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符,1936年生,洛江區橋南人,是雙陽中學的退休教師。從小生活在洛陽橋畔的他對洛陽橋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
小時候,洛陽橋承載了他美好的童年回憶;中年時,洛陽橋邊捕蟹是他補貼家用的重要來源;年老後,他回歸洛陽橋畔的老屋,將世遺點洛陽橋的人文風景畫在了一個個蠔殼上,免費送給遠道而來的遊客,讓洛陽橋的美“走”向四面八方……
问:您從小就在洛陽橋邊生活嗎?您對洛陽橋有什麼特別的回憶?
劉以符:我從小就在洛陽橋邊長大,一直沒有搬家。洛陽橋有著很長的歷史,而我對洛陽橋也有很深的感情。
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和弟弟就經常去橋邊釣魚。長大後,我離開了洛陽橋到市中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雖然有了收入,但生活還是拮据。為了養活孩子,工作之餘我經常回洛陽橋邊築螃蟹洞抓螃蟹補貼家用。賣螃蟹的錢占了當時家裡收入的一半,支撐起了孩子生活和教育一半的費用。可以說,洛陽橋養活了我們“半個家”。
後來,我在洛陽橋邊建了這所房子,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現在退休了,去年閑來無事,我又去橋邊做了十幾個螃蟹洞,抓到螃蟹就給孫子們吃,孩子們都很開心。雖然我還有兩個弟弟離開了橋南在外立足,但祖宗的根在這裡,我作為老大,要守住根,所以我沒有離開洛陽橋。
劉以符:我是2021年6月份開始畫畫的。當時只是想試試,重溫68年前在中學時期學的繪畫技術,為孩子們做個榜樣。一開始在紙上畫,後來就在蠔殼上嘗試,想著既有我們當地特色,又能廢物利用。
畫畫用的蠔殼出自洛陽江。蠔殼上不太好作畫,難洗又難著色,我也是試了很多種原料,最後才掌握技巧。畫的內容以洛陽橋的風景為主,還有一些其他的世遺點,比如東西塔、姑嫂塔等。
蠔殼畫好了,我不賣的,就擺在店裡給來洛陽橋的遊客欣賞,遇到很喜歡的就送給遊客。今年有一對南京的夫婦開車過來旅遊,到這裡參觀,當時這對夫婦很喜歡我的蠔殼畫,我就送了他們兩個帶回去作紀念。
问:泉州申遺成功後打響了洛陽橋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對於洛陽橋的保護利用,您有什麼建議嗎?
劉以符:近幾年,來洛陽橋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了。洛陽橋代表的不僅是我們泉州的形象,也是中國的形象。做好洛陽橋的保護利用,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美化洛陽橋的環境,可以依託洛陽橋及橋南古街的現有資源,對洛陽橋周邊環境進行提升。比如可以將街頭的大榕樹改造成“口袋公園”,為居民遊客提供休憩休閒場所;古街上的居民可以在自家門口種點花花草草,同時做好垃圾處理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美化洛陽橋周邊環境貢獻力量。希望未來洛陽橋的保護利用能夠越來越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洛陽橋,認識泉州這座世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