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島海域,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平台「國能共享號」屹立海上。水下,金鱗密佈的大黃魚躍動暢遊;水上,清潔能源不斷產出,「海上發電、海下養魚」的風漁融合發展的模式在這裡成為現實。
四中全會提出,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秀嶼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全省海洋產業發展示範縣(區),海域面積2800平方公里,岸線綿長,水質優良,2024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64.748萬噸,居全省縣區第二。
一城三灣的區位優勢奠定了秀嶼區追風逐浪、依港而興的高質量發展基調。今年來,秀嶼區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圍繞莆田市委「一五二三四」部署,將發展海洋經濟作為主陣地、主方向,擘畫陸海統籌、港產城聯動發展格局,奮楫搏浪謀趕超,「五區」藍圖日益明朗,藍色經濟乘勢而上。
臨港產業騰飛
港口碼頭,貨輪往來,裝卸繁忙。6日上午,完成天然氣卸載的利比裡亞籍「MARIA ENERGY/瑪麗亞」輪正緩緩駛離秀嶼LNG碼頭,預備返回馬來西亞民都魯。臨海處,6只巨大的白色罐體高高矗立,挺拔壯美。
湄洲灣港秀嶼港區是我省重要核心港區之一,以LNG、散雜貨和化工品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大件雜貨運輸,既是海峽兩岸貨運重要口岸,也是服務臨港產業及城市物資運輸的綜合性港區。
借力港口優勢,秀嶼區臨港產業項目沿著岸線聚集,新型功能材料、木材加工產業、新能源產業鏈項目等拔節生長、集聚成勢,構建起環海經濟崛起帶。
2012年,以打造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為「牛鼻子」,秀嶼區高點定位、「零幀起手」建設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並請來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先行軍」「排頭兵」的永榮、中錦兩家企業,歷時10年,分別締造出世界級己內酰胺工廠和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錦綸聚合基地。如今,兩座化工巨擘以1.8公里管廊「一線相牽」,構建起全國最高效的產業鏈閉環,年創造產值200億元。
當年「一張藍圖」中埋下的種子,如今已開花結果——三棵樹高新材料綜合產業園啟動項目一期二階段建設,逐步打造「全球領先的全品項綜合性生產基地」;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華峰新材料,深耕循環再生產業,成為國際行業標準引領者;全球前十輪胎品牌佳通輪胎已著手佈局智能化生產工廠,邁進「工業4.0」時代……
抓緊「一根鏈條」,秀嶼區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進臨港經濟起勢騰飛。目前,全區擁有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規上工業企業27家,2024年累計產值332.44億元,同比增長24.1%,成為全市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
作為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重要配套,一座年輕碼頭正在成長——新建的石門澳作業區11號泊位已於年初投產,6號、9號泊位主體結構完工,建成後將是我省唯一具有液氨作業資質的化工碼頭,並可根據企業需求逐步增加高端石化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形成化工涉及品類16種以上、散貨涉及貨種7種以上的專業接卸碼頭,為臨港佈局的新材料產業發展夯實基礎設施支撐。
向深遠海挺進
風車矗立,海天遼闊。南日島海上風電場水域,一座明黃色的三立柱半潛式平台高聳,這是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台。6月20日,平台再次投放了3.5萬尾大黃魚魚苗。「去年這些仿野生大黃魚賣出了遠超預期的可觀價格,今年春節前夕,應該能再迎來一波大豐收。」秀嶼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嚴志洪說。
南日島是福建省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國家級出口鮑魚質量安全示範區,年平均氣溫19.2℃,氣候宜人、波清灣闊,其海域鹽度高、水流強、風浪大,無工業污染,極適合鮑魚飼養。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漁排式規模化養鮑的鄉鎮,目前已形成成熟的鮑苗培育及成品鮑養殖模式,綜合技術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新質生產力加持下,當地開始將發展目光投向深遠海域。前不久,由莆田市海發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立項的全省首個鮑魚外海底播養殖項目通過省級專家驗收,該項目將鮑魚養殖推向更深層次海域,探索解決度夏成本高、天災影響、近海養殖面積飽和等問題。
「仿野生底播有望培育出大個體鮑魚,為後續的高端溏心鮑加工提供優質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騰出部分內灣空間、改善近海水質環境,對海洋經濟產業可持續發展、延鏈拓鏈意義重大。」莆田市海發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駱文樹說。眼下,當地政府已在南日港南海域規劃4000畝海域用於發展規模化南日鮑魚底播立體養殖。
在海洋漁業產業鏈的不斷延伸中,當地正通過「高新藍」賦能,進一步深挖海洋富礦。年底,秀嶼區計劃引進全新的深遠海裝備養殖項目,首期於南日島海域建造2座6萬立方米水體養殖網箱(坐底式能曬網深海大網箱);今後計劃追加完成600萬立方米水體養殖網箱建設。項目建成後,有望打造福建省最大的海上牧場,助力藍色糧倉建設。
漁旅融合高歌
10月中旬,100輛搭載北斗三號厘米級定位技術的共享電單車登陸南日島,這是南日島首次引進共享電動車,對於廣大遊客來說,無論是穿梭村尾小巷尋味魚鮮,還是沿著海岸追逐落日,都能以更多元的姿態解鎖海島風光。
「以前來南日,最多看看海、吃頓海鮮就走了,現在還有高端海景酒店可以住,可以聽沙灘音樂會、面朝大海喝咖啡、體驗海上垂釣,幾天都玩不夠。」這是市民葉桂蘭第二次帶孩子到南日島,她驚喜地發現,島上各類文旅活動項目越來越多,海島建設也越來越好。
作為福建第一大離島,南日島山海資源兼備,坐擁九重山、月亮灣沙灘、燕裡灣沙灘等自然景觀,是全國「和美海島」、福建省「生態旅遊小鎮」,也是秀嶼區打造海洋文化旅遊的主陣地。當下,當地把目標定位為海島生態漁業觀光游,發力漁旅融合、風漁融合,通過修民宿、興研學、辦賽事等方式,持續探索「賽事引流、文化賦能、文旅共生」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今年8月,2025中國·南日島海釣邀請賽暨海峽兩岸海釣賽在南日島揮桿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海釣高手,在為期兩天的角逐中,共同見證了南日海釣的獨特魅力。這已經是南日島舉辦的第九屆全國海釣賽事。
賽事活動期間,南日島木蘭雅途酒店、雲海山庭酒店,一房難求。木蘭雅途作為央地聯袂打造的海洋文化旅遊新地標,105間客房有70%以上是海景房,沙灘、風車、潮汐定格一窗之間,讓遊客直呼「值回房價」。「酒店8月份房屋出租率達72.87%,多日實現滿房。」木蘭雅途酒店負責人陳亞威告訴記者。
此外,與海釣大賽相伴而至的,還有為期3個月的夏季沙灘音樂會、煙火秀,一系列清涼文旅項目,帶動觀光、民宿等相關產業,正是海島探索文旅產業多元化拓展的有益實踐。後續,南日島還將依托「全國海釣競賽訓練基地」優勢,開發「海釣賽事+海島觀光+漁鄉體驗」精品旅遊線路。
「我們不僅要讓遊客『願意來』,更要讓他們『玩得好、留得住』。」南日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樂明浚介紹,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策劃南日島全域旅遊提升項目,開發「海鮮+美食節」「海鮮+展銷會」「海鮮+打卡點」等多元業態,舉辦各類海島主題活動,提升旅遊體驗。同時推進景區景點提升、民宿建設、業態開發等,持續提升南日島全域旅遊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