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專刊】遼金故地 河源明珠 品味瀋陽遼金文化

瀋陽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悠久的遼金、滿蒙歷史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瀋陽北部的康平擁有遼金時期的遼代古塔、祺州城等遺址、遺跡多達174處,遼金時期,腳下這片沃土雞犬相聞、城郭相望的繁榮景象,足以證明歷史上這個地域遼金文明的繁盛。位於郝官屯鎮小塔子村東的遼代古塔,為典型的磚築、實心、八角、十三級、密簷式遼代佛塔。塔高、塔圍30多米,基座高2.3米,塔身八面有佛龕,佛龕內有磚雕坐佛、脅侍菩薩等。祺州古城遺址位於遼代古塔東50米,該城為土築方城,面積近10萬平方米,有東、南、西三門,現城門清晰可辨。《金史•地理志》記載,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金代王寂按察遼東刑獲時,曾路過此地,他在《遼東行部志》有明確記載,有個王寂放生的故事,留下一首詩:我哀濡響輟晨饈,持送東城縱急流。此去更饑須閉口,莫貪香餌弄沉鉤。這首詩,成為考證小塔子城址為遼代祺州的有力依據。

古塔夕照(劉曉放)
冰湖魚躍( 燕冬亮攝)

在2015年年末,沙金台鄉張家窯林場10號遼墓的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繼陳國公主墓之後全國第二例完整的銀絲網絡,初步考證墓主人為橫帳皇族。2017年,張家窯林場長白山區域遼墓群中一處規模較大、等級較高、保存較為完好的契丹貴族墓群中,發掘出陶瓷、金銀、琥珀、玻璃等器物近400件,同時出土的銀鎏金面具等高等級契丹貴族葬具非常罕見。2018年8月,在遼代契丹貴族墓群周邊遺址發掘中,又在緊鄰張家窯林場的利民河流域發現了大面積「遼金時期冶煉遺址」,填補了國內遼金考古的空白,被評為「2018年度遼寧省考古十大發現」。瀋陽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遼代的梅瓶和純金面具也出土於此地。

康干傅物館
康干境內的遼河(燕冬亮 攝)
遼代古塔及祺州古城選址

遼河是遼寧人的母親河,遼河的零公里就在瀋陽北部,這裡薈萃了水、鳥、草、魚等自然精華,是一片遠離都市煩囂的自然純淨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孕育著素有「塞北明珠」之稱的遼寧最大平原淡水湖——臥龍湖。四季輪轉中,臥龍湖藏著遼金文化的印記。春日候鳥歸來,展現了夢幻奇妙的濕地鳥類景觀;夏日羊湯飄香,延續著當年「宴飲待客」的豪爽;秋來長空落日,映襯著遊牧健兒飲馬河畔的大漠荒涼;而冬日的臥龍湖冬捕,更是復刻了契丹王室冬捕祭祀活動的場景,通過「祭湖.醒網」、鑿冰捕魚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還原遼代傳統漁獵生活場景,現場煮出的魚湯,盛滿了千年未變的煙火氣。

遼陽這座城值得專程來一趟

遼陽市位於遼寧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地處沈大黃金經濟帶、東北三省經濟走廊、環渤海經濟圈,總面積4743平方公里,總人口160.45萬。既是一座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新興的石化工業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近 年來,遼陽大力打造了歷史文化、生態休閒、冰雪溫泉、裘皮購物等旅遊項目,形成了種類繁多、四季皆宜的產品體系。

遼陽白塔

遼陽的歷史文化旅遊產品悠遠凝重、底蘊深厚。遼陽古稱「襄平」,是東北地區最早出現和有據可考的城市。在戰國至明末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是歷代王朝在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陽曆史故事、民間傳說代代相傳:燕將秦開卻東胡,開疆拓土兩千餘里;丁令威化鶴飛昇留下了不絕於史的千古吟唱;金世宗登基稱帝,開創一代盛世;清太祖努爾哈赤建造都城,開始問鼎中原的征程;皇太極迎娶布木布泰,從此孝莊皇后走上歷史舞台。這裡還是曹雪芹的祖籍,他的祖輩們縱橫遼東,為《紅樓夢》的問世留下了「歷史基因」。

遼陽東京城遺址公園天祐門
遼陽河東

遼陽將歷史遺跡與自然美景深度融合,繪製出一幅古今輝映的全域旅遊美麗畫卷。遼陽白塔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地標,八面13層的密簷展示著「東北地區最高磚塔」的威儀。漢魏墓壁畫猶如古代畫師們留在牆壁上的「史書」,讓那段遙遠的歷史穿越時間長河鮮活再現。東京城、東京陵、燕州城、太子島像顆顆珍珠鑲嵌在50餘公里的太子河歷史文化風光帶上,是集「千年歷史文脈、百里生態畫廊、多元文旅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景觀廊道。國家4A級旅遊景區龍石風景區林木蒼翠,空氣清新,是遼寧省內少有的「生態氧吧」和「城市綠島」;國家3A級旅遊景區龍峰山風景區鍾靈毓秀,渾然天成,深受省內外遊客的青睞;省級森林公園核伙溝風景區谷幽樹茂,四季如畫,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美譽。就連平胡樓這樣的新地標,也以數字化光影重現遼陽史詩,讓遊客在潤物無聲中觸摸歷史肌理。

遼陽廣佑寺青石牌坊
遼陽龍鼎山

遼陽冰雪溫泉旅遊產品特色突出。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遼寧湯河國際溫泉旅遊度假區,氡含量高達1820埃曼,居全國前列,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溫泉之城」。具有亞洲一流水平的弓長嶺溫泉滑雪場,是遼寧省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設施最完善的溫泉滑雪場。遼陽裘皮購物旅遊產品物美價廉。國家4A級購物旅遊區、遼寧佟二堡皮裝大市場,已成為東北亞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皮裝裘皮生產、研發、銷售中心和冬季旅遊購物首選地。
遼陽的文旅敘事,從來不是簡單的景點堆砌。它是白塔磚縫裡滲出的歷史苔痕,是壁畫上躍動的漢魏樂舞,是溫泉蒸汽中升騰的現代康養,更是太子河沿岸的綺麗詩篇。當千年文脈遇見創新表達,這座古城正以文旅為舟,載著文明密碼駛向新時代振興征程。

聖地沃土 花開朝陽
—朝陽市人文市情簡介

朝陽市,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北部,行政區劃面積1.97萬平方公里,下轄兩市、三縣、兩區,128個鄉(鎮)、28個街道、5個國營農場,1343個行政村,208個社區。

「五世同體」的朝陽北塔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外景

朝陽,得名於詩經名句「梧桐生矣,於彼高岡;鳳凰鳴矣,於彼朝陽」。這裡時間悠遠,空間遼闊,歷史厚重,傳承豐盈,紅山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紅色文化「四大文化」交相輝映,有「花鳥源頭,文明發端」之稱。

牛河梁遺址-積石塚保護展館航拍
朝陽市鳳凰山全景

這裡有神聖的紅山古國牛河梁,是中華文明的發端地,將中華文明起源推進到了5800年。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西遼河文明是中華文明三大源頭之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是紅山文化中晚期中心性遺址,2023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時,被確認為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典型代表,牛河梁遺址中祭壇、女神廟和葬著貴族的積石塚以及珍貴玉器的發現,反映了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以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禮制」的源頭,牛河梁遺址的建築遺址是中國傳統建築「北廟南壇」和「中軸對稱」的最早體現,反映了「天人合一」「中正和諧」的宇宙觀,連同「敬天、禮地、法祖」的傳統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五千多年不間斷的精神文明的實證。

朝陽市慕容街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化石林全景

這裡有神秘的世界級化石寶庫,在朝陽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半的地方陸續發現了中生代白堊紀的各種鳥類化石及其他動植物化石,幾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的所有生物門類,擁有世界上時代最久、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層位最豐、科研價值最高的「熱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資源,被稱為「中生代的龐貝城」,「中華龍鳥」「遼寧古果」的發現,讓朝陽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世界上第一朵花綻開的地方」。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恐龍化石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熱河生物群廳

這裡有傳奇的三燕龍城,前燕、後燕、北燕在此建都長達百年,千年前曾雄峙東北、威震中原,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終其一生要光復的大燕國。這裡是古遼西走廊草原絲綢之路的東部重要節點城市,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這裡碰撞、整合、發展,漢、蒙、滿等43個民族在這裡交往、交流、交融。
青山依舊,紅色之城,英雄輩出。朝陽紅色文化底蘊厚重,不僅承載近代朝陽的風雲怒濤,更造就一代代烈士仁人。趙尚志、陳鏡湖等革命先驅挺立潮頭、激揚華夏,彰顯著中華民族永遠不會被征服的頑強不屈。
鍾靈毓秀的朝陽大地,完美地詮釋著天地澄和、風物閒美。古韻與新風交融,現在與過去相承。回歸華夏故里,古都朝陽歡迎您!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