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8,103 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興盛于宋,幾經興廢,史跡猶存。歲月變遷,滄海桑田,荒廢近230個春秋後,20世紀八十年代,時任泉州市武術協會會長周焜民等倡議復建少林寺,經政府牽線搭橋,爭取並動員台灣楊清欽先生和各界人士的捐資,得到海內外武術界同仁的積極回應。 薪火賡續三十年,少林寺從隱身一片荒蕪之地,到規模宏大、殿宇莊嚴、綠蔭遍佈的寺院;從偏安清源山南麓一隅,到成為一張聞名海內外的文化名片;從幾個年輕僧人艱苦駐守,到僧眾合力弘揚南少林禪武文化的叢林寺院,堅守初心,幾經風雨,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推動下,成為南少林弟子朝謁祖庭的一座禪武寺院。 千年名寺 傳奇武僧 泉州少林寺的前身是鎮國東禪寺。寺在泉州清源山東麓,仁風門外三裡東湖畔,最初建于唐乾符年間,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 泉州少林武僧風采 唐末五代,中原兩支武裝入泉州後,習武之風漸盛,寺僧有少林宗者為主持,《功德院記》雲:“若住持大德,昔之繼銓,今之繼襲、繼明,俱能率其徒,如繼立、如承聰者,卓馳聲聞,精善誘迪,忍為棟橈,倡以鼎新。”東禪寺逐漸被稱為少林寺。 宋代《魯東詩集》載:“少林寺宇築清源,十進山門萬丈垣,百頃田園三嶺地,千僧技擊反王藩。” 據《道光晉江縣誌》卷69:“鎮國東禪寺在仁風門外東湖畔。明宣德十年重修,後廢。僧人修其舊址十分之一,兼祀知縣彭國光,以彭曾為僧復寺田也。”可見清代東禪寺只有古代的十分之一而已。如此推算,整個少林寺地占三嶺,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隴田百頃,寺院十三進,地勢迤邐三嶺,分院多支,寺僧千人的少林寺,內部怎樣管理?武功如何訓練?《西山雜誌·少林寺》均給出了較為詳細的答案——“僧分十級也:禪房、方丈、長老、住持、當家、香火、緣齋、武練、武農、武樵。千僧之中皆能武,三武有絕技也。” 泉州師範學院教授吳幼雄曾回憶同為文史學者的其父吳文良先生講述的少林故事:泉州少林寺規模宏大,管理極嚴格,寺僧習武。寺裡住持有規定,寺僧習武必須通過合格考試,方許放行外出,這場考試不是對打,也不是筆試,而是鬥打,通過十三道寺裡的機關。據傳機關設置靈巧險惡,打不過機關者,則送命機關之下。這與《西山雜誌》記載唐朝泉州清源山少林寺“有十三進”,兩條材料的數字都是“十三”,並非偶然的巧合。 自唐宋元明清以來,少林寺歷經三廢三興,留下了“十三僧救唐王”“宋太祖授少林拳譜”“少林寺千僧抗元”“俞大猷回傳少林拳”“天地會與少林寺”等民間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2004年,金庸大俠泉州之旅,在此留下“少林武功,源遠流長,傳來南方,光大發揚”十六字,隨後的金庸新版武俠小說裡,南少林皆改為“泉州南少林”。 篳路藍縷 復建重興 少林寺大雄寶殿 歲月流轉,物換星移。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宗教界、史學界、體育界、武術界的共同努力,經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于1992年成立以老市長王今生為主任的泉州少林寺複建委員會,開始著手重建工作。同年10月13日舉行少林寺復建奠基儀式,1993年10月18日正式舉行大雄寶殿奠基,少林寺終於復建起一座主要的殿堂。當時,寺內還有部分保存完整的唐代柱礎、牆體,以及至今仍能打出清水的少林古井。寺周還散有古代的大石槽、練武的石板凳、金剛池等。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其題“東禪少林寺”匾額。 少林寺藏經閣 1997年5月由泉州市民宗局推薦,泉州市佛協聘請常定法師入住少林寺接管寺務,在興建道場的同時,為弘揚傳承南少林武術文化,成立少林寺武僧團,接收弟子傳授武術。 復建後的少林寺位於泉州市豐澤區東嶽廟後、鳳山之上,占地面積近500畝。它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採用閩南傳統建築風格,建築華麗、色彩鮮豔、裝飾豐富,充分體現了紅磚文化的建築特色,甚是氣派恢宏、雄偉壯觀,加之綠樹掩映,百花飄香,景色十分幽美。 三十年風雨兼程,一步一腳印。三十年漫長堅守,一年一進步。寺內建築不斷落成: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東西長廊、藏經閣、法堂;東序有“少林勝跡”石牌坊、僧寮、報恩堂、五觀堂、延壽堂、春萌山房、演武場、放生池、禪亭;西序有方丈樓、香農小屋、尚雲亭、清涼亭、晚風精舍、執事樓、演武堂。其餘配套設施及文化場館如藝術館、文史館等也在點滴完善。如今,一座有著輝煌燦爛歷史的少林寺重現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大地上,與開元寺、承天寺、崇福寺並稱為泉州四大叢林,成為世界遺產之城中的一道璀璨風光。 禪武雙修 宗風再現 少林寺“明心見性”石刻 禪武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泉州少林寺具有深厚的禪武文化底蘊,發揮優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佛教故事,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禪武文化品牌,是少林寺復建30年來一直堅持努力的目標。 泉州素以南少林武術發源地著稱,南少林武術並傳於民間和禪門,以五祖拳為代表的南少林拳系卓然成一大宗,聲聞不廢,已歷經千百餘年。2008年,“南少林五祖拳”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泉州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中的地位更加明確,少林禪、拳聲名遠播至台灣、港澳和海外,來此禮佛和尋訪武術根源、交流拳技的朋友絡繹不絕,為海內外少林武術愛好者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溝通橋樑。 三十年來,少林寺方丈釋常定不僅成立了自己的武僧團,還帶領僧眾訪問了世界幾十個國家,一路弘揚傳播中國的少林文化、武術文化、禪醫文化,受到各國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 為了擴大傳承,少林寺參與了青少年五祖拳健身操的編創,針對中老年編創五祖拳健身功,開展五祖拳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進警營活動;參與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活動,搭建平臺,聯絡世界同門武術家及研究者、愛好者,促進各國各地區五祖拳同門的友好交往。每年,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五祖拳愛好者,不遠萬里、不為名利,自費購買機票,前來相聚一堂、參與演武大會,展示五祖拳練習的成果,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傳播、發揚光大貢獻力量。在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前輩們的信任和推薦下,方丈釋常定於2018年接任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第十五屆主席。 與此同時,少林寺積極開展少林禪武文化對台交流傳播,受到台灣同胞的接受、認可與喜愛,豐富了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內容,為台灣同胞提供回顧歷史、品味文化、暢敘親情和融合發展的機會,對台灣青年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千多年的南少林文化是泉州人民的寶貴財富,這三十年的復建發展過程,僅僅是歷史中的一頁篇章。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國家鼓勵並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國門,泉州少林寺憑藉“禪武合一”的獨特魅力,必將成為海絲路上一道耀眼的東方文明之光。 作者 顏瑛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