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區專刊】「小哪吒」耍起通州功夫

非遺傳承引入新思路

最近,一則小視頻在通州火了:一群十二三歲的少男少女打扮成哪吒模樣,學著《哪吒之魔童鬧海》裡的小哪吒表演,外擺連腿、裡合腿、前掃堂腿、朝天蹬……動作有模有樣。視頻裡表演的正是通州區級非遺——陸辛莊少林武術,至今已經傳承300餘年。

練拳起勢有板有眼。

「武林高手」藏在鄉間
走進位於張家灣鎮陸辛莊村的武館,寬敞明亮的訓練室裡,孩子們的「嘿哈」聲此起彼伏,他們身著寬鬆的運動服,練著劈叉、扔腿、擺腿、旋風腳等動作。年逾古稀的陸辛莊少林武術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士忠,一邊給孩子們指導動作要領,一邊給他們加油鼓勁兒。
武館裡「寶貝」也不少。正對面的牆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兵器,陸辛莊少林武術中涉及的紅纓槍、朴刀、青龍偃月刀、長棍等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別看兵器大而沉,孩子們拿在手裡照樣能舞得有模有樣。
「我給孩子們教的是正宗的少林武術,比如十八趟羅漢拳、十二趟潭腳、青龍偃月刀等等技法,這些都是從我父親那裡傳承而來的,我打小兒就在練了。」高士忠很是自信。
1986年,陸辛莊村被命名為「武術之鄉」。「這一名號今天說來依舊當之無愧。我們2017年在村裡建起了首家武館,村裡娃大多成了我們的學生,現在已經有近40人了。」高士忠興奮地打開了話匣子,「其中不乏出類拔萃的學生,我們選出6名,趁著這次『哪吒熱』,特地編排了一套動作,模仿哪吒做表演動作,表演地點就選在了張家灣鎮的地標通運古橋上。」

高士忠正在指導學生們動作細節。

村辦武館帶動武術熱度
陸辛莊少林武術,自明末清初至今,已傳承300多年。據史料記載,最初是山東「鐵槍將」季潮偕妻辛氏及弟子季三勝落腳該村,繼而將技藝流傳下來。
「在我的記憶裡,能追溯到的最早故事是關於我太爺爺的。他是個農民,農忙時幹農活,農閒時就練武術,一天都不落下。」高士忠談起自家的武術歷史,更多記憶還是和父親高永堂有關。高永堂的曾祖父高洪、祖父高萬伶、父親高術都曾當過本村少林武術的教頭。高永堂的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也都身手不凡,就連他的小孫子高紹軒拿起大刀也能耍得虎虎生風。
為了讓後人不忘本,2002年高永堂把畢生所練的武術套路用毛筆手寫成了一本「武功秘籍」,名字叫《陸辛莊簡史武術紀錄》。「後來90歲高齡的父親去世了,我選擇將這一寶貴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下來。」高士忠說。然而,和很多非遺代表性項目一樣,陸辛莊少林武術因為練習的人越來越少,也曾面臨失傳的風險。轉折出現在2017年,張家灣鎮政府為高士忠引薦了一名習武的年輕人盧永超,兩人初次相見,相談甚歡,很快成了忘年交,高士忠便向小盧說出了心中的想法:「要不要來我們村開一家武館?幫著帶動村子的武術熱度。」兩人一拍即合,沒多久新武館便辦起來了,小盧也成了高士忠的愛徒,並將師父一身的功夫傳承了下來。

揮槌演奏鼓樂黃河頌。
側壓腿訓練一絲不苟。

功夫傳承也要講好故事
陸辛莊少林武術打山東來,盧永超也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打小習武,「80」後的他還有管理武館的天賦。
「其實,傳統武術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傳承和發揚,對此我思考了很多年。要跟時代接軌,我們就應該講好陸辛莊少林武術的故事,再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去弘揚。」在陸辛莊村經營武館7年的盧永超逐漸找到了新思路。
最近,盧永超正在籌劃編排一出小舞台劇,將陸辛莊少林武術的歷史故事充分挖潛、融入劇中。「我們現有的舞台資源已經很豐富了,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機會走出去,小到節日活動,大到國家級賽事、大型媒體節目,好的故事可以讓觀眾牢牢記住,我所希望的就是讓觀眾重新認識陸辛莊的傳統武術文化。」 (張佳琪/文 劉淑玲 萬鎮/攝)

 

西海子公園內遙望燃燈塔與城市現代建築群古今交融。

步行、騎行、乘船都能收穫絕妙享受
三種視角盡享副中心春日美景

浪漫春日,到副中心賞花,步行、騎行、乘船都能收穫絕妙享受。日前,在「運河上的通州 春花裡的副中心」新聞發佈會上,大陸媒體人、大學生、騎行愛好者、攝影師等幾位發佈人,分享了自己「私藏」的沉浸式賞花點位、路線,邀請廣大遊客到副中心遊玩。
「燃燈塔下的玉蘭正在盛放,輕鬆拍出國風大片。」通州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劉小輝分享的路線,特別適合感受大運河歷史底蘊——來到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以古色古香的建築為背景,拍攝玉蘭、山桃、丁香;在西海子公園,與葫蘆湖畔的櫻花、山桃、海棠合影;在大光樓欣賞杏花與大運河水景之後,還可以到二號碼頭乘坐運河遊船。

春花相伴,騎行愛好者暢遊大運河畔。

目前,通州大運河遊船即將開航迎客,有多條遊覽線路。比如,二號碼頭至漕運碼頭往返線路途經6座大橋,景點有運河奧體公園、17座城市親水平台、大運河森林公園、觀景閣、漕運碼頭等,航程大約60分鐘。
北京市攝影家協會會員郭建華分享了幾十張副中心春日美圖,放在最前面的,拍攝於大運河北首「五河交匯處」,一大片山桃花與寬闊的水面、傳統古樸的鎮水獸同框。下一張照片,還是這片花,背景卻變成了通州第一高樓——200多米高的運河商務區遠洋樂堤港,「幾年前拍這片花的時候,這座高樓還在建設呢。」郭建華說。
主持人Tina是中俄混血,她「私藏」的賞花點位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附近,「城市大道盡頭,隱藏著一個鬧中取靜的水系步道公園,我經常帶孩子去。」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劉洋河、餘詩穎分享了3個適合年輕人拍照打卡的賞花點位,分別是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和千荷瀉露橋。
發佈會上,通州區自行車運動協會副會長黃旗明身著騎行服亮相,「我最推薦的賞花騎行路線全程38公里!從北關閘到河北廊坊香河界,大運河兩岸都有適合騎行的濱水綠道。」他說,遊客觀賞完燃燈塔下的白玉蘭,騎車或組團或獨遊,任春風拂面、任垂柳撫肩,從大運河城市段騎到森林公園段、再騎到郊野段,觀一樹樹繁花、望一朵朵浪花,可以沉浸式品味大運河花卉與城市花園的不同。
此外,來副中心賞花的遊客還可以到張家灣、台湖、西集、漷縣、永樂店、馬駒橋、於家務趕大集。比如,漷縣農曆逢二、七開集,佔地60畝,長期攤位500餘個,零散攤位100餘個,鎮政府還在大集周邊村莊推出了賞景、採摘、休閒、研學等多種活動。(陳強/文 閻建慶 黎振平/攝)

大運河畔,山桃花花瓣隨風而動,美不勝收。

「賞花+」激活副中心文旅消費

天氣漸暖,京城春意盎然。第七屆「大運河春花兒」即時創意影像大賽日前啟動。通州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一張張美圖,激發市民遊客踏春出遊、賞花看景的意願,催生火熱的「賞花經濟」。
「賞花經濟」始於花,又不局限於花。不論是大運河畔的餐廳、民宿、露營地,還是種業園區裡的植物園,都在聚焦「賞花+」創新玩法,激活春日消費的「一池春水」。

賞花+餐飲 玉蘭花開帶熱大運河畔西餐廳
西海子公園裡的花開了,大運河就迎來了一年裡最美的季節。攝影師黎振平最近幾乎每天都要到河邊逛幾圈,「玉蘭、山桃、迎春花打頭陣,然後是海棠、丁香……怎麼拍都好看。」
都說「年年歲歲花相似」,但在黎振平的鏡頭裡,副中心每一年的賞花季都有新看點——今年,西海子公園裡燃燈塔、大成殿周邊的10多株玉蘭樹「火」了,即便是工作日,前來賞花的遊人也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年輕人穿著漢服來拍美圖。
「在網上看到這張照片,心裡就『種草』了,迫不及待來拍同款。」一位20多歲的遊客指著手機裡的照片說。滿粉白花朵的玉蘭樹亭亭玉立,燃燈塔、大成殿古香古色、紅牆灰瓦、飛簷斗拱,好一幅絕美的中國畫!

西集鎮老莊戶村運河仙草樂園(資料圖)。

西海子公園通地鐵,不光花朵拍起來好看,還有「五河交匯」美景,公園所在的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餐飲配套也不錯,火鍋、咖啡、西餐……全是年輕人喜歡的品類,店舖裝修也很有情調,吸引了很多年輕遊客。
「玉蘭開花以後,客流量明顯上升,每天光牛肉漢堡就能賣幾十個。」倪先生是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二號碼頭一家西餐廳的主理人,據他觀察,最近來就餐的顧客中,至少有三成帶著相機,等餐的時候,一直在津津有味地選照片。
幾年前,倪先生選擇在大運河邊投資開店,不僅看中了遊船碼頭的客流量,更想營造「運河慢生活」。不久前,有一對來河邊賞花拍照的情侶,在餐廳吃過午飯,端著咖啡來到室外露台,待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夕陽灑到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等過兩天運河遊船開航了,餐廳的客流量肯定還得增長。」倪先生說。

賞花+旅遊 櫻桃小鎮「以花為媒」發展文旅
今年副中心的賞花季,有新變化的不止西海子公園裡的玉蘭。
千年大運河在西集鎮沙古堆村外拐出一道緩緩的彎。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讓北京市級美麗休閒鄉村沙古堆村有了「京郊櫻桃第一村」的金名片。
「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今年的第一個客流高峰。」經營民宿的村民曹艷紅說,但已有不少老顧客預訂了「賞花期民宿」。作為北京知名的櫻桃小鎮,西集鎮曾經的旅遊旺季是5月底至6月底的櫻桃採摘季。最近幾年情況變了,西集賞花季的遊客量迅速攀升,每天至少上千人。除了曹艷紅,老莊戶村的村民馬淼也看到了變化,果斷回鄉投資,準備「以花為媒」發展家鄉文旅產業——她創辦的「馬捌家運河仙草樂園」露營基地即將在今年賞花季亮相。
「露營基地既可以合理利用本地的優勢資源,還可以讓賞花、採摘的客人留下來,大家有了好體驗,口口相傳拓展新的客源,讓西集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馬淼說。

小朋友奔跑在花叢中(資料圖)。

賞花+種業 「老花匠」有了增收新嘗試
位於通州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的花仙子萬花園有上百畝花海。虞美人、矢車菊、萬壽菊等30多個品種爭奇鬥艷,美不勝收。
「我最喜歡春天,站在花海中,微風拂面……」這個園子的負責人曹玉美,今年57歲,是位「老花匠」。因為出生在京城花木的重要供應地——豐台草橋,耳濡目染之下,6歲就開始學著養花,31歲創辦的花卉基地在2011年搬到了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佔地大約500畝。
當年,花仙子萬花園是於家務國際種業園區簽約的第一家企業。「我們的花海,不僅有高顏值,還有高產值。」曹玉美說,園區除了賣成品花卉,還培育了上百種花卉種子,最高的時候,每年銷售額有幾千萬元人民幣。
2023年開始,藉著上百畝花海積攢下的人氣,園子引入了研學課程,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萬名師生,海澱、朝陽、東城、西城的都有。孩子們來了,不光看花,還可以製作香囊,用板藍根體驗蠟染。今年4月,園子已經排上了半個月的研學課。
今年,「老花匠」還有了增收新嘗試。「我們正在用種花的經驗種菜,培育一批適合在辦公室、家庭環境生長的品種。」曹玉美說。(陳強/文 閻建慶 白繼開 龔雪東/攝)

 

副中心點亮「被遺忘的角落」
精細治理讓「金角銀邊」綻放新活力

借助「聽診器」「繡花針」「放大鏡」等城市精細治理的法寶,副中心一些「被遺忘的角落」日前成功變身為充滿活力的「金角銀邊」,融入居民生活。

馨園公園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九棵樹街道馨園公園
 「聽診器」聚焦一老一小需求
週五下午五點半,九棵樹街道馨園公園彷彿一座幼兒園,現場至少有50位小朋友。沙坑、滑梯、爬架……可玩的項目真不少。
地處小區之間的「方寸之地」,馨園公園不大,分區卻不少。除了兒童遊樂區,還有適合成年人健身、下棋、寫地書的場地。「去年10月開園即火爆,週末同時在園人數經常突破500人。」通州區城管委工作人員王嘉傑說,改造前,這裡是一個建成20多年的小廣場,水系景觀很破舊,家長來遛娃,都不敢撒手,生怕磕了碰了。
聚焦老人小孩訴求,收集居民意見200余份,經過梳理「聽診」結果,工作人員發現,居住在周邊的老人和小孩對活動場地的需求最迫切。
改造提升後的馨園公園,有不少體現「用戶思維」的地方。比如,兒童遊樂區的地上全都鋪著塑膠,照明燈底座的螺絲也都埋了起來;整個公園裡,所有座椅都裝上了扶手……

兩位音樂愛好者在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口袋公園內彈奏樂器。

台湖演藝小鎮口袋公園
 「繡花針」縫合城市文化空間
一根「繡花針」,穿起了台湖演藝小鎮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的「萬條線」。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口袋公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過去,大家停好車後要沿著台湖西路一直走到劇院正門,路邊的水溝、架空線非常不符合演藝小鎮的氣質。如今,明溝改暗渠、架空線入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佔地近4000平方米的開放式口袋公園。公園裡,迎客松與花磚牆相互映襯,園藝景觀錯落有致。去年5月落成後,正趕上台湖爵士音樂節,很多表演者自發來公園裡排練、找靈感、交朋友……
改造提升的過程中,「體驗感」是設計師劉洪強特別關注的地方。公園裡,一個個全息投影燈可以根據舞美藝術中心現階段的演出劇目,把精彩畫面投射到地面上,來看演出的市民遊客,沿著公園的燈光,能一直走到藝術中心院子裡,特別有氣氛。
公園還有很多地方體現了精細化理念。比如,「藝源之門」景觀節點的花磚牆上面,圖案是國家大劇院的剪影;「城市舞台」景觀節點的鏤空鋁板,恰似大運河上泛起的漣漪……

宋莊藝術區戶外美術館
 「放大鏡」增添濃郁藝術氛圍

戶外雕塑扮靚宋莊藝術創意小鎮。

作為蜚聲海內外的「藝術家夢工廠」,宋莊藝術創意小鎮的藝術氛圍越來越濃郁。近期,隨著50件雕塑作品佈置到位,「宋莊藝術區戶外美術館計劃」讓藝術之美融入城市角落。
經過30多年發展,宋莊已經聚集了大約7000名藝術家,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藝術家群落。「宋莊藝術區戶外美術館計劃」由宋莊雕塑協會與宋莊陶瓷協會共同承辦、實施,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戶外美術館豐富了宋莊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趣味,也增加了一個藝術家與市民『對話』的機會。」雕塑家鈔子偉的作品《拓荒牛》《老黃牛》《史跡》,已經擺到了宋莊藝術市集南門外。
宋莊美術館—文獻館室外等4個地塊已經佈置了50件戶外雕塑,小堡文化廣場等5個地塊將給未來更多優秀作品提供「留白空間」。這些擺放在戶外的雕塑藝術品,如同一個個「放大鏡」,進一步凸顯了宋莊的藝術魅力。(陳強/文 常鳴 聶堂明/攝)

 

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將成主校區

中國人民大學近日對外發佈多校區發展戰略,明確通州校區將成為主校區。今年秋季學期,通州校區將全面正式投用。到2035年,該校將構建起覆蓋全域、輻射中國、鏈接全球的人大創新生態網絡體系。
近年來,人民大學在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蘇州校區和張自忠路校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在雄安新區、廣東深圳、浙江義烏、福建福州、四川宜賓、福建南平等地新設或升級建設了一系列教學科研機構。其中,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以及雄安未來智造產業研究院,共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首都經濟圈建設;蘇州校區、「一帶一路」國際商學院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福州研究院助力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和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分別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南水北調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張自忠路校區、中華文明武夷研究院、中國清史北方研究院和南方研究院將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賡續傳承中發揚光大。(何蕊)

 

環球度假區開啟春日狂歡

近日,升級之後的北京環球度假區春日狂歡主題活動正式開啟,將持續至6月1日,遊客可在明媚春光中感受電影大片世界。
從城市大道進入主題公園,遊客一路上都能看到彩色花朵、羽毛等裝飾,彷彿走進一座春日花園。去年備受歡迎的首個「可加入」的春日狂歡派對全面升級回歸,國際知名舞團MALEVO加盟,將更多全球狂歡靈感帶到環球度假區。

北京環球度假區春日狂歡主題活動現場,遊客與演員互動。

下午3時,春日狂歡派對在好萊塢大道上演,動感的音樂聲傳來,包括穿靴子的貓和軟爪吉蒂,阿歷克斯、朱利安國王、歌莉婭,以及小黃人凱文、鮑勃和斯圖爾特在內的十餘位環球明星角色,和數位身著多彩華服的舞者共舞。花車之上,舞團MALEVO的演員一同舞蹈,表演還融入打擊樂、踢踏舞、鞭舞元素,用羊皮鼓奏響鼓點,點燃現場遊客熱情。
到了共舞互動環節,興致勃勃的遊客加入表演,和演員近距離比拚舞技。頭戴小黃人春日主題髮箍的關女士和閨蜜舞步熟練,隨著音樂節奏逐漸加快,現場所有觀眾的舞步更加輕快,最後共同歡呼鼓掌。為讓遊客更好地參與共舞互動環節,北京環球度假區在官方社交平台發佈了教學視頻,拆解好了每一個舞蹈姿勢,供遊客們提前學習。「我提前學了舞蹈,就為了能和小黃人一起跳舞!」狂歡派對結束後,關女士和閨蜜還沉浸在派對氛圍中。


狂歡派對之外,遊客能與更多大咖角色見面。「春日狂歡角色見面會」上,大片世界的明星角色換上春日盛裝,不少遊客也身著五顏六色的春日元素服裝,和心愛的角色合影留念。
春日狂歡主題活動期間,北京環球度假區首度攜手中國遊戲IP《原神》,推出《原神》互動主題餐廳——頌花盈皎宴。北京環球城市大道多家餐廳推出春日美食,呈現國際美食盛宴和一系列春日音樂現場演出。(潘福達/文 武亦彬/攝)

 

AI「助燃」垃圾焚燒發電

北京城市副中心循環經濟產業園應用的「垃圾焚燒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成果總體水平目前已達到中國領先。這項由綠色動力與阿里雲合作開發的創新性技術,通過對垃圾焚燒全過程進行大數據分析、機器深度學習訓練和人工智能管理,最終實現精準預測、智能控制、穩定運行、高效燃燒的目標。
去年9月,「垃圾焚燒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應用試點投入試運行,這是北京第一個應用數字化智慧化技術並投入運行的垃圾發電項目。經過近半年的試運行,項目在大幅提升環保排放穩定性的同時,經濟效益也顯著提升:自動投入率達到95%以上,爐膛溫度穩定性提升33%至42%,鍋爐產汽量提升5.93%,廠區用電率降低9.86%,上網電量增加4.48%,環保耗材耗量降低約15%。
未來,人工智能還將進一步賦能垃圾焚燒發電。近日,綠色動力與固高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AI+垃圾發電」創新應用場景,推動垃圾發電產業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孫傑)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