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詩詞藝術協會主辦,旨在以中華傳統詩詞書畫藝術為橋樑,深化兩岸人民情感與文化認同的「第二屆津台文化交流」活動,已於11月13日至17日在歷史文化名城天津市圓滿落幕。此次交流團由協會理事長謝明輝先生親自擔任團長,並特別邀請到原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先生擔任榮譽團長,率領來自台灣的16位書畫藝術精英共同參與。

一、高規格陣容,彰顯文化交流核心價值
本次交流活動陣容規格之高,在兩岸文化交流中實屬罕見。榮譽團長林中森先生的參與,不僅為活動增添了深厚的政治與交流層面的份量,更體現了文化藝術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團長謝明輝理事長始終強調,文化是兩岸同胞最堅實的紐帶,而此次交流的核心價值,便是他所揮毫的「虹架兩岸 輝照津台」八字墨寶——以一道七彩的虹橋,象徵兩岸人民心靈的互通與輝映,並將此墨寶贈予天津市台辦典藏,成為此次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精神標誌。
交流團一行16位藝術家,個個身懷絕藝,涵蓋了書法、國畫等不同領域,他們帶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熱愛,展開為期五天四夜的深度文化之旅,旨在用筆墨丹青,描繪津台兩地的深厚情誼。

二、開展序幕:從職業競賽到文化藝術的深度融合
此次交流團抵達天津的第一站,即展現出兩岸交流範疇的廣泛性與深度。
1. 盛大出席第六屆津台職業技能競賽
11月13日下午,交流團成員出席了在天津舉行的「第六屆津台職業技能競賽」。榮譽團長林中森先生以大會貴賓身份致詞,他強調了技能交流對於青年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兩岸青年在專業領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隨後,團長謝明輝理事長親自上台,為在競賽中表現傑出的三等獎得獎學生頒獎,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技能人才的肯定,也象徵著台灣藝術界對兩岸青年教育與發展的支持。

出席此次重要活動的大陸主要領導有:天津市台辦主任靳凡先生、中央台盟部長王若昆先生,他們對台灣交流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高度肯定了文化與技能交流在促進津台合作中的積極作用。
2. 天后宮的熱情迎迓與書畫聯展開幕
11月14日上午,交流團受到天津新區最具代表性的信仰中心——媽祖天后宮的熱情迎接。天后宮主任王子昇親自帶領,以氣勢磅礡的鑼鼓隊迎接,展現了天津人民對來自台灣客人的最高敬意。

隨後,重頭戲「第二屆津台書畫聯展」在天后宮隆重開幕。媽祖信仰是津台兩地共同的海洋文化和心靈寄託,將書畫展選址於此,更突顯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意義。此次聯展共展出兩岸藝術家的數十幅精品力作,內容涵蓋山水、花鳥、書法,筆墨間流淌著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三、丹青筆墨會:共同創作兩岸同心巨作
11月16日,此次藝術交流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天津市中國楹聯博物館內展開。天津市楹聯協會陳偉明會長,親自邀請了天津市等多位書畫藝術家參與交流,包括唐雲來主席,趙士英大書法家、施琪書記、巿台辦楊紅峰處長等,並舉辦了主題為「兩岸同心、瀚墨同源」丹青筆墨會。
津台兩地的書畫家們齊聚一堂,共同揮毫創作了兩幅意義非凡的巨型畫作,這不僅是藝術技巧的交流,更是兩岸同胞情感融合的見證。

兩幅巨型畫作,象徵津台同心:
《慈航普惠 恩澤津台》: 此畫以媽祖慈悲濟世的精神為主題,表達了兩岸人民對和平、幸福的美好祈願,體現了共同的信仰文化。
《花開富貴 兩岸共享》: 此畫則以雍容華貴的牡丹等吉祥花卉為主體,寓意著兩岸關係繁榮發展、共同分享富裕與美好。
兩幅巨型畫作完成後,由中華詩詞藝術協會代表台灣藝術家,鄭重捐贈予主辦單位典藏,成為此次文化交流活動中彌足珍貴的歷史禮物。

除了共同創作的巨作外,其餘藝術家則進行了自由創作,現場筆走龍蛇、墨香四溢。他們的作品相互交流典藏,這種一對一的藝術互動,使兩岸書畫家在技藝切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四、文化探訪:追溯共同的歷史與根源
除了密集的藝術交流,交流團也安排了豐富的文化探訪行程,以實地感受天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11月15日,交流團前往天津北部的薊州區。薊州區作為京畿重地,歷史悠久,文化景觀豐富。藝術家們首先參觀了聞名遐邇的黃崖關長城,感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與古老文明的雄偉壯麗。隨後,他們走訪了漁陽古城與迄今已有千年歷史的獨樂寺。獨樂寺的觀音閣與山門,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所有團員為之讚嘆,深切體會到兩岸共同的歷史傳承。

五、總結與展望:筆墨書寫兩岸新篇章
為期五天的「第二屆津台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成功地展示了台灣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的豐碩成果,也成為津台兩地民間文化交流的 一個里程碑。從出席職業競賽的跨領域交流,到天后宮的信仰連結,再到楹聯博物館的共同創作,交流活動層次豐富、意義深遠。
團長謝明輝先生在總結時表示:「『虹架兩岸 輝照津台』不僅是我的墨寶,更是本次交流的核心願景。藝術無界,文化同源。我們希望透過一次次的筆墨交流,將兩岸同胞的心靈緊密相連,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活動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津台文化交流邁向一個更深、更廣的層次,為未來兩岸更頻繁、更深入的民間文化往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藝術家們將繼續以筆為媒,書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