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專刊】解碼「未來之城」的綠色創新實踐

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5%,水質達到1988年以來最好水準,「零碳」建築星羅棋佈……記者近日來到設立近8年的雄安新區,探訪這座中國「未來之城」的綠色創新實踐。
生態優先、藍綠主導,雄安是中國建城史上少有過的城市。業內人士介紹,先植綠、後建城的理念讓綠色成為雄安新區的底色。藍綠空間規劃占比達70%,讓這座城市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中。
2017年4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據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介紹,截至2025年2月底,新區累計完成投資超8600億元。
8年來,雄安累計造林48.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提升至35%。「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的生態願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智慧交通展示屏前進行演示。(新華社)

白洋澱與正在建設的雄安新城相得益彰、水城共融,這個華北最大淡水湖也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水質達到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人們注意到,近年來遷徙到白洋澱的鳥類越來越多,野生鳥類達295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了89種,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此繁殖,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雄安新區的「綠」不僅是生態環境的「綠」,更體現在能源、建築等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上。新區設立至今,開發面積已超202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達5030萬平方米,48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據統計,雄安新開工專案高星級綠色建築占比達100%,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0多萬噸。
屋頂的光伏、地下的地源熱泵等利用園區的清潔能源;節能玻璃、真空絕熱板等將能耗盡可能降低……在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眾多零碳建築構成規模龐大的「零碳園區」。

這是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新華社)

「通過園區的智慧運營,進一步降低運營期間的用能和碳排放。」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所屬雄安公司運營總監徐慧明介紹說,園區採用十幾項技術,最終要實現園區零碳建築和零碳園區的建設目標。
新區的「綠」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中國首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的城市,居民可以在點滴中感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低碳生活體驗。
雄安致力於打造「不堵車的城市」,記者駕車在早晨8點上班高峰時段在樂民街上行駛5分鐘,共遇到15個交通路口,只等了3個紅燈。
「雄安新區打造了153公里的數字道路,道路兩旁的智慧燈桿集合了信號燈和各類感測器,可以通過計算交通流量,自動控制紅綠燈,有效提升車輛通行效率,節省居民出行時間。」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智慧交通線產品經理宋來強說。
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居民遇到垃圾箱溢出、機動車違停、道路積水等等日常生活問題,都可以通過城市運營管理服務中心綜合管理平臺自動識別上報。
如今,雄安已成為一片創新的熱土,空天資訊、人工智慧和新材料三條高端高新產業鏈加快構建。雄安依託自貿區、綜合保稅區等平臺載體,形成政府部門、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融合的創新生態,推動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新場景轉化落地。
「雄安新區的智慧大腦是智能城市建設的核心系統,通過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實現了城市管理的即時化、精細化和智能化。」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資訊系統部網路主管李南說。(新華社)

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雄安人」黃玉強4年前把公司從北京遷至雄安新區。不僅如此,黃玉強一家人如今都在雄安生活。「我們感到非常舒心,幸福指數極大提高。」他說。
2017年4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中國星網雄安總部辦公樓。新華社

黃玉強是巡飛智能(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在雄安新區發展4年多,他的公司已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他說,公司在雄安新區的政策支持下取得多項發明專利,無人機自主巡檢場景平臺已應用在道路病害巡查、園區安防等多種場景。
「我申領了雄才A卡,住進了價格優惠的保障性租賃房,全家戶籍都遷到了雄安,孩子在這兒上小學六年級。」他在公司辦公室對記者說:「你看,我在這兒辦公都能看到孩子在操場活動的場景,非常幸福。」
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大城市病」的路子。

3月25日,家長帶著孩子在雄安新區容西片區賢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子活動室玩耍。新華社

黃玉強的故事是雄安人口流入的一個縮影。自2017年4月宣佈設立以來,雄安人口持續增長,2024年底常住人口達136.07萬人,顯示出「未來之城」的人才聚集力。
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記者從新區相關部門獲悉,設立8年來,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4000餘家北京來源企業在雄安紮根創業,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分支機構超300家。
中國星網成立於2021年4月,是中央批准成立的一家從事衛星互聯網設計建設運營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也是首家註冊落戶雄安新區、首家全面遷駐雄安新區辦公的中央企業。2024年10月,中國星網集團總部及所屬4家二級子公司遷駐雄安,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點亮了空天資訊產業鏈條上的一顆「主星」。

中國星網員工對無人機開展測試工作。新華社

「經過半年多的工作與生活,切身感受到了雄安新區用心用情服務的溫暖。」中國星網易聯供應鏈有限公司員工李茂帆說,「大部分政務服務都能通過政通雄安App一網通辦。需要現場辦理的業務,工作人員主動熱情服務,每個月還會到公司提供一站式上門服務。」
雄安新區給央企疏解員工提供了市場化、政策性等多種形式住房保障。李茂帆說,他所居住的社區距離公司只有10分鐘步行路程,出門就是學校,一些同事的子女在北京「援建三校」就讀。雄安宣武醫院門診、急診已經開診,看病也很方便。新區為疏解員工辦理了「雄才卡」,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大家感受到雄安是一座「未來之城」,日子過得踏實有奔頭。
據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劉佳介紹,清單內疏解專案全面提速,首批疏解專案形成示範效應,中國星網總部及所屬4家二級公司正式搬遷入駐,中國中化、中國華能、中國礦產、首批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加快建設。第二批疏解專案也在加快落地。
「一批市場化疏解專案加快建設,電信產業園(一期)已建成、600名先期人員已入駐辦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互聯網產業園等專案加快建設。中國中鐵、中國五礦以產業集群形式推動旗下10餘家核心產業主體整體落戶新區。」劉佳說。
如今的雄安,對北京疏解人員來說,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2024年全年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上學人數同比增加89.5%,從一人疏解到一家人主動選擇雄安轉變,「來到雄安,如在北京」逐漸成為「新雄安人」的共識。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集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為遷移企業服務。新華社

據介紹,雄安新區教育、醫療、住房等政策體系基本成型,疏解人員的創業條件、居住條件、福利待遇不低於留在北京時的水準。疏解人員在雄安租房、購房可提取在北京繳納的公積金,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回北京就讀、參加中考高考都沒有障礙。
「京雄同城化」在多個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數據「同享」,疏解人員在雄安購房、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可直接調用北京相關數據;北京企業遷移時僅需線上填寫相關資訊,「原名稱沿用、原資質保留」,最大程度維護企業商譽;服務「同質」,192個事項京雄同城化辦理,209項從業資質資格互認,3500餘項北京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可通過「雲窗口」實現在雄安跨區域無差別辦理……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王彥偉說,雄安新區構建科學完備的承接疏解政策體系,搭建「指揮部+管委會+工作專班+綜合服務中心」的承接疏解工作機制。同時,健全「免申即享」等政策機制,從落戶補貼、經營獎勵、辦公保障、人才獎勵等方面進一步激發疏解內生動力。
根據雄安新區今年1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疏解發展「上臺階」的實施方案》,這裏將加快構建「清單+鏈條」的疏解發展範式,全力打造以疏解帶動發展為特徵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華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