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北京地鐵10號線紀家廟站D口,一條小街街口南側「青春大街」碩大的標識活力滿滿。從遍佈紙庫、陶瓷庫、建材庫的倉儲區,到如今匯聚300多家青創企業的「青春大街」, 在10號線「青創村」24公頃的土地上,截至目前已通過城市更新盤活了15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吸引了以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為主的316家企業入駐,實現稅收1.7億元。一個以地鐵「黃金環線」10號線為紐帶的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正在玉泉營地區加速形成。

轉型:曾經「倉儲街」變身「青創村」
「紀家廟村說是村,其實就在三環邊上。聽村裡老人講,以前村裡還有個花神廟,是花行同業公會的會址。」姚先生見證了這裡的變遷。
在他的記憶中,很長一段時間裡,有過花神廟但村裡卻沒有個像樣的花園,傍著東側玉泉營環島的建材產業,這條村裡自然形成的小街兩側,都是庫房和出租大院,有紙庫、陶瓷庫、建材庫……
2014年,疏解非首都功能,這給紀家廟村帶來了轉型契機——大院拆除了,庫房關停了,村子靜下來了。北京市汽車半軸廠的老廠房,變成了天恆體育文化園,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檯球場地一應俱全;村南邊疏解後留白增綠地塊上,一個佔地6公頃多的紀家廟公園誕生,成了周邊居民休閒、健身、遛娃的花樣空間。

結緣:他們為了夢想匯聚於此
平時小街上行人很少,有寧靜之美,可到了上下班高峰,街上滿是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他們搭乘10號線而去,又搭乘10號線而來,為了夢想匯聚到這裡。
清華大學博士生袁睿,就是其中一分子,他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冰智科技的創始人。他與「青創村」結緣,是在去年舉行的玉泉營街道首屆村AI+邀請賽上——憑借AI+心理咨詢的「AI幸福倉」項目獲獎,他們得到了百萬級別的種子輪投資與30平方米的場地支持,今年1月份正式落地「青創村」。
「賽場不只是競技場,也拉近了技術和市場之間的距離,與更多有經驗的人交流碰撞,還有各種支持,促使我們敢於從高校『走出來』。」袁睿說,如今他們的「AI幸福倉」、AI心理咨詢APP等產品已經逐漸成型,「青創村」還幫助他們對接了中小學、工會等單位,為技術落地提供了場景支持,讓他們信心滿滿。
推開一扇有些斑駁的大門,拾級而上,整個老庫房的二層被打通,形成一個空曠場——在元宇宙的世界裡,它是千變萬化的,可以秒走長征路,瞬間置身對戰場,一步邁進山水間……這裡是北京容積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用容積視頻技術新打造的VR大空間。
這家2019年落地「青創村」的企業不斷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經理郭松傑說,他們的技術已經在大陸央視春晚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西虹市首富》等影視作品裡得到應用,這次打造的VR大空間,既是技術新的應用場,更是技術的展示場。

添彩:既是創業舞台更是生活場
「青創村」的主街上坐落著玉泉營街道圖書分館。近日它正在參加2025年度「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百姓身邊的基層圖書館」評選。走進這個200平方米的圖書館,富有韻律感的書架上是超過1.8萬冊圖書,閱讀區坐著不少青年人。
如今這裡不僅成為周邊居民的閱讀空間,更是經常與「青創村」裡的園區企業聯動,組織讀書會、講座、非遺製作、茶道品鑒等互動活動,凝聚青春活力。
老廠房變身新古典音樂廳,不久前,園區為創客們帶來了《循聲——非遺音樂青春守護人公益展演》。青年創客們放下筆記本電腦,走幾步,就能聽到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智化寺京音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聯袂演出。二胡與鋼琴的對話,馬頭琴與嗩吶交織,創客們在感受音樂的潮范兒中,為自己充電。
金毛犬矯健地飛躍跨欄,小柯基在迷宮裡「暈頭轉向」惹人發笑,穿著小裙子的貴賓犬在T台上走出「超模範兒」……日前,「青創村」10號線創意公園西區,以寵物友好消費場景為特點的樂飛趣咖,變身「萌寵樂園」,毛孩子們在萌寵運動會上大顯身手,把寵物當作家人的「鏟屎官」們以寵會友,解鎖「帶著寵物去社交」的新型生活方式。
隨著10號線「青創村」的建設,「新村民」與老村民在這裡享受著越來越豐富多彩的生活,也讓休閒與工作在這裡無縫連接。(孫穎/文 劉平/攝)
2.5萬餘人次打卡社區文化節
北京社區文化節首場活動近日在豐台區大紅門街道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落幕。短短兩天半時間,活動吸引逾2.5萬人次親臨現場,居民在家門口沉浸式領略了傳統戲曲藝術的雋永魅力。
活動現場,來自六大城區、近30個街道的550餘位社區「民星」聯袂獻藝,400餘組親子家庭熱情投身文藝共創,非遺文創展位憑借其獨特的文化質感與創新表達,成為市集80餘展位中的流量擔當。
百姓樂享家門口文化盛宴
北京曲劇改編話劇《我這一輩子》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兩側通道站滿觀眾,紅毯上孩子們席地而坐。作為北京唯一的地方曲種,北京曲劇用一場精品大戲的演繹,讓老捨經典走入尋常百姓家。「這京腔京韻特親切,一下就把我們帶回了老北京的胡同歲月。」大紅門街道居民祝世賢高興地說。
首場文化節戲曲演出版塊,既有經典大戲,也有小而精的京劇、豫劇折子戲,近千人享受了家門口的文化惠民福利。
「民星」閃耀展現基層活力
北京六區近30個街道的550餘位「民星」同台獻藝,茶藝、舞蹈、民樂、非洲鼓等節目百花齊放。來自西城區廣外街道戎暉嘉園合唱團的老兵們稱讚道:「排練既豐富生活,更增進鄰里情,社區人情味濃了。」來自不同社區的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代表也登台表演。美團豐台區大紅門站點快遞員孔姝雅激動地表示:「我們平時很少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文化活動。這次我們登台朗誦《紀念碑》,用我們的語言講述奮鬥故事。」
多元活動浸潤美好生活
文化節期間,北京胡同記憶攝影展展出了近百幅照片,帶領觀眾感受胡同裡的歷史沉澱與市井煙火。圖片作者杜春鵬說:「用了好幾年記錄北京胡同的建築藝術、人文風貌與生活百態。這一次以攝影展的形式呈現,讓我很驚喜。」活動現場,還有400餘組親子家庭沉浸於藝術課堂,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帶來的「與美同行」藝術共創課上,運用拼貼、拓印等多元技法完成專屬作品。
文化市集匯聚城市文韻
以「非遺+文創+農產品+美食」為矩陣的多元文化市集,集聚了80餘個展台,吸引了近2萬人前來體驗。非遺體驗區的插花、京繡、翻花、彩塑、太平燕、京劇臉譜等項目吸引市民沉浸其中。文創區則充滿了驚喜,不僅有國子監文創、人教社文創等產品,北京日報印廠更是把印報機拉到展位,一鍵美拍,現場上頭版,讓市民收穫屬於自己的「號外」。在「幸福照相館」寫真活動中,點翠工藝勾勒的鳳羽頭冠打卡背景牆前,數百張美好的笑臉真實講述大紅門的幸福故事。
美食區香氣四溢,農產品區則匯聚了京郊各地的特色農產品,琳琅滿目。來自門頭溝北京益農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興奮地說:「沒想到地道的助農產品這麼受歡迎,我半天銷售了近千元。」(趙智和/文 豐時/攝)
濕地下藏著亞洲最大地下再生水廠
地下,再生水廠機械設備晝夜不停高效運轉,「吞下」城市生產生活排出的渾濁污水,處理後「吐出」乾淨清澈的再生水;地上,再生水通過補水管道匯聚成水系景觀,圍繞其建設的濕地、公園風景宜人,吸引市民遊客前往觀賞打卡。
曾經,污水處理與「臭味熏天」「噪音擾民」畫上了等號。隨著北京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提高,如今,氣味、噪音不再影響周邊居民,新建或改造後的再生水廠被「藏至地下」,釋放出珍貴的地面空間。水廠輸出高品質再生水的同時,也滋養著地上的綠意,甚至變身高顏值生態綜合體。

「一畝泉」重現舊日勝景
南四環外公益西橋南側,約220畝的「一畝泉」人工濕地水清草碧、綠樹環繞、鳥語花香,動植物群落十分豐富。喬木、灌木及水生植物等百餘種植物恣意生長,野鴨、白鷺等野生動物來此「定居」或做客,每年冬天,都會迎來成群的綠頭鴨在此棲息過冬,構建起一處擁有自然野趣的生態家園。
遊人們難以想像,垂直於這片生態濕地下方,竟別有洞天,這裡藏著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日處理能力60萬立方米,每年可為河道補充約2億立方米高品質再生水。
槐房再生水廠緊鄰小龍河發源地,據記載,該發源地曾名為「一畝泉」,因有23處泉眼,面積約一畝而得名。曾經,「一畝泉」河水清澈,為濕地景觀。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泉眼乾枯,美景不再。近年來,隨著槐房再生水廠運行,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的再生水注入濕地景觀並輸送至小龍河,消失的「一畝泉」濕地舊日勝景得以重現。
「地下水城」運用先進工藝
從槐房再生水廠地下入口走進,地下一層為維修巡視層,地下二、三層則佈滿了錯綜複雜的管道,宛如迷宮,最深處可達18米多,相當於6層樓的高度,堪稱「地下水城」。污水由廠區西北管網進入,採用預處理、MBR(膜生物反應器)、臭氧脫色、紫外線和加氯消毒等一系列工藝處理後,進入清水池,通過配水泵房輸送至再生水管網或退水至小龍河,用於綠化、市政雜用、工業冷卻用水、河湖補水等,出水水質達到北京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B標準。
一根根纖維膜絲猶如纖細的掛面,膜絲上佈滿肉眼不可見的小孔,孔徑僅為頭髮絲的千分之一,污水經過小孔,懸浮固體、細菌、微生物被「擋在外面」——這是北京排水集團自主研發的「膜科技」,為高濃度污水的處理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槐房再生水廠還配備全套通風除臭系統,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氨氣、硫化物等臭氣被收集,並通過生物化學方法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如今,廠區矗立的除臭塔上都佈滿鳥窩,這也是對這套系統的最大肯定。(鬍子傲/文 潘之望/攝)
遠山近樹 花開滿屏園博園
永定塔開啟裸眼3D燈光秀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日前在首鋼園拉開大幕,作為「兩園一河」功能核心區的北京園博園,開啟沉浸式夜遊模式,為服貿會「添彩」:點亮鷹山,以永定塔為背景,上演一場「永定河與北京城」裸眼3D燈光秀,在夜空中綻放出視聽盛宴。

牡丹園到鷹山劇場的道路被設置成一條時光隧道,行走其間,光影變幻,時而是百花環繞,時而是滿滿的科技感與未來景象,讓人們彷彿穿梭在夢幻時空之中。動感的音樂中,永定塔面向首鋼園一側的塔身瞬間變身燈光秀場:藍色、金色、紅色、綠色、紫色、橙色的燈光交替鋪陳在塔身上,讓永定塔瞬間變身「科技塔」,未來感十足。音樂忽然一緩,燈光以永定塔為畫布,開始描摹出遠山近樹,花開滿屏,盧溝曉月緩緩升起,仙鶴翔集在只此青綠的山水間,一派歲月靜好。接下來,一幅卷軸呈現在塔身上,隨著卷軸的展開,首鋼大跳台、盧溝橋、中軸線等代表性建築和地標逐一呈現……
鷹山也被點亮了——鷹山的西北側,五彩斑斕的燈光如同神奇畫筆,將鷹山精心裝點,紅、藍、綠等色彩交織碰撞,熱烈奔放、深邃神秘、生機勃勃的感覺撲面而來。站在山腳下仰望,山石、樹木皆被燈光溫柔包裹,彷彿置身童話仙境,從蓮石路或首鋼園遙望,更是一幅優美絢麗的光影長卷。
永定河畔的吉石碼頭區域,西岸酒咖音樂會開啟,現場樂隊活力滿滿的音符瞬間就點燃了夜晚的熱情,讓大家沉浸在美妙音樂的海洋裡。種類繁多的美酒和香氣四溢的咖啡交織,精彩絕倫的火壺表演,火焰與水花相互映襯,觀賞性十足。白天吉石碼頭則開啟遊船畫舫,帶領大家悠然地徜徉在永定河上,領略河岸風光。(孫穎/文 劉平/攝)
「南囿秋風」成時裝秀場
近日,「豐彩綻放‧京秀時尚」北京時裝周豐台分會場暨第二屆丰韻京秀活動啟動,南苑森林濕地公園1907鐵路小站成為時裝文旅秀場,多家品牌服裝輪番發佈,為京南帶來時尚潮流大秀。
同步開展的時尚市集,匯聚華為、北紡教室、醬門新秀、中國工藝‧有好市、肩上雲、balabala、鴻星爾克、七匹狼等品牌,以及京東MALL北京南三環店、盧溝曉月主題郵局、乾合榫卯積木等豐台特色品牌,實現「即秀即售」,消費者能現場選購走秀同款,還能參與非遺互動、趣味體驗,享受多重福利。
從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生態秀場,到「即秀即售」的時尚市集,再到全域商圈的聯動優惠……豐台 「文商旅體融合」的基因,讓時尚從「秀場」走進「生活場」,也為區域消費注入新活力。(豐融/文 袁陽/攝)
300餘騎手探索秋日「生態騎行」
「在自然間騎行感覺很舒服,又解壓又能賞景,還能鍛煉身體,讓我在週末好好放鬆了一次。」騎行愛好者呂坤興奮地說道。日前,2025豐彩城市活力季豐台區騎游大會在王佐鎮舉行,活動以「騎行串聯生態明珠」為主題,吸引了300餘名騎行愛好者參與,共同用車輪丈量王佐鎮32公里生態人文長廊,踐行「全民共享、全民共樂、全民健康」的理念。
清晨8點,迎著颯爽的秋風,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內,騎手們身著色彩亮麗的專業騎行裝備有序集結,在簽到台前仔細檢查車輛性能,補充飲用水,進行能量補給,在領隊的帶領下活動熱身。隨著發令聲響,騎手們在一聲聲「加油!出發!」中如彩練般駛出起點,開啟了秋日騎游之旅。
此次騎游大會精心規劃了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色的騎行路線,依次經過泉湖漁村田園秘境、千靈山風景區、怪村郊野公園等多個標誌性景點。寧靜的田園氛圍、錯落有致的郊野風光、滲透文化韻味的山巒庭院、秋日微風輕拂,騎手們在騎行中沉浸式感受豐台的生態之美與鄉村韻味。
「這不僅僅是一次騎行活動,更是一次在天然氧吧感受深度生態文化的體驗。」有五年騎行經歷的張先生表示,「沿途既能欣賞自然風光,又能感受地熱科普文化,還能品嚐當地特色農產品,真是不虛此行。」
「我們不僅打造了一條32公里的精品騎行線路,更在王佐鎮構建了一個移動的『生態博物館』。騎手們既能感受騎行的激情,又能領略南宮地熱博覽園的科學奧秘,同時體驗泉湖漁村的田園詩意。」豐台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姜歡)
中秋綵燈遊園會啟幕
到世界公園體驗「京彩奇妙夜」
北京中秋綵燈遊園會近日在世界公園啟幕,並持續展出至2026年3月下旬,橫跨中秋、春節及元宵等多個節慶週期。
本次綵燈遊園會以「京彩世界奇妙夜」為主題,依托世界公園微縮景觀的獨特優勢,以非遺綵燈技藝為載體,融合全球文化元素,結合「一線五環」遊覽動線規劃狂歡之夜、浪漫歐洲、活力美洲、激情非洲、神秘亞洲、多彩大洋洲、「一帶一路」七大主題區,打造180個創意光影點,創新設計3處光影空間。

綵燈遊園會現場展示燈組70組,懸掛綵燈掛飾6萬餘盞。除新穎的綵燈外,世界公園還專門配備特色演藝及非遺打鐵花,同時通過各大區域主題鮮明的美食、文創等商業配套,將世界公園中微縮的世界文明地標轉化為有體驗、有敘事、有內涵的沉浸式光影藝術盛宴。夜幕降臨,全球地標將在夜晚披上璀璨華服,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之旅。
本次燈會以「綵燈藝術+微縮景觀+光影科技+風情演藝+世界美食+非遺體驗」重構世界公園空間體驗,還整合涵蓋豐台區優質企業及網紅文創、首旅集團旗下老字號及星級酒店等眾多品牌,以25萬平方米燈光、50餘家商業單元、10處特色演藝劇場,構建從場景體驗到消費轉化的全新業態。(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