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奧運」落幕 競賽推動技術革新

天工、宇樹科技、加速進化、松延動力……諸多中國人形機器人「明星企業」登場;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來自全球五大洲16個國家的280支賽隊強力比拚;田徑、足球、武術、自由體操、舞蹈等26個賽項亮點紛呈。
全球首個為人形機器人組織的綜合性競技賽事——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下稱「運動會」)17日在北京落幕。在這場「機器人奧運」中,500餘台人形機器人的精彩對決,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更驚嘆於「科幻遠景不遠,智能未來已來」。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密集活躍,機器人易用性及配置效率顯著提昇,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人們生產生活。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歌猛進,以具身智能為「靈魂」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也迎來重大突破。當下,前沿的人形機器人彙集了人工智能和製造技術精華,是機器人技術加速進化的「高階物種」。
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探索方面起步雖晚,但近些年奮起直追,如今整體水平已躋身全球第一方陣。今年以來,中國機器人迎來諸多「高光時刻」:年初,蛇年春晚機器人秧歌舞「名動天下」。其後,跑馬拉松、踢足球、跳街舞、打拳擊……機器人不斷延展人們的想像邊際。

8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進行4X100米接力比賽。圖為高羿科技隊機器人在比賽中。 中新社

本屆運動會上,機器人展現了更多可能。在1500米比賽中,機器人跑出了6分34秒40的成績,已達到一個普通成年人水平;武術項目中,機器人「絲滑」完成「白鶴亮翅」「野馬分鬃」等高難度動作;場景賽中,機器人快速準確地將27枚末端直徑僅為8毫米的細長物料準確插入收納箱的孔洞中……
無論是速度、耐力還是精度,近年來,機器人都取得了巨大進步。與此同時,應客觀看到,由於人形機器人發展時間尚短,大多仍處於1.0和2.0等初期版本,離大眾期待還有不小差距,諸多技術瓶頸仍有待突破。但縱觀當今已走進千家萬戶各項成熟技術的發展歷程,無不是不斷從實驗室走向賽場、市場,再反覆迭代優化,最終成為人類的好幫手。由是觀之,人形機器人亦然。
作為技術試煉場,本屆運動會提供了大量真實、複雜場景,對關節靈活度、控製算法、能源續航、熱管理等關鍵技術都進行了極限測試,寶貴的比賽數據或將化作技術發展道路上的可靠坐標。
競賽為科技進步提供強力催化劑。超越極限、挑戰自我是人類不斷追求的體育精神,也是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的應有之義。本屆運動會選址北京2022年冬奧會重要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在科技領域得到完美跨界詮釋,「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競技氛圍也在運動會上進一步昇華。
運動會落幕,各賽隊紛紛表示將以賽促研,提昇實力。賽場之外,技術競賽仍在繼續。置身當下,全球人形機器人發展從「徒有其表」到「形神兼備」再到「獨當一面」,從玩具到工具再到夥伴,人機共融的圖景漸行漸清晰。正如本屆運動會會徽所示,由數字宇宙底層密碼0和1構成的機器人,正加速奔向未來。(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