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升級 玩法迭代 賽事多元
儘管端午節假期已經過去了,但「老通州」田先生仍會時不時跟鄰居們聊起大運河龍舟嘉年華——最讓他難忘的是北上參賽的廣東嶺南龍舟隊,80名隊員將「彎道漂移」「急剎倒擋」等絕技帶到了通州百姓面前。近年來,副中心接連承辦龍舟賽、馬拉松等多項大型體育賽事,贏得了不俗的口碑——場地更好、玩法更潮、項目和賽事更多元。

家門口的體育空間越建越多
田先生今年50歲。「我戒煙戒酒10多年了。但是老伴兒常開玩笑,說喜歡參與體育運動也是『癮』。」他撓撓頭,哈哈大笑,「這『癮』可不能戒,必須繼續保持,因為生命在於運動。」
老田在通州生活了一輩子。大概10年前,老田家把地流轉給了集體,一家三口搬進了城,「老伴兒經常去運河邊遛彎。我從那時候開始接觸籃球,雖然技術一般,但就是喜歡!」
10年前,通州體育場被稱為「京東最有人氣的體育場」,老田記得,當時每天晚上在田徑場上跑步的人群,熱鬧得跟廠裡開運動會似的,籃球場下也是排著一支又一支等待上場的隊伍。隨著時代發展,通州體育場變老了,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需求。 2022年前,體育場開始改造。今年6月初,全新的通州體育場迎來局部亮相:碧綠的足球場周圍,是藍色的跑道,再往外是即將開放的籃球場、游泳館、冰上運動館、公共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
如果放眼整個通州,近年來新添的高品質體育空間就更多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裡,配套建設了體育館、籃球場、網球場;東夏園地鐵站南側,潞城全民健身中心裡有羽毛球場、游泳館、滑冰場等10餘種運動空間;就連老城區裡果園村、許家場村的邊角地,也改造成了適合小朋友們活動的體育主題公園……
「通州體育場拆掉圍擋那天,我一看,嘿!還真漂亮。」老田說,「等過幾天籃球場亮相了,約上老哥兒幾個,搞個投籃比賽,看看大家退步了沒有。」

傳統運動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每天上午都是我的『多巴胺時間』,下午再集中處理工作。」社交平台上認證為「運動達人」的董先生今年40歲,做奢侈品生意,他家離通州區體育場只有1公里,「這個田徑場開放前,我經常開車去朝陽公園跑步。」
跑個步而已,為啥大老遠地進城呢?他說,朝陽公園裡雖然沒有專業田徑場,但跑步氛圍很好,大家一起拉伸、控制配速,體驗非常棒。「我感覺通州的體育生活也越來越潮了,可以鏈接很多時尚元素。」他發現,通州體育場局部亮相以來,雖然才短短十多天,但經常看到打扮時尚的年輕人跑完步直奔運河商務區的咖啡館、健身房,買一杯冰美式,再繼續進行力量訓練,「跟在北京城裡的運動方式沒什麼兩樣。」在他看來,運河商務區的配套設施、時尚元素,將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副中心體育運動。
同樣屬於傳統運動的籃球,在副中心也有了更加潮流的「打開方式」。距離通州體育場只有1.5公里,東關大橋與上營大橋之間,運河西岸活力空間正在籌備中,從北入口進入,經過已開業的飲品店、正裝修的火鍋店,會看到一片嶄新的籃球場。面向北方,站在球場中央,左手邊的高樓鱗次櫛比,右手邊的運河波光閃動。
這座籃球場最近才亮相。週五晚上8點,亮起燈光的球場更顯「潮流范兒」,每個籃筐下,至少4支隊伍等待上場。

從「莊BA」到「斯巴達」精彩不斷
日前,在副中心藝術創意小鎮宋莊,新一屆「莊BA」籃球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今年報名參賽隊伍100餘支,預計舉辦比賽將超過1000場!創歷史新高。」賽事組織者、畫家陳德彪說,對於這個由宋莊藝術家們發起的「草根賽事」來說,持續擴大的規模,恰恰可以說明,副中心的「體育范兒」活力十足。
在通州乒協工作的閆先生,正在籌備通州區乒乓球青少年超級聯賽,「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更多元的賽事,提升副中心在體育領域的知名度,培養、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孩子。」
國際知名賽事也來到了副中心這座「活力之城」。上個月,2025斯巴達勇士賽北京站在環球影城的城市大道開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五千名「勇士」。這是斯巴達勇士賽首次落地城市大道,很多選手都是因為舉辦地在城市大道而報名。
目前,副中心體育事業已形成「大賽帶小賽、周周有賽事、月月有品牌」的繁榮局面——6月7日,千餘名健美操健兒匯聚副中心;6月10日,大運河帆船賽在漕運碼頭開賽;6月14日,京津冀騎游大運河活動在竹林廣場舉行……7月15日,青少年高爾夫球冠軍賽也將來到副中心。(陳強/文 方非 常鳴/攝)
「看·見殷商」開展 遊客紛至沓來
備受矚目的「看·見殷商」展覽日前重磅開展,一大早展廳裡人頭攢動。為回應觀眾的熱情,該展覽的明星展品亞長牛尊還延期展出。

早上不到9時,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入口處就已排起了長隊。「我早早就買好了週末的票,8點多就到了。」觀眾陳女士是個文博愛好者,「看·見殷商」展覽中有不少展品,她都如數家珍。「『貓頭鷹』,我9年前在首博與河南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殷墟婦好墓展覽時就看過。」被陳女士親切稱為「貓頭鷹」的,正是本次展覽的重磅展品——婦好鴞尊。


「博物館迷」陳女士同時也是朝陽區一所中學的老師。「文物身上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記憶。知其所來,才能識其所在、明其所往。我是教語文的老師,都說文史不分家,我希望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融入更多跨學科的知識,讓我的學生們能有更深刻的體驗、更豐富的收穫。」她說。
本次展覽的另一位「重量級嘉賓」——亞長牛尊佔據著展廳「C位」,展櫃前圍滿觀看、拍攝的觀眾。牛尊繁縟的紋飾中有至少26個動物,對照著說明牌上的文字細數,可以找到一座「動物園」。「太可愛了,我甚至能看到它臉上淡淡的笑容。」精美的細節讓觀眾嘖嘖稱歎。牛尊原計劃僅「出差」一周,但由於觀眾觀展熱情高漲,首博特意將牛尊的展期延長。
設備,敲響「崇陽銅鼓」。.jpg)


「如果結界獸本身就是文物,那電影裡結界獸打架,算不算破壞文物?」9歲女孩果果站在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展品前天真發問。熱門電影《哪吒2》中憨態可掬的結界獸形象,正是以此為原型創作的。雖然等候了一段時間才進入展廳,但果果一點也不覺得累,十分興奮地拉著媽媽討論著期待已久的展品。


「我們一家都是博物館的『粉絲』,每個大展都不想錯過。像」果果的媽媽閆女士說,她希望果果做一個「在博物館長大的孩子」,因為「認識文物是學習歷史最直觀的方式」。
意猶未盡的觀眾還能在文創商店過把癮。觀眾孫先生一口氣將「婦好鴞尊」「牛尊」等都帶回家,他說:「這些冰箱貼很形象,有些打算分給朋友們。」以青銅文物為造型的毛絨眼罩、零錢包俘獲了很多女觀眾的心。很多人舉著文創合影。一位女觀眾說:「丑萌丑萌,還有文化,一定要帶回家。」(牛偉坤 孫樂琪/文 武亦彬 譚策/攝)
首屆城市綠心森林音樂周啟幕
碧綠的草坪間,幾頂白色帳篷錯落點綴,導引著觀眾步入綠蔭深處:投壺射箭、龍舟竹編、香囊縫製,各種互動體驗伴著咖啡美食的香氣沿途鋪展,意興悠閒。日前,首屆「城市綠心森林音樂周」在北京藝術中心戶外空間開幕,一次始於音樂但不止音樂的多元碰撞,陪伴觀眾度過傍晚時光。
晚上7點,樹林環繞的綠心露天劇場裡,渾厚的呼麥似天際雷聲由遠及近——杭蓋樂隊登台,鼓聲穩健豪邁,馬頭琴琴音悠揚,民族搖滾的震撼聲場彷彿把吹過草原的風拉進了城市。從《漂亮的蒙古馬》《酒歌》等加以改編的蒙古族民歌,到《上海產的半導體》等先鋒實驗的世界音樂,杭蓋樂隊用極具特色和感染力的音樂與觀眾盡興對話。他們的歌聲宜靜宜動,《烏蘭巴托的夜》靜謐溫柔,融入搖滾靈魂的《鴻雁》酣暢開闊……夜色漸深,流動而有呼吸感的光影把週遭樹木與星空變作天然幕布,全場螢光棒一次次隨著觀眾的歡呼舞出流光溢彩的線條,徹底點燃了假期的前夜。

接下來,緊隨杭蓋樂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迴響,在演出方面,「城市綠心森林音樂周」連續三晚推出特別策劃:流行金曲製作人李偉菘、李偲菘聯袂人氣頗高的音樂劇演員劉令飛、徐麗東,擦出流行歌與音樂劇的靈感火花;指揮家李飆將攜著名音樂製作人、歌手欒樹,在天津交響樂團的豐富音響裡演繹「林間音畫」;名歌手品冠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唱響「天際回聲」,富於層次和變化的12人男聲將把《明明很愛你》等浪漫情歌詮釋得別有深情。
此外,音樂周還為小朋友特別定制了兒童戲劇體驗等免費的藝術啟迪,「大朋友」則可加入繪畫寫生、打擊樂工坊、喜劇大師巡遊等互動活動,每天下午交替上演的雙舞台公益演出向所有入場觀眾敞開,高腳杯樂隊、在逃牧民等多支青年樂隊的表演涵蓋了古典、民謠與爵士等多元風格。據統計,「城市綠心森林音樂周」期間,各類免費藝術活動達60餘場。還有內容豐富的音樂市集,在約5000平方米的空間內,觀眾盡享包含餐飲、文創等元素的綜合性消費體驗。(高倩/文 方非/攝)
講解引導 服務大眾 自我成長
大運河博物館裡有群「紅馬甲」
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裡,有這樣一群志願者,他們身穿紅馬甲,面對八方遊客,將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被親切地稱為「紅馬甲」。
奉獻精神、學習態度、助人為樂、自我提升……「紅馬甲」義務服務大眾的初衷有很多。
劉金蘭:培養了很多小講解員
今年61歲的劉金蘭,是大運河博物館開館招募的首批志願者講解員。「當了近30年語文老師,講習慣了。退休之後閒不住。」上崗後,她往展廳裡一站,就像當年在講台上一樣,能很快把觀眾聚在一起。
上崗一年多來,劉金蘭培養了一大批小講解員,累計吸引400多人次中小學生走進大運河博物館。很多家長說,孩子變化很大,比之前開朗不少。

大運河博物館裡展廳很多,光文物就1000多件,志願者怎樣引導,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扮演講解員「角色」呢?劉金蘭有秘訣——「適小化」服務。比如,大運河博物館基本陳列的開端介紹了魏惠王開鑿鴻溝的史實,這是中國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面對孩子們,她會說:「楚漢戰爭時期,項羽和劉邦曾劃鴻溝為界,這就是象棋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由來。」很多孩子立馬圍了上來。
梁宇:打開了全新生活方式
大運河博物館裡,每位志願者講解員都有自己的風格,從央企退休的梁宇更擅長用精準的年代數字串聯起豐富內容,讓遊客覺得既專業又收穫滿滿。

「從小就對博物館、歷史文化感興趣,但工作的時候實在太忙了,節奏特別快。退休後,有時間了,來當博物館志願者感覺心裡特充實。」梁宇退休後不到半年,就到大運河博物館當上了志願者講解員。她家住朝陽區雙井,每週要來兩次位於通州的大運河博物館,每次講2場,每場至少1個小時。很多時候顧不上喝口水,馬上就得開講下一場。高峰時期,雖然疲憊,但觀眾的認可,讓自己心裡倍兒有滿足感。有一次,她剛講完齊白石作品展,趕緊上樓講大運河,觀眾喜歡聽她講,也跟著來了,聽到她嗓子有些沙啞了,有位觀眾趕緊去買水。梁宇儘管沒收下這份「關心」,但心裡還是很感激。

王罡:希望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在大運河博物館當志願者講解員,每一位「紅馬甲」都有不同的收穫。「上班族」、每週末來大運河博物館當一天志願者的王罡說,當博物館志願者以後,自己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獲取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希望把這份快樂傳遞下去,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他說,服務別人,快樂自己。講解員要想做到「問不倒」,必須利用業餘時間多學習,他越學越快樂,越講越幸福。(陳強)
北京環球度假區「酷爽夏日」回歸
近日,北京環球度假區夏季限定活動「環球酷爽夏日」回歸,除了精彩演出,多處主題娛樂互動體驗也同步升級。
北京環球度假區全年運營超300天季節性主題活動,「環球酷爽夏日」是活動週期第二長的主題季。去年參與的遊客中,年輕群體占比超過一半,93%的遊客為演出現場氛圍互動點贊。
今年「環球酷爽夏日」主舞台全面升級,新增的大屏幕、酷炫霓虹光影與水舞特效,能將觀眾瞬間「拽」入動感節奏中。演出也將上演全新的「樂隊之戰」,大片世界人氣角色怪物史瑞克與費歐娜公主、小黃人、功夫熊貓阿寶等組成五大樂隊輪番出戰,備受歡迎的威震天首次加盟,以搖滾之姿震撼登場。
夜幕降臨,大片世界還能開啟另一場精彩。夏季,園區開放時間延長至21時,環球城市大道營業時間延長至23時,遊玩時間更充裕。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超過三分之二的項目設施均設於室內或配備遮陽區域,每日還會有多場次室內娛樂演出。今夏,園內還增加樹木、遮陽設施和室外冷風機。為方便遊客補水,度假區內設有100多個直飲水接水口,分佈在洗手間外、部分景點排隊區等處。
「畢業旅行」是夏天搜索熱詞,2024年暑期,有近十萬畢業生在畢業季打卡北京環球度假區。今年,園區特別推出畢業季特惠,隨票附贈的「畢業季限定紀念禮包」裡包含畢業帽、紀念徽章、手環與紀念證書。此外,「環球流行樂」將演繹「畢業季限定Live秀」,餐廳、烘焙坊也特別推出畢業季套餐、主題蛋糕。
小朋友可盡情「學中玩」。北京環球度假區將持續拓展適合學生群體的內容版圖,比如「未來水世界特技特效之旅」作為園區首個體驗式學習項目,將爆破特效背後的火焰、水汽與機械原理可視化呈現,讓抽像知識「觸手可及」。(曹政/文 潘之望/攝)
日加氫能力達1000公斤
通州油氫合建站開放投用
位於通馬路快速路核心節點的通州區騰達油氫合建站近日對外開放,成功為加氫車輛加注「第一槍」氫氣。該站日加氫能力可達1000公斤。
加氫站是指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儲氫瓶充裝氫燃料的專門場所。通州區騰達油氫合建站半徑3公里範圍內,集聚京東物流基地、光機電產業園等六大產業園區。站內充分利用原有場地,科學規劃並新增加氫設備,經過改造配備5台加油機、20條加油槍,1台加氫機、2條加氫槍,日加氫能力為1000公斤,日均服務氫能車輛突破30台次,單日加注量穩定維持在200公斤以上。

據瞭解,該加氫站重點服務首都「菜籃子」工程冷鏈運輸車隊。目前已有20余輛氫能冷鏈車通過定點加注服務,在實現全程零碳排放的同時,有效保障京津冀地區家庭「菜籃子」供應。
相較於傳統柴油運輸車輛,每輛氫能冷鏈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噸。該站順利投運,不僅提前兌現副中心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交通領域減碳30%的階段性目標,更標誌著京津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
考慮節約土地資源及建設投資成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北京鼓勵利用既有的加油(氣)站,建設加氫加油(氣)合建站。2024年北京規劃佈局10座加氫站,2025年分兩批投用,其中第一批4座已竣工,第二批6座正在建設中。通州區騰達油氫合建站正是首批完成改造建設並投入運營的站點。(張楠/文 聶堂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