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76,627
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帶沿海尖底型海船的通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福船以其“水密隔艙”的先進技術,成為中國最具遠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在石獅市祥芝鎮,有蔡國棟、蔡立新父子一對父子,他們作為石獅市古船模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堅守這份非遺技藝,只為留住福船的歷史餘韻,讓福船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中。
逼真的櫓舵、精美的門窗、分層次的船艙……走進石獅市祥芝鎮一幢民房裡,一艘艘大小不一、惟妙惟肖的古船模令人歎為觀止。房子的主人蔡立新和父親蔡國棟在各自的工作臺上忙碌著,精心打磨作品。
“這是一艘寶船,已經製作了三個月了,現在要安裝船隻的桅杆。”蔡立新介紹,寶船是鄭和船隊主要採用的船隻類型,也是一種大型的福船。眼前正在做的這艘寶船是他按照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所乘船只做出來的船模,從尺度、結構、裝備等方面看,這艘船都代表著當時造船的最先進技術。
“製作船模的流程和造一艘真船一樣:先做龍骨,拼接兩側船身,再是隔水板和肋骨,然後是甲板、駕駛艙、桅杆、搖櫓等,最後刷上油漆,工序繁多,一個人忙活下來,沒有三四個月時間是完不成的。”蔡立新說,這樣傳統的船模製作方式對手工技藝有極高的要求,需要嚴格按照比例將各種配件進行雕刻、打磨,才能製成各種古船模型。
其實,完成一艘古船模的製作並非易事,還必須掌握多類工種技藝,如放樣、木工、縫紉、雕刻、繪畫等。
距離蔡立新的工作臺不遠處,父親蔡國棟正仔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你看,這艘‘永樂號’寶船也是模仿鄭和寶船做的,連門窗都是可以推開合攏。”蔡國棟今年80歲,說話間,他輕撫摸著耗費心力打造的古船模,眼裡流露出對這門手藝的眷戀。
年輕時,蔡國棟是一家造船廠的師傅,蔡立新深受父親的影響,從15歲起便跟著父親學習古船製作技藝。“從設計到成型,製造一艘船模至少要用上百個零件,這就要求製作者熟悉各個部件的特點構造,並對船的歷史、文化有深刻理解,這樣打造出來的船模才能傳神逼真、活靈活現,所以每一步都不容易。”說起自己的學藝之路,蔡立新不由發出感慨。
“這種手藝學起來花費時間長,願意學的人越來越少了。”蔡國棟說,和其他的傳統技藝一樣,古船模製作技藝也少有人學習了,如今能製作一艘完整古船模的人已經不多了。
作為一輩子以造船為業的匠人,蔡國棟對這門手藝有著情懷,退休後捨不得老本行,就把對制船的這份眷戀融入古船模製作工藝中。
近年來,古船模製作的技藝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看到福船文化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更多人願意主動瞭解福船文化,蔡國棟十分高興。“雖然福船現在已經用不上了,但製造的技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可失傳。”蔡國棟父子希望未來還有人願意學習這門傳統技藝,將福船文化和記憶一直傳承延續下去。
作者 魏曉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