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 千年風雅一路繁花

立秋過後,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蟳埔村依然「熱辣滾燙」。巷子裡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簪花拍照的遊客和正在開蠔的村民,傳統與現代在此交相輝映。文旅熱潮下,蟳埔村花香四溢,海味不減,隨著「活化傳承、跨界融合、賦能產業」的不斷實踐,這個海濱漁村正持續出圈。
蟳埔民俗文化村位於泉州灣晉江下游入海口北岸,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已有千年歷史。因扼守泉州出海口的「海門」,宋元時期這裡便商貿興盛,明天啟七年(1627年)成為泉州東南海防門戶。
近年來,蟳埔簪花圍走紅,各地遊客慕名前來,帶火了蟳埔村的文旅產業。
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負責人黃麗媛介紹,目前,蟳埔簪花已亮相世界旅遊小姐總決賽、巴黎奧運會、倫敦工藝周等40多場國內外重大活動,傳播至英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蟳埔簪花綻放海外風采」還被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列為2024年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地方文化國際傳播七個熱點之一。
通過「簪花+」模式,當地將簪花之美融入各行各業。「簪花+文創」,聯名簽約匹克鞋業、嗨玩購服飾等20多家頭部企業,研發擺件、冰箱貼等文創產品200多種;「簪花+美食」,推出泉州「簪花宴」,亮相第三十三屆中國廚師節;「簪花+科技」,上線AI簪花寫真體驗館,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全新互動體驗方式;「簪花+藝術」,搭建「影視服務中心+影視基地」平台,小品《蟳埔花開》獲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
據統計,2023年蟳埔村全年接待遊客超450萬人次。這個數據在2024年幾近翻番,達到850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超18億元。


一個面積僅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過7000多人的小漁村迎來了文旅產業的「潑天富貴」。但亮眼數據的背後也隱藏危機:僅靠簪花拍照,如何能長久引來巨大流量和銷量?
位於蟳埔村核心位置的橘若·蟳花咖啡廳,是村裡新晉的網紅打卡點。咖啡廳負責人戴朝聰正忙著招呼客人,為客人指出容易出片的位置和角度。「不到200平方米的咖啡廳卻擁有莫奈花園、中式侘寂風、歐式復古風等多種不同風格,這為簪花拍照提供了更多的場景。」來自廣東的遊客陳娜燕和同伴頭戴簪花圍,在咖啡廳裡打卡拍照。
咖啡廳旁,一座白色的水塔矗立,塔身上「思源水塔」幾個紅色大字十分醒目。「思源水塔是以前蟳埔村的重要供水設施,位於村子的核心位置,四通八達的小巷多數匯聚到這裡。」戴朝聰告訴記者,如今,經過改造的水塔華麗轉身為集旅居、文創、餐飲於一體的打卡地。
為簪花打卡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這是橘若·思源水塔帶來的新變化。豐富文旅體驗,延伸消費鏈,同樣也是蟳埔村的發展目標。今年以來,蟳埔村開展簪花裡文旅市集、非遺小劇場、潯海樂游·遊船碼頭等十大工程,同時推出簪花、旅拍、問海、巷遇、聽音、看戲、品鮮、樂購等八大體驗。
「從單一的簪花拍照擴展到看戲、乘船、聽音等,不僅是體驗內容和消費場景的豐富,更是蟳埔文化的重塑和提升。」黃麗媛說。
在村口的沿街位置,也宋&騰訊音樂小屋的兩位年輕人站在屏幕前一頓操作。「掃碼,輸入關鍵字、一句話或者上傳一張圖,短短數分鐘,就可以完成一首歌的創作,還能用10國語言、15種方言演唱歌曲。」小屋負責人鄧慧說,這是AI作歌帶給人們的新奇體驗。這裡是騰訊音樂全省首店,也是十大工程之一,現在已成為遊客聽音樂、買文創、喝咖啡的新去處,自「五一」開業以來,月銷售額近10萬元。
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舖,遊客日均2萬人次,帶動了文創、餐飲、民宿等多元業態發展,拉動消費超50億元。截至7月,蟳埔村共接待遊客超426萬人次。
不只蟳埔村,串點成線,一條6公里長的「濱海浪漫線」正在打造。6月,豐澤區啟動「這YOUNG的豐澤 潮燃夏夜」夜經濟活動,全力打造富有沿海城市特色的「濱海浪漫線」。從世遺真武廟,到最美蟳埔村,6公里的「濱海浪漫線」串聯起文興宮、潯海夜遊、簪花裡市集、刺桐港非遺等多個景點,涵蓋了海上派對、非遺市集、主題音樂會等多種消費場景,引入休閒茶飲、潮流文創、創意輕餐飲等多個業態,形成「日訪世遺 夜遊新潮」的雙動線,打造全方位的「吃住行遊娛購」全鏈條文商旅服務體系,滿足遊客的不同層次需求。
夜經濟的加入,激發了蟳埔村新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潯海樂游漁人碼頭夜市,以音樂市集、燈光秀、煙花秀等簪花海上派對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自8月8日夜間活動開展以來,遊客量增長40%,預計多創收約15萬元。 (東南網)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