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就是非遺技藝和藝術創作中,融入大量獅文化元素。
其中,一張“獅頭銜劍”木版畫引人注意,圖以獅頭作正面,獸毛正張,雙目圓瞪,口銜七星劍,額頭印有八卦。以大紅、橘黃、翠綠等為主色,通過冷暖色的對比,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生動逼真,給人一種威懾之感。創作者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福州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木版年畫研究員、泉州華僑職校美術教師蔣志堅對於泉州木版年畫的興趣可以追溯幼時住在古厝裡貼著的老年畫,畫面上絢麗的色彩深深地吸引著他。表面上來看,閩南劍獅由獅面、劍、八卦或者“王”字組合而成,實質上是佛、道等多種文化相融合的產物。
“獅子是隨著絲綢之路進來的,並漸漸融入泉州本土文化中”,泉州刻紙藝術創作者呂照明此次除了創作《獅子滾繡球》,寓意“時來運轉”,還創作了“石敢當”等出現在泉州民居、閩南古建築裡局部構件上的獅元素。刻紙製作技藝傳承人傅草藝也在“大福字”創作中融入了獅形象。金蒼繡技藝創作人吳心治更是在作品中繡上惟妙惟肖的獅子。
現場中,幾幅書畫作品更是令人忍俊不禁:鍾馗和獅子在一起放鬆、詼諧的模樣,讓人好奇這樣情景所要表達的意義。作者王木泉表示,該系列作品的名稱為《鍾馗半日閑》,他說,獅子在老百姓的心中,從某種意義跟鍾馗是一樣,如今世道太平,老百姓生活祥和安定,獅子也一直傳承著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所以他就逆思維創作,體現了泉州人良好的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