畔築夢揚帆。
據瞭解,圍繞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製造、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現代種業六大重點產業體系,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共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8家,引進培養博士後人才56人,這些精英人才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已達百餘項,申報專利80餘項。

一座地下再生水廠的奇跡
地上是湖面、公園、科普館,地下是一系列大型淨水設備,位於大運河西側的碧水再生水廠成為一座典型的「地下工廠」。移入地下後,不僅日處理能力從10萬噸提升到了18萬噸,出水標準也提升了兩個等級,佔地面積從220畝壓縮到了110畝。
碧水再生水廠的變化正是副中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縮影。工廠地面部分,集人工濕地和園林為一體的景觀公園免費開放,佔地7萬餘平方米,與居住區僅一街之隔。
成功把再生水廠移入地下,靠的是中國水環境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頂尖技術。這家公司2014年在通州成立,研發核心團隊工程技術中心有10多位博士。其中一位博士叫江樂勇,現任工程技術中心副總經理。他非常自信地說:「碧水廠運用原創技術,是中國首例原地不停產改擴建的下沉式再生水廠。處理後的高品質再生水能實現100%回用。」
正在和同事做實驗。陳強-攝.jpg)
引進一個人發展一個產業
大豐收季,中農富通園藝公司巨型南瓜總共有10多個,每一個都是幾百斤的「大塊頭」。最大的一個直徑超過1.3米,重量達到660斤,需要3個成年人才能圍抱住。它們全部由蘇彥賓博士親自培育。蘇博士已在中農富通工作了9年,曾經那個剛剛邁出校門的帥小伙,現在已是一副農民模樣,皮膚黝黑,每到夏天,胳膊、腿上還有好多蚊子包。9年辛苦沒白費,除了巨型南瓜,蘇博士還培育出了飛碟南瓜等多個「賞食兼用」的品種。
「培育巨型南瓜,種子是關鍵。」 蘇博士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巨型南瓜種子通過先進的太空育種方式培育,經過多年技術革新。中農富通的種子可以讓南瓜結得更多、長得更大。
據介紹,每年有近2萬人次遊客來園子裡進行休閒觀光,很多都是親子家庭,巨型南瓜、飛碟南瓜讓孩子們看著新奇,方便博士們給孩子科普農業知識。此外,這些南瓜通過後期加工,還可以成為工藝品長期保存,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2017年以來,在博士等高學歷人員團隊的帶領下,中農富通公司平均每年能拿到100項專利,而在2014年之前,公司只有10餘項專利。
「雙導師制」讓人才企業雙贏

參加工作後,高校導師可以繼續在理論基礎、實驗經驗上提供指導,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也可以在項目現場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深入對接,所有進入到副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人才,都能享受「雙導師制」,避免博士們陷入「實踐經驗不足」的被動境地。
在「雙導師制」的幫助下,很多博士已經在副中心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成為副中心推動高精尖產業項目落地、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平台。(陳強)
歷經近半年閉館改造,通州區博物館煥新重張——
100多件通州文物首次亮相
「鎮館之寶」軍糧經紀密符扇、雕刻著持戟衛士的石門、萌態十足的鎮獸和漢釉陶狗……歷經近半年閉館改造,通州區博物館近日煥新亮相,遊客無需預約即可參觀。189件展出文物中,有100多件是首次亮相。通州區博物館文創空間也將在今年內亮相。

坐落於通州老城西大街上的通州區博物館,是一座古樸的二進四合院。這座小院本身就是文物——萬字會院,屬於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鎮館之寶』在哪兒?」70歲的任利民是通州區博物館煥新亮相後首批參觀者之一。按照講解員的指引,她來到博物館二進院,「鎮館之寶」寶光寺銅鐘就擺放在院子中間。這座高1.7米、口徑1.1米、重1.75噸的銅鐘,鑄造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通州區博物館的另一件「鎮館之寶」——軍糧經紀密符扇,就藏在寶光寺銅鐘北側的房子裡。它是一個扇面,畫著100個神秘符號。漕運的年代,軍糧經紀檢驗完糧食後,就會在糧袋子上畫上獨屬於自己的密符,便於上級依符查驗。

從小在通州長大的任利民,對密符扇旁邊燃燈塔文物櫃興趣濃厚,「這可是通州地標!一枝塔影認通州。」展櫃中有5枚塔鈴、2塊磚雕、1面銅鏡、1塊磚刻,均為燃燈塔歷次修復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珍品。
首次亮相的文物中,還有一些來自私人捐贈的。燃燈塔文物櫃所在的展廳裡,掛著一幅《八里橋之戰》英國版畫。版畫下有一行英文,大意為「皇家龍騎兵禁衛軍跟八旗兵在北京附近的遭遇戰」。通州區博物館館員郝一航介紹,版畫最初印在英國《倫敦新聞畫報》上,創作時間大概為19世紀中葉。大約20年前,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吳十洲教授在英國旅行時買下它,後贈予通州區博物館,填補了通州區博物館無版畫類文物的空白。
密符扇已經有了文創產品,接下來通州區計劃聘請專業團隊為頗具「網紅氣質」的鎮獸、漢釉陶狗設計文創,通州區博物館文創空間也將在今年內亮相。(陳強/文 白繼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