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湧絲路千年韻,衣冠南國萬象新。當古老碼頭的海風拂過現代時裝的衣袂,當時尚的鼓點應和著遠洋的潮聲,一場屬於泉州的時尚復興正踏浪而來。
9月16日,在石獅祥芝碼頭,2025泉州時尚周(秋冬)開幕式暨CABBEEN卡賓25/26秋冬時裝發佈會以「踏山海·共潮生」為主題,將漁港化作T台,讓海洋成為背景,在自然與人文的交響中,揭開了泉州打造「世遺泉州 時尚之都」的又一鮮活篇章。
海天之下,各界共同見證泉州時尚周再起航。

以本土為根 走向世界時尚舞台
傍晚的祥芝碼頭,褪去了開漁節的喧囂,卻迎來了另一種形式的盛大啟航。被譽為「最長」的150米海岸T台依海蜿蜒,9米高的巨型復古旅行箱裝置巍然矗立,彷彿即將遠航的巨輪,又似歸家遊子的行囊。
海浪輕拍岸堤,與現場漸起的音樂交織成天然序曲。下午5時許,伴隨著鏗鏘鼓點與靈動舞獅,2025泉州時尚周(秋冬)正式啟動。
落日餘暉裡,舞台燈光漸次亮起。旅行箱化作一道道「門」,象徵著國潮品牌28年的每一次出發與回歸。模特們從海天交界處走來,衣袖隨風飛揚,在自然光與舞美燈光的交織下,彷彿遠行的航海者,亦是歸家的遊子。
發佈會上,中國航母與中國火箭兩大聯名系列,將家國情懷與航天精神轉化為具象的時尚語言,軍裝廓形、迷彩圖案、高科技材質與Gorpcore戶外風融合,彰顯出中國設計的力量感與未來感。
這不僅是一場發佈會,更是一場與自然同頻、與文化共舞的體驗。它宣告著:時尚的頂級語境,無需刻意倣傚西方,它可以在故鄉的海風中自然生長,並帶著本土文化的溫度,走向世界。
「泉州像米蘭,是工業城市且聚焦男裝,有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泉州時尚產業聯盟的成立,放大了這種優勢,未來我們可以對標米蘭,將泉州的時尚產業推向全球。」行走世界,心歸故里。對於卡賓創始人楊紫明來說,本土的文化根基、產業根基也正是泉州品牌走向世界時尚舞台的「底氣」。
產業融合 奏響「時尚之都」發展號角
卡賓大秀只是泉州時尚浪潮的一朵耀眼浪花,其背後,是一整片正在澎湃湧動的海洋,是一場由泉州市委市政府頂層設計、政企協力的系統性城市品牌升級工程。
2024年10月,泉州成立時尚產業聯盟,由23家品牌龍頭企業聯合發起成立,涵蓋761家紡織鞋服行業優質企業,1萬多家生產製造供應鏈企業,奏響了「時尚之都」發展號角。
載體與平台並進,構築時尚生態。線上,時尚產業協同創新平台整合全球數據資源,超600家企業入駐;線下,從泉州城市會客廳到各類創新中心,產業集聚效應加速形成。更具魄力的是,府文廟、安平橋、林鑾渡等世遺點和文化地標,紛紛向全球發出「時尚SHOW邀約書」,邀請全球品牌來此落地大秀。歷史地標化身國際秀場,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與產業自信最有力的宣言。
活動與融合併舉,營造時尚氛圍。四月的首屆泉州時尚周斬獲全網13.5億次曝光,拉動消費千萬級,達成數百億元意向簽約。而秋冬時尚周正是這一勢能的延續與昇華。
「在安溪茶莊園內體驗七匹狼與華祥苑融合秀、鐵觀音茶韻與晉江服裝開啟跨界體驗店……」這樣的精彩將在今年秋冬時尚周上持續上演,意大利的葡萄酒將與中國泉州的鐵觀音對話;文廟廣場上、安平古橋邊、騎樓泮宮前,各類時尚消費業態和場景將不斷上演,展現「世遺+時尚」深度融合的無限可能。
深度參與 全球時尚話語權競爭
當入海大秀的掌聲隨潮水漸漸遠去,它所激起的時尚漣漪,正一圈圈地擴散至整座城市的肌理。泉州的時尚敘事,既有踏山海的豪邁勇氣,也有共潮生的融合智慧;既有千年宋元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當下政企協力的堅實行動。
「泉州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為時尚元素的創意集成、技術轉化、商業推廣提供了無限可能和廣闊空間。」泉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3月,《泉州市打造「世遺泉州 時尚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正式出台,未來三年,將通過時尚載體建設、設計與科技賦能、品牌塑造與價值提升、發展氛圍營造、人才培養引進、國際交流合作、時尚傳播與推廣等七大主要措施,培育「時尚人才聚泉州、時尚發佈到泉州、時尚趨勢看泉州、美好生活在泉州」四大核心競爭力,推動泉州向「時尚之都」邁進。
對標國際、深度參與全球時尚話語權競爭,泉州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政策扶持企業海外併購、設點,目前全市已有25家企業收購48個國際品牌;鼓勵企業「走出去」,361°、利郎開出了馬來西亞首店、安踏提出東南亞市場「千店計劃」,國際時尚舞台上有了更多泉州身影;西班牙「中西時尚對話」現場授牌歐洲交流中心、JOIN晉江全球品牌投資貿洽平台成立,為泉州品牌出海架設了「高速通道」。下一步,泉州市還將推動設立「泉州時尚產業基金」、引進國際頂級活動和人才……正如《三年行動方案》所擘畫的,到2027年,這座城市將有望實現時尚產業總值突破8000億元的目標。
以海絲為魂,以實業為骨,以時尚為翼,泉州正以其獨特的步伐,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時尚版圖上,踏出自己清晰而有力的足音。祥芝碼頭的精彩一夜將會過去,但屬於泉州的時尚大秀,將不斷在世遺點、在街區、在每一個創意迸發的地方,時時上演,生生不息。(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