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58,275
這個暑期,與這個季節的溫度同樣火熱的是博物館的人氣。據泉州市文旅局消息,暑假期間,泉州市區三大博物館共接待遊客219413人次,其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160413人次,泉州市博物館29000人次,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30000人次。暑期博物館遊熱潮的背後,是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是人們人文素養意識的提升。
暑期,泉州市的博物館啟智之旅成為本地市民及外來遊客,特別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們的首選。剛結束不久的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的第23屆“海交館之友”研學夏令營得到30位小營員喜愛,開啟了“我是世遺考古小‘鐵’粉”研學之旅。
參與研學夏令營的陳同學說,此次研學活動從模擬考古的微窗口,打開了他們對文化認識的大視野,更感受到世遺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活動很有意義。
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一撥又一撥市民遊客前來遊玩。館內,非遺技藝的傳承人們,一邊展示自己創作的非遺作品,一邊現場傳授創作經驗;不少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來,感受匠心傳承,並積極參與妝糕人、花燈、雕塑等非遺項目製作體驗。
不少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來,感受非遺技藝匠心傳承。
“暑期逛館人數比較多。”泉州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夏天,博物館已成為眾多家長心目中的“遛娃好去處”。
來自江蘇的遊客梁女士來泉州逛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她說:“博物館是我最接近歷史的方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身上可以‘觸摸’到中國久遠的文脈、感知歷史沉澱的底蘊。”
這個暑期,泉州市的各大博物館、圖書館開啟“暑假模式”,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程,讓孩子們過上一個快樂的假期,聚集的人氣,帶熱博物館遊。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出的週末“非遺”培訓班,每個週末培訓的內容不同,有製作花燈、金蒼繡、木偶頭、漆線雕等培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沙畫公益研習班、“我是世遺小小講解員”培訓班、“海交館之友”研學夏令營,得到眾多市民朋友的喜愛。還有泉州市博物館的紅色研學遊,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等等。
泉州市各大博物館、圖書館開啟“暑假模式”,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程。
泉州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博物館推出的系列活動帶熱了暑期遊。從文旅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文博游”正成年輕人新寵。不管是博物館開啟的啟智之旅,還是博物館裡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都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打卡”博物館,成為文旅新時尚。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泉州持之以恆地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堅定地堅守傳統的同時,勇敢地創造未來,打造“觀傳統·思未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下項目,倡導博物館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目前,泉州市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有18家(非國有博物館5家),現有國家定級博物館8家,其中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讓參觀博物館成為生活方式,讓博物館真正成為文化中樞。
“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泉州借助多元的傳播方式,泉州的博物館扮好“文化中樞”的角色,文博工作者積極探索實踐“服務社會”的意識,共同將泉州文化歷史與人民群眾建立多元連接,讓參觀博物館成為生活方式,讓博物館真正成為文化中樞,讓更多的人通過活動,瞭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作者 王金植/文 泉州市文旅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