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雲浮市專刊】雲浮新興 高鐵臨城山水宜居

一座正在崛起的幸福城市

近年來,廣東雲浮市新興縣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現代化新城市」目標,推進交通建設、城市更新與生態改善工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宜居指數持續提升。
廣湛高鐵建設進展順利,新興南站站房主體已封頂,預計2025年底竣工。通車後,新興至廣州僅需約37分鐘,將顯著提升縣域交通能級,促進人流、物流、產業流加速集聚。

雲浮新興縣2023年被中國評為宜居城市。

與此同時,距新興約一小時車程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國際機場」已啟動主體工程,預計2027年建成啟用。屆時,新興將實現「高鐵+航空」雙樞紐交通體系,成為粵西地區通達大灣區的重要節點。
在城市建設方面,新興縣持續推進舊城活化與新區建設。以文興路為核心的新城區,已形成集居住、商業、文旅於一體的現代社區格局。
由翔順控股集團開發的「明珠新城」項目成為當地標杆性住宅社區,綠化率超過35%,生活配套完善,吸引大批返鄉與外地購屋族群。

開發商向台灣遊客介紹南江小鎮狀元府藍圖。

根據雲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截至2025年9月,新興縣住宅均價約為每平方米5300元,房價穩定且生活配套逐步完善。
新興縣以「綠色生態+禪文化」為發展方向。作為禪宗六祖慧能故里,縣內國恩寺、天露山、六祖鎮禪文化小鎮等景區相繼升級,成為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新地標。
同時,縣政府推動「百千萬工程」,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鄉村風貌帶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讓居民「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廣東後花園,最新地級市-雲浮
山水之城,發展多元經濟格局

雲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緊連沿海經濟帶,是廣州都市圈的重要成員。聚焦鎮域經濟、生態、天然資源。擁有禪文化、硫化工、西江水、石材產業、南藥產業等。是一座兼具山水靈氣與產業潛力的年輕城市。以工業立市、農業強市、文旅興市為發展方向,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

廣東雲浮觀光旅遊 靜心修禪與山林生態的雙重饗宴

位於廣東西部的雲浮市,以「石都」之名聞名,同時也是一座充滿自然氣息與人文底蘊的山水城市。這裡山清水秀、寺廟古韻,兼具宗教文化與生態旅遊特色。走進雲浮,不妨踏訪國恩寺與象窩山生態園,在靜謐與綠意中體驗心靈的沉澱與自然的奧妙。
國恩寺位於雲浮市雲城區雲城街道羅沙山腳下,始建於唐代,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是嶺南地區著名的佛教勝地。整座寺廟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建築群融合了古樸與典雅的風格,寺內佛塔巍峨、金碧輝煌。

女皇武則天親自命名的雲浮市新興縣禪宗聖地「國恩寺」,已有1319年歷史。

寺中最為人稱道的是那座「南華禪鐘」,鐘聲渾厚悠遠,響徹山谷之間,被視為「醒世之音」。信眾前來禮佛祈福,亦可在寺內參加禪修活動,感受「清心寡慾、返璞歸真」的佛門意境。寺外的花園與石雕更展現了雲浮「石藝之都」的藝術魅力,是攝影與文化探索的好去處。

象窩山生熊園乘纜車可登上觀景台,遠眺雲浮市全景,雲霧繚繞間宛如人間仙境。

距離市區不遠的象窩山生態園,是雲浮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象窩山以奇峰異石、清泉飛瀑與濃密森林著稱,山形蜿蜒如象,故名「象窩」。園區內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多種珍稀植物與野生動物,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象窩山象暉台,可以俯瞰整個茶園壯麗景觀,也是觀賞雲海和日出的熱門點。

漫步登山步道,沿途可欣賞山花爛漫、鳥鳴蟬唱,並乘纜車登上觀景台遠眺雲浮市全景,雲霧繚繞間宛如人間仙境。近年來,園區更推動「生態+文化+休閒」的旅遊模式,結合戶外露營、森林探險與親子教育活動,成為週末出遊與生態研學的熱門地點。
雲浮之旅,不僅是自然與人文的探索,更是一場身心的修行。在國恩寺的鐘聲中淨化心靈,在象窩山的清風裡呼吸自由。這座低調卻充滿魅力的城市,正以它獨有的山水禪意,吸引著越來越多旅人駐足。

打造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廣東省雲浮市正全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升級。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雲浮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總產值達 84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3.9%。官方預計,2025年該數字將突破 1,000億元,成為雲浮首個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據了解,雲浮市以畜牧、南藥、糧油、果蔬、茶葉、水產等十大重點產業為核心,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 2個國家級、1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累計投資額超過70億元。其中,預製菜產業成為新亮點。2023年全市預製菜產量達4.7萬噸,產值約11.7億元,年增長超過60%。此外,生豬、家禽、肉鴿等畜牧養殖項目持續擴張,部分龍頭企業投資規模高達60億元。

健康醫藥產業園年通過招商推介會簽約6個新項目,總投資26.55億人民幣。

雲浮市目前擁有 16項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包括郁南無核黃皮、羅定肉桂、新興香荔等,並有 13項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市農產品品質安全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 98%以上,食品安全與品牌保護成效顯著。
此外,雲浮積極推行「政銀企-村」協同模式,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壯大。全市847個行政村、125個社區的集體經營收入穩步增長。同時,智慧農業、綠色種植、設施農業等技術快速普及。政府部門表示,將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加快農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RCEP第三屆產業合作大會 上,雲浮市首次設立「現代農業(食品)展」專區,展示當地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綠色技術成果,並與RCEP成員國開展市場合作。專家指出,這意味著雲浮農業正從區域化邁向國際化,未來有望打造「粵西農業名片」,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與出口能力。
據了解,雲浮下一步重點將推動農業品牌化、加工化、文旅融合化發展,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現代農業體系。隨著政策支持、科技創新與市場拓展同步推進,雲浮農業正迎來由「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綠色經濟」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

加速工業立市步伐 打造金屬智造與綠色建材雙引擎

廣束省雲浮市,大力發展金屬智造與綠色建材產業,新興縣的不鏽鋼廚具出口全國領先,雲城區的石材加工與建材機械產業鏈不斷壯大。自動化與智能製造的導入,讓這座傳統的資源型城市逐漸轉向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

石都雲浮府前路有石里洋長之稱,7000家各類石材店,20萬從業人口。

近年來,廣東雲浮市持續推進「工業立市、製造強市」戰略,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根據官方資料,2023 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 1207.42 億人民幣,比建市初期增長逾十三倍,其工業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主要引擎。
雲浮市充分發揮礦產資源與製造基礎優勢。其重點發展「金屬智造」與「綠色建材」兩大主導產業。其中,新興縣已形成不鏽鋼餐廚具、鋁製品等出口基地,企業廣泛引入自動化與智能生產設備,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同時,雲城區的石材與人造板產業鏈逐步完善,建材機械與循環利用技術發展迅速。

億航智能無人機生產基地,初期年生產600架,運用於景區、消防、救難等。

目前,雲浮已建成多個重點產業園區,包括廣東雲浮工業園區、雲安經濟開發區等,吸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等產業項目落戶。園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形成「一區多園」的協同發展格局,為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提供平台。
雲浮市政府持續推出製造業扶持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部分重點項目如 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生產線、智能金屬加工裝備項目已落地,為地方工業注入新動能。官方強調,要加快構建千億級產業集群,提升「製造」向「智造」的轉型質量。

歐德羅不銹鋼廚具工廠,年產值佔中國同類型工廠前三名。

儘管雲浮工業體量不及珠三角核心城市,但其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西緣,具備承接產業轉移、拓展西南市場的地理優勢。當前主要挑戰在於產業鏈配套不足、技術研發與人才儲備相對薄弱。未來,雲浮將著力完善營商環境,推進「無廢城市」與綠色製造試點,持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雲浮市正以「金屬智造+綠色建材」為雙引擎,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隨著基礎設施與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這座粵西城市有望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工業版圖中的新興力量。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