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泉州行 汪毅夫陳益源等兩岸學者齊聚泉州,共話文物史跡和文獻資料背後故事 臺灣導報 2023-03-22 汪毅夫(左)與陳益源(右)在講座現場(閩台緣博物館供圖) 閱讀數 : 63,719 近日,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參加該館舉辦的今年首場“知行大家談”研學講座。台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陳益源,帶來了學術講座——《金門田野報告:看得到卻想不到的》,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教授應邀擔任評議人。 “金門像仙島一樣孤懸在雪白浪不斷地湧來的大海之中……”1990年起,陳益源開始從事金門民間文學田野調查,曾在金門主辦過金門學、閩南文化、保生大帝信仰、簽詩文化、科舉制度在金門等多項大型學術研討會,對金門文化有長期且深入的認識。 講座中,陳益源以金門在地的廟宇、神像、建築、商鋪、碑刻、戲箱子、風獅爺、地方文書等文物史跡和文獻資料為例,講述了“複一亭”上的詩詞、林火才和“一個戲箱子”、一尊腰間有洞口的關公像、金聖宮等個案,以及背後“看得到卻想不到”的動人故事,既分享自己對於兩岸民間歌謠、家書等文化的考察過程、田野調查方法,又印證閩台在歷史、宗教、人文等領域的深厚淵源,彰顯兩岸割捨不斷的血緣與文緣。 在田野調查期間,陳益源與曾擔任其田調嚮導的林火才結下了深厚情誼。他說:“林火才是唯一學會完整的閩南語說唱《原子炸彈歌》的人,這首說唱由民間藝術家邵江海創作。”講座後,他把自己拍錄的閩南語說唱《原子炸彈歌》珍貴資料,捐給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還向該館捐贈了《金門村史》《浯江衍派:金門徙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等圖書資料。 “陳教授與嚮導林火才及其後人建立了良好關係,這在田野調查中很重要。”評議中,汪毅夫對這位中文系出身的跨界學者及其田野調查成果表示肯定,他也回顧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顧頡剛、陳萬裏等學者到泉州進行田野調查的情況,並分享年輕時獨自前往石獅永寧田野調查的經歷,增進人們對田野調查的理解。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加強與兩岸學術機構合作共建,著力構建兩岸學術交流合作平臺,注重對台灣社會歷史和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研究,為提高品牌效應和文化陣地影響力持續努力。”閩台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表示,將持續為海峽兩岸文化融合發展賦能。 作者 蔡紫旻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打造“優品出海”新模式!泉州佈局“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Next: 泉州“獅”話 | 屋脊福獅:泉州民居的“頂上吉祥物 Related Stories 泉州“獅”話 | 珠繡“福獅”閃耀登場:針為筆,珠為墨,布為紙 海絲泉州行 泉州“獅”話 | 珠繡“福獅”閃耀登場:針為筆,珠為墨,布為紙 2023-06-05 福建省唯一!泉州當代舞蹈《人偶情未了》入圍中國舞蹈最高獎 海絲泉州行 福建省唯一!泉州當代舞蹈《人偶情未了》入圍中國舞蹈最高獎 2023-06-05 10個項目集中簽約,6個項目集中開工!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打造新增長極 海絲泉州行 10個項目集中簽約,6個項目集中開工!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打造新增長極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