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68,101
在創作以瑞獸為題的影雕作品時,古今的能工巧匠們常青睞神態霸氣、姿態生動的獅子,並融入與獅有關的美好寓意,賦予方寸之石以生氣。泉州當代影雕創作者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在獅紋圖案設計中加入富有創意的新元素,由此打造出不少意趣萌發、形態各異的獅子影雕作品。
“影雕的創作主題包羅萬象,選材十分廣泛,當中較為常見的是山水風景、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古今人物像四大類。”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蔣清蘭介紹,在以飛禽走獸為題的影雕作品中,不少是與獅子有關的圖案。在她看來,這是因為在民間,獅子常被視為鎮宅吉祥物,有吉祥、勝利、納福等諸多美好寓意。影雕常作為一種裝飾物來裝點建築內外,以獅子這一瑞獸作為圖案,就能在無形中帶來添福納祥的寓意。
正是看中了獅紋圖案的諸多寓意,近年來,蔣清蘭以獅為主題,創作了不少影雕作品。例如,其在2022“世遺泉州”城市禮物暨“福獅”文創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的作品《福星高照》,就是圍繞傳統的舞獅形象來創作的。有別於傳統黑白的寫實影雕“作畫”方式,蔣清蘭在創作這一作品時,融入萌趣元素,影雕中的獅子形象不僅憨態可掬,帶有一些卡通元素,同時還被填塗上明亮的配色,並配有各式百福字樣,整體看上去既富有靈氣,又兼具觀賞性與趣味性,也蘊含了與獅有關的吉祥、如意、納瑞、平安之意。
“惠安影雕是惠安石雕的一個類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蔣清蘭介紹,民間曾流傳有“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的說法,形容的便是惠安影雕技藝。追溯惠安影雕的歷史,其源于清代李周獨創的“針黑白”石雕技藝。作為一種“石頭上的刺繡”,如今的惠安影雕是在傳統閩南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工藝,集繪畫、素描、攝影與雕刻於一體,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石影雕的雕刻手法與模式出現很多花樣,有純手工影雕、電動結合手工影雕、鐳射影雕、噴砂影雕等,但我還是喜歡純手工影雕,因為它能讓整體作品看上去更為生動。”蔣清蘭介紹,純手工影雕往往是需要微型鋼釺在僅有1.5釐米厚、磨得鋥亮的石板上,靠著鉛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和虛實的不斷變化,使圖像顯示出來。製作時需要精心雕琢,對創作者的腕力和眼力都有較高要求,特別是在進行關鍵部位雕刻時,一定要聚精會神,把握好力度,一旦力度過大,便可能影響細節的刻畫。正因工藝考究,以純手工方式打造的獅形影雕作品,具有鑿點多變不規則的特點,可根據雕刻的題材充分發揮鑿點的粗細深淺等諸多變化,由此讓雕刻出的獅子形象更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泉州惠安影雕匠人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元素與功能,使影雕作品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
相較于傳統影雕以黑白形象來呈現,如今的影雕創作者嘗試進行上色。在蔣清蘭看來,讓影雕從“黑白照片”變成“彩色照片”的過程並不簡單,因為普通的水性原料上色不僅顯得生硬,且過不了幾天就會明顯褪色。為了找到附著力好、適合在黑白影雕上施色的顏料,不少影雕創作者經過反復嘗試,最終選擇了穩定性較高的丙烯顏料,由此開啟了影雕的“彩色時代”。正是有了顏料的加入,如今,不少以獅為題的影雕作品,都會被填塗上明豔亮眼的紅、黃、橙、粉、藍等顏色,比以黑白色呈現的獅子形象更為光彩奪目,令人眼前一亮。
不僅如此,如今不少影雕作品還將現代人的生活所需納入其中,不少帶有獅形紋樣的影雕衍生出不少新的功能。對此,影雕收藏愛好者陳以璿說,在保留傳統裝飾性的同時,不少霸氣側漏、威風凜凜的獅形影雕往往都被創作者“縮小”,使之不再是建築外部大型壁畫、庭院中的大型裝飾,反而是將它們置於圓形、方形、矩形等不同圖形之中,使之看上去更為可愛、萌趣,成為室內桌台、牆壁上的小擺件、小裝飾畫,或是作為饋贈親朋賓客的紀念品,在保留影雕原有的復古質樸特性的同時,也更有實用性與藝術性。
依託影雕所具有的耐磨、吸水等特性,近年來蔣清蘭結合當代設計,用新派方式,設計出不少與影雕有關的趣味文創產品,賦予影雕更多的活力。例如她所創作的一些獅形影雕,打造成用於鍛煉腦力的魔方、擺放茶具的茶盤、寫字作畫時用的鎮紙,充分發揮出實用性。如此一來,這些文創影雕不但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與歡迎,也成為一個個獨特的獅文化宣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