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57,479
1988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泉州篇”,至今在網上仍有超高點播率;
紀錄片《中國這麼美》的豆瓣評論區,網友“1種小歡樂”說:“我被一部紀錄片指引到了這座城市。”這城市就是泉州;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補足了我之前泉州之行未能窮盡之處,非常好。”網友“su”在豆瓣上這樣留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尤其是隨著“申遺”成功,泉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紀錄片裡,不僅文史類,還有旅行類、音樂類、美食類等等,都可見其身影。人們在聲色之間、光影之中,去觸摸一座城市的脈絡,去感受一座城市獨特的韻味。
我們搜集了近年來部分關於泉州的紀錄片,帶您從這裡看泉州,更希冀您讀懂它、愛上它。
泉州元素出現在外國導演的紀錄片也有一些,譬如BBC的《中華的故事》、韓國的《天下武林》等等,尤其是日本NHK電視臺曾在1988年拍攝過一部《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以沉船發掘現場為出發點,經由地中海直至中國沿海而製成,共12集,其中第11集《帆船駛向海之都(泉州)》,一曲“海神”響起,解說娓娓道來,裡面有很多珍貴的泉州鏡頭。
日本NHK電視臺還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紀錄片叫《世界城鎮漫步》,講求的是一種不期而遇的發現。他們漫步的中國城市很多,包括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等。其中有一集就是在泉州。鏡頭下有路邊擠羊奶的小販、熱情帶攝影者去家裡泡茶參觀的居民……有網友就說:“看後你會覺得泉州人真是好熱情,這應該就是幸福的地方人才會有的狀態吧。”
獨立導演王申的這部《石史詩》,無論是從主題還是畫面,音樂配音來看,它都是一部獨立電影,而且在講述泉州元素時也是獨特的。這部紀錄片獲得了今年的平遙國際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向上評審團獎”,也入圍了世界各大電影節展。

鏡頭追隨一塊白色大理石,紀錄它如何在中國老闆經營的希臘礦山被切割采出,經中國運營的雅典比雷埃夫斯港運往福建泉州港。在中國石材第一鎮的泉州水頭,大理石被磨成建材;在泉州豐澤的工廠,它的粉末被重新收集回來,製成冰箱貼;經過義烏市場又重新販回希臘。紀念品與在此舉辦希臘式婚禮的中國夫婦相逢,被他們帶回老家青島,重回中國。大理石在全球旅行,每一個環節上不同境遇的人們,石頭流浪的過程,勾勒出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化景觀,以及“食物鏈”上的眾生相。
“宋元時期泉州海上貿易發達,商品遠銷全球。經過了千年,生態發生了變化,全球化和這個鏈條上的中國人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千年後我們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回歸世界,這是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想到的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資深影迷楊澤說。
作者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