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57,036
從即日起,泉州古城全面啟動常態化演出,全年演出超千場次,專業劇場與廣場多點式演出,合力打響“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和“閩南戲窩子”品牌。
據悉,泉州古城常態化演出採用多點式,讓廣大市民和遊客走進古城,隨時隨地可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主要演出地點有:梨園古典劇院、泉州南音藝苑、泉州天后宮古戲臺、通政巷泉州嘉禮館、府文廟廣場、肅清門廣場、威遠樓廣場、李文節祠等。
千年古戲,一脈相承。4月27日,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2023年全國南戲展演活動將在泉州舉行,彙集了來自中國南北的16個南戲及古老劇種、18個表演團體、42個經典劇目及折子戲(包含《王魁》、《琵琶記》等南戲早期劇目,以及“荊劉拜殺”四大南戲名劇),將成為繼蘇州“昆山百戲”展演活動之後,中國規模最大的古老劇種薈萃的戲曲盛會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活動中的柳子戲、蒲劇、弋陽腔等多個劇種是第一次來福建、來泉州演出,讓五一期間的市民群眾與海內外遊客過足了戲曲藝術大餐的眼福。
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將成為泉州古城常態化演出強勁的開局,連日來相關演出已經陸續開演,泉州梨園戲、南音、提線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和閩南歌舞全都上陣,為海內外戲迷展示泉人民的熱情。
據泉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泉州古城常態化演出旨在豐富泉州古城旅遊業態、繁榮夜間經濟、展現和弘揚泉州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古城旅遊文化內涵,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在古城實現傳統文化演出多點開花的目標。
位於泉州市區新門街的梨園古典劇院和泉州南音藝苑,是泉州市較早投入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受到海內外戲迷們的喜愛。此次海絲泉州戲劇周大部分演出將都在梨園古典劇院。
今後,由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和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在梨園古典劇院和泉州南音藝苑組織演出活動,每週一至週五至少3次折子戲演出或互動研學活動,週五至周日常態化文藝精品公益性演出,傳統節假日還將另外增加演出場次,讓海內外戲迷和廣大遊客隨時隨地可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
同時,泉州市區通政巷嘉禮館和泉州木偶劇院小劇場(待修繕重新開放)也將開展常態化演出和沉浸式研學互動體驗。
泉州天后宮將打造成“城南廟會”,今後天后宮古戲臺和德濟門廣場每月農曆初一、初二、十五、十六,五一、十一黃金周及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日)等重要節日均有演出。
演出內容高甲戲、打城戲和非遺項目為主,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戲傳承中心在天后宮古戲臺進行高甲折子戲、打城戲折子戲傳統劇目公益性演出。同時,還將組織非遺傳承人展示南音、南拳南戲等廟會形式在德濟門廣場展演,增強古城南區文化藝術氛圍,召集傳統工藝、傳統美術、傳統小吃、老字號等非遺攤位進駐德濟門廣場設點擺攤,豐富古城南片區群眾文化生活。
泉州府文廟李文節祠5月1日起將“整裝”再出發,每年不少於200場的公益性演出,傳統節假日增加演出場次。
泉州市曲藝家協會配合重要節假日演出。今年五一期間,泉州市曲藝家協會將在李文節祠舉行“古城薰風管弦鳴”——2023年南音大會唱活動,弘揚南音非遺文化,助力提升古城整體文化氛圍。
同時,府文廟百姓大舞臺也將升溫,由泉州市藝術館牽頭在府文廟廣場舞臺,由各社團、社區群眾、縣區文化館選送等組織形式,組成各類型演出、展示、比賽及匯演,擬開展小品小戲展演、“群益新韻”文藝匯演、“才藝大比拼”、“府文廟之夏”、傳統精品展、街舞廣場舞大賽、民間木偶專場及“我們的節日”匯演等用多種形式的活動,4月-12月計劃演出68場。
泉州古城肅清門廣場將打造成為活態展示非遺文化和民間“絕活”展示平臺,今年5月1日起,每週至少三日常態化演出,將組織街頭藝人、新銳樂隊唱奏、閩南歌舞、閩南童謠、南拳、答嘴鼓、泉州講古等多形式演出。傳統節假日期間根據游客流量適當增加演出場次。
肅清門廣場展演將以豐富閩南特色文化、傳統非遺項目展示為主,包含傳統曲藝、非遺體驗、美食文化、縣域特色文創市集、民間藝人“絕活”展示等形式,加強與遊客之間的互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高手在民間”閩南活態非遺文化魅力。
今後,在泉州市區威遠樓前廣場,將原有“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季的基礎上做常態化演出,由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和泉州市威遠樓文物保護所邀請全市各縣(市、區)10余個高甲戲、薌劇、掌中木偶戲、南音等文藝團體參與展演。今年,5月—10月計劃演出50場,演出時間為:每週五、週六晚上,傳統節假日、特定活動日等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演出場次。
作者 陳智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