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靖台商以精湛工藝創造新藍海

【記者蔡叔涓漳州報導】許多前往大陸的台商從事的可能是機械或精密工業,但是在漳州市南靖看到的華岩永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做的卻是精緻扇子,並且創造出成功的業務佳績,其專注、創新,做到最精緻的精神,在一片紅海中創造出新藍海。
當兩岸記者到了福建漳州南靖縣豐田鎮的華岩永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公司年青的台商韋昭順在完全沒有空調的工廠裡,帶領一批熟練工人製作幾乎百分90銷往日本的精緻扇子。他介紹說,原本公司最早創立是在台灣嘉義的阿里山,公司一直都是專注於各類扇子、工藝品專業製造與出口的企業,其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將傳統制扇工藝與匠心精神深深紮根。

華岩永利以獨特的制扇工藝,保留了傳統工藝之美!(蔡叔涓攝)
華岩永利以獨特的制扇工藝,保留了傳統工藝之美!(蔡叔涓攝)

後來因為台灣製造及工人成本飛升,搬到大陸深圳附近,1990年公司在香港成立,以此為視窗向全球推廣扇子業務,逐步打開國際市場。經過幾年的耕耘,如今,這家企業生產製作的扇子遠銷國內外,訂單如預期般增長迅速,穩居制扇行業代表地位。
因為廣東地區的製造成本也提高了,華岩永利文化創意又把工廠搬到福建來,主要是因為看上這裡環境有利竹製品作業及工人勤奮。韋昭順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納涼之用的扇子已經被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消暑利器替代,但扇子作為藝術品的功能卻越來越得突顯,並沒有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
他指出,獨特的制扇工藝,保留了傳統工藝之美!扇子演變至今,又增加了許多新鮮創意和時代元素,平添了把玩之樂;一把好的扇子,需做工精良,圖案精美,講究頗多。

一把好的扇子,需作工精良,圖案精美,講究頗多。(蔡叔涓攝)

韋昭順介紹說,一把扇子的製作大概需要100道工序,最快也要二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工,原物料進來先進行人工篩選,竹片有黑點、瑕疵的要先挑掉,這道工序必須要用人力才有辦法達到,因為不接受一丁點瑕疵。
他們公司擁有幾十年工藝扇設計和生產的經驗,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出精品走高端路線,才能深受市場歡迎。他拿出一把是日本客戶留下來的樣品扇子,指出這是比較有特色的產品。這裡的扇子一般是竹子做的,但是這把扇子是用紫光檀木做的,顏色是它的原色,沒有再外加工。
展事件還有用貝殼作的扇子,貝殼是一片一片手工貼上去的,只要有一片貼的不好,摸起來有凹凸感是不行的,所以貝殼需要一直重複的修磨,製作工藝是非常難的。他說:「這就是我們扇子為什麼可以做的比別人更精細,單價更高的原因。」

台商韋昭順公司生產製造的扇子精緻無瑕疵。。(蔡叔涓攝)

在韋昭順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不在是納涼的主要用具,但扇子作為精緻藝術品的功能,更為凸顯和受重視,亦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智慧,因此在大陸生產製作扇子大有可為。他們公司融合兩岸文化底蘊與匠心工藝的文創企業魅力,探尋其以扇為媒、走向世界的獨特發展歷程。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