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獅”話 | 獨具特色的“永春青獅”

泉州永春青獅傳承歷史悠久,是永春民俗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常見於“割香”“迎神”“社火”“謁祖”等活動中。獅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有史以來舞獅就寄託著人們驅魔避邪、保佑人畜平安、納福迎祥的美好願望。長久以來永春在民俗活動裏都有舞青獅的習俗,以祈望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活美好。
與永春武術密不可分
永春青獅的傳承與永春武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永春的拳師多多少少都會一些舞獅的技藝。永春青獅的技法在閩南的舞獅技藝中獨樹一幟,且“文武雙全”,除了有“泉州刣獅”中的“武獅技法”,還有有別於其他獅法的“文獅技法”。“文獅技法”是永春青獅特有的一種技術,以“禮”為主,講究“三拜九叩,聞香嗅燭”等。

​永春青獅面譜

永春青獅表演時配合鑼鼓造勢,風格上講究獅子沉穩幹練,剛勁有力,威風凜凜,氣勢磅礴。表演者用各種表情和動作,表現獅子的喜、怒、醉、睡、醒、動、靜、怕、尋、探、望、滾、臥、閃、騰、撲、躍、跳,展示獅子勇猛剽悍、頑皮好動、翻山越嶺的雄姿,把百獸之王的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進廟宇前先“洗澡”,具體形式上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表示,以示拜佛之前對佛祖的尊崇與敬畏之心,再繞金亭與香爐,配合“蹭”的技法,上臺階需要“啃”的技法,進大門前先看對聯,由左往右,再掀“大門尺”,進門得三進三退,進大門後先看門後,逢柱必“蹭”,上大廳前也需在前庭各角落用“蹭”的技法,上大廳後要在供桌掀桌彩、“啃”桌腳及聞香嗅燭,再回到供桌前行“三拜九叩”之大禮,主事方也會在供桌的油糕下放有紅包回敬青獅陣,舞獅頭的好手拿了紅包得“吃”掉油糕以示吉祥,行完大禮之後退出廟宇還需有辭佛的技法動作等。

永春青獅白目眉的傳統樣式
永春青獅多用於廟會,但凡有“社火”民俗活動必有青獅表演,早時各境的“社火”佛公巡境都有青獅陣的保護相伴,青獅陣都是整個隊伍的前鋒開路。各個地方的敬桌,青獅都得替本境的信眾行“三拜九叩”之禮的文獅表演,各處敬桌的主事方也會另外安放“獅桌”並放上紅包回禮。之後會再有“打獅”“刣獅”的環節。“打獅”與“刣獅”都是配合永春武術的徒手套路及各種傳統武術器械的表演。在清代,以“出青獅”為名,印證各路獅隊武功高低、獅法熟練程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末。如今,這種競技性的獅法對抗活動漸漸少了,但永春青獅的“文、武獅技法”表演形式一直保留至今。近年的民俗活動非常活躍,每逢節日都有永春青獅表演的身影。
面譜額頭畫有火焰形狀的“王”字
永春青獅的傳統面譜也比較特別,有著青面、紅眼、劍眉、黑須與獠牙,額頭畫有火焰形狀的“王”字。閩南地區最具威名的舞獅是“青獅白眉毛”,此為南少林舞獅中的萬獅之宗,敢於接受種種挑戰,舞獅人亦身懷絕技。永春的青獅根據武藝的高下不同,分為“烏獅”“青獅”和“青獅白目眉”幾個等級,以青獅兼畫白眉毛的青獅隊武藝為最高強。閩南地區都流傳一句俗話:“青獅白目眉,要打任你來。”意即誰敢以“青獅白目眉”出陣,就必須經得起各路武林高手的挑戰,並且能戰而勝之,否則舞弄“青獅白目眉”的打獅就不是一般的比套路,而演變為真刀真槍的大比拼,甚至有生命危險。正因此,民間即使武藝高超者也不敢輕易舞弄“青獅白目眉”。

永春青獅的傳承與永春武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永春青獅的傳統面譜也蘊含傳統的特殊意義,清初朝廷為了剷除反清力量,開始實行民間習武的禁令,民間為了更好地傳承武術,就將武術融入舞獅的技法當中來傳承。以歲時節日娛神示敬為名,實則暗中練武,還可以借表演的機會獲得若干銀兩,以解決生計問題,實在是一種隱忍又取巧的做法。“弄”“打”“刣”,青面青獅也暗含著對抗清朝的“清師”,寓意反清複明。永春青獅的昌盛傳播由清康熙年間方七娘傳入白鶴拳時在民間傳習至今。
製作工藝獨具特色
永春青獅製作工藝與廣泛流行的南、北獅也不盡相同,呈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獅子身長可達丈餘,由農村自織麻布做成,脊背縫一道精麻絨作獅毛,顏色則根據獅的各種不同級別染成黑色或青色。此麻布做成的獅身,也稱為“獅被”。獅頭由牛皮製作,畫出獅頭模樣,塗以數層桐油,曬乾製成,像一個圓形的盾牌。獅尾處“獅被”向內卷起,末端連接一根一尺餘長的木棍,跨在舞獅尾者兩腿間,固定住“獅被”,便於騰出雙手,配合舞獅頭者做各種技巧動作。演練時獅尾做晃動動作,模仿獅子搖尾巴動作。由於訓練獅頭的方法多先用簸箕舞弄,整個獅頭的樣式又像一個盾式形狀的簸箕,所以永春的青獅也被俗稱為“簸箕獅”。

永春青獅的傳統面譜蘊含特殊意義
永春青獅是一門集武術、舞蹈、鑼鼓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永春的武術也與永春青獅緊密相連,幾乎每個武館都有自己的獅隊,每逢新年春節、企業開張、武術盛會、紅白喜事等都會受邀舞獅慶祝,逐步形成了舞獅產業。這些獅子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幸福,從而也傳承了永春青獅的技藝,永春青獅作為民俗表演項目是中華武術文化和閩南文化交融的結晶,作為武術項目完整保存了永春武術的傳統技藝的精華。永春青獅的“武獅技法”形式,具有攻防內涵,蘊含哲理,不僅傳承永春白鶴拳的技擊功夫,而且將傳統技藝昇華到藝術表演的形式。“文獅技法”又有別於閩南地區的其他獅法,以禮為重,傳承著永春人以禮為先,講究武德並行、忠孝仁義、熱情好客的獨特風格。永春青獅至目前已屬很稀有的一種南派武術文化,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及人文價值。但是卻瀕臨失傳,必須加以保護傳承,使其繼續發揚光大。
作者  鄭曉嶸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