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客家山歌共詠情交流會在江西贛州舉行

7月15日,贛台客韻和鳴——兩岸客家山歌共詠情交流座談會在江西省贛州市文化館舉行。來自台灣客家山歌藝術團與贛南客家山歌傳承發展研究會的20餘名客家歌手歡聚一堂,圍繞兩岸客家山歌創作與傳承展開深入交流。
座談會上,贛台兩地的客家歌手分別作了交流發言,探討客家山歌的創作經驗和心得體會。圍繞客家山歌傳統腔調的唱法展開熱烈討論,從唱腔的獨特韻味到演唱時的氣息運用,從傳統曲目的經典演繹到現代元素的融合創新,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台灣客家山歌藝術團的歌手們現場分享了《老腔山歌》《山歌子》《平板》等傳統客家山歌的唱法;贛州客家歌手們討論到動情處,清唱了《打支山歌過橫排》《牛牯調》《客家之歌》等經典客家山歌曲目。


台灣客家山歌藝術團團長姜雲玉說:「參加這一次座談交流收穫很大,對客家山歌的美學概念,兩岸都有共同的期待,我們也希望以客家山歌為載體,進一步深化兩岸的交流互鑒。」
「客家人講客家話、唱客家歌、敘客家情。我們在一起交流特別開心,贛台兩地民眾有著割捨不斷的血脈親緣,這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希望今後有更多的深入交流。」贛南客家山歌傳承發展研究會會長黃玉英表示,贛台兩地將以客家山歌為紐帶,持續深化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客家山歌、傳承客家精神,讓客家文化成為進一步促進贛台融合發展的媒介和動力。


客家山歌誕生於客家先民的田間地頭、山林勞作,用質樸鄉音記錄著生活點滴、情感寄托與歷史變遷,是客家文化最生動的表達。贛州是客家先民南遷最早的聚居地和客家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客家搖籃」。贛台兩地客家人「祖同宗、文同源、語同音、歌同調、俗同風、食同好」,客家山歌在台灣蓬勃發展,成為台灣客家同胞傳承文化、凝聚鄉情的重要方式。(贛州市台辦)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