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55,283
近日,晉江首次記錄到豆雁,共有7只,引起了央視新聞用戶端等媒體及許多市民的關注。據悉,受氣候因素影響,今年雁鴨類提前一個月來訪。近階段,泉州市陸續記錄到多種新的鳥類。
“豆雁一般繁殖於俄羅斯西西伯利亞至貝加爾湖的泰加林和樹木繁茂的苔原帶,越冬在日本、朝鮮和我國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帶。”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豆雁看起來和家鵝、鴨相似,但成年時體形較大,可高達90釐米,展開翅膀可達1.8米,足有家鵝的兩倍大。此外,豆雁還能在空中飛翔,展翅高飛後,可以排成整齊的“一”字或“人”字形,十分壯觀。
此次豆雁在泉州晉江的發現經過央視新聞用戶端的報導後廣受關注,各級媒體紛紛報導。
據悉,豆雁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它們在中國是冬候鳥,通常每年8月至9月離開繁殖地,10月至11月飛臨中國越冬。遷徙期間和冬季主要棲息於沼澤、湖泊、沿海海岸和農田地區。
不久前,泉州觀鳥愛好者鄭榕凱在德化龍門灘水庫附近的農田裡觀測記錄到了來泉越冬的栗鵐。加上此前不久在晉江九十九溪被記錄的栗耳鵐,泉州再添兩種鳥類記錄。栗鵐、栗耳鵐,一起被正式記錄為泉州的第336、337種鳥類。
吳軻朝介紹,栗鵐主要繁殖於較為開闊的稀疏森林中,營巢于灌叢茂密的山坡,遷徙及越冬時活動於低海拔的山麓林緣、田間樹林、耕地、稻田和灌叢草地,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兼食昆蟲等。“栗鵐比較少見,這次在德化出現,應該是來泉越冬的候鳥。至於之後會不會長期待在泉州,還需要繼續觀察記錄。”
據瞭解,加上今年5月份發現的硫黃鵐,至今泉州有記錄的鵐類共有15種,包括2021年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黃胸鵐及其他白眉鵐、黑頭鵐、黃眉鵐、灰頭鵐、小鵐等。
此外,9月時白眉鴨造訪石獅,觀鳥愛好者董帝偉在泉州灣石獅段附近拍攝到70餘隻。此次記錄圖片與視頻清晰完整,白眉鴨也正式被記錄為泉州市第334種鳥類。而在10月,泉州河口濕地保護區內有多位觀鳥愛好者拍攝到黑眉葦鶯的身影,此鳥被記錄為泉州市第335種鳥類。
“泉州頻繁新增鳥類,得益於泉州的生態持續向好。希望廣大群眾能夠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並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助力保護鳥類的家園。”吳軻朝表示,受氣候因素影響,今年雁鴨類提前一個月來訪,石獅濕地公園及泉州灣一帶出現“新鳥”的可能性加大,有關方面應做好護鳥準備。
據悉,為了愛鳥、護鳥、觀鳥,在晉江陳埭鎮沿海大通道外側,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建成了一個鳥類監測塔。這個鳥類監測塔為一顆“巨蛋”的形狀,有四層樓高,周邊還散落著幾片“蛋殼”。此地主打鳥類科普基地,目前鳥類監測塔、觀鳥屋等均已完工,明年還將繼續進行後續提升,利用現有護廊打造鳥類科普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