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非遺傳承人陳祥松作品驚豔世界芭蕾大會

【記者陳金旺/建陽報導】建陽建盞協會常務副會長陳祥松,深耕建窯建盞燒製工作三十餘載,不僅發明了紫金油滴建盞燒製技藝,還起草行業標準《建盞品牌建設評價指導》,其作品更榮獲國家級大獎40餘項,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國家級美術館珍藏。

2025聯合國世界芭蕾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計畫代表性傳承人陳祥松的建盞作品《奼紫嫣紅》於大會現場驚艷亮相。

盞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源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早在宋朝,就為當時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出產,一度經「海上絲路」熱銷海外。宋代之後,建盞燒製技藝一度失傳。近年來,建盞燒製技藝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2011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得千年瓷藝風華再現。

《奼紫嫣紅》採用傳統撇口器型,釉色呈現出紅中透紫、紫中泛金的瑰麗效果,猶如春日里百花競放的盛景。陳祥松表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紫紅二色象徵尊貴與祥瑞,作品不僅完美呈現了建盞的釉色精髓,更融入了中華美學的詩意境界。

陳祥松繼去年榮獲「國家級大師工作室」和「全國輕工業勞動模範」後,又榮獲「省級鄉村工匠名師」榮耀,展現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時代風采。

同時主持福建海峽兩岸陶藝藝術工作委員會的陳祥松指出,他將繼續深耕建盞藝術,在傳承宋代建盞神韻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讓這項千年技藝既保持傳統精髓,又煥發時代光彩。同時,把建窯建盞保護好、傳承好,讓建窯建盞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奪奪目的光芒。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