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乾盛源茶行榮獲福建老字號

武夷山乾盛源茶行,這座始建於清順治年間、擁有300餘年歷史的老茶行,近日榮獲福建省商務廳授予的「福建老字號」稱號。在這份榮譽背後,藏著一段兩岸茶文化交流的動人故事,更離不開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耀海絲實踐隊的助力。
乾盛源茶行所在的赤石村,地處崇陽溪、梅溪、黃柏溪三溪交匯處,曾是「萬里茶道」重要茶葉集散地,也是當地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茶行。這裡留存著諸多兩岸茶事記憶,見證著海峽兩岸以茶為媒的交流往來。
乾盛源茶行不僅歷史悠久,還蘊含著一段動人的兩岸茶人交往故事。據房主袁秀華講述,1940年代,「台茶之父」吳振鐸在赤石製茶時,與他的爺爺袁金妹結為好友。1947年吳振鐸赴台後,始終心繫大陸茶緣,1990年回訪武夷山時,還曾到赤石尋訪故友,卻因袁金妹已過世而抱憾。臨終前,他特意囑托學生周仁智尋訪袁家後人,希望重續茶緣。


2023年,在吳振鐸過世20餘年後,周仁智經台灣大學哲學博士賴賢宗牽線,終於找到乾盛源茶行。如今,兩人合作製作「兩岸一家親」茶,完成了兩位先人的遺願。周仁智認為,閩台茶業同根同源,福建有珍貴茶樹資源和品牌,台灣有先進加工技術和營銷理念,兩地合作空間廣闊。這段跨越海峽的茶緣,正是兩岸茶文化交融的生動見證。
2024年8月17日,廈大嘉庚學院福耀海絲實踐隊跟隨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前往乾盛源開展「印象黃檗之茶文化」調研。老茶行房主袁秀華熱情接待,向隊員們細緻講解古茶行的茶葉交易收銀台、收單處、古早制茶設備等,讓大家沉浸式感受古時茶行風貌。實踐隊得知乾盛源正申報「福建老字號」,且其承載的兩岸茶故事十分動人,便決心助力傳播。
實踐隊長鄭訓焓借助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資源,向《台灣導報》連續投稿三篇調研文章,均成功刊登 :8月21日《廈大嘉庚學院學子探訪武夷山乾盛源茶行的兩岸茶故事》、8月27日《武夷山乾盛源茶行:以茶見證「兩岸一家親」》、9月1日《袁秀華和武夷山乾盛源茶行的赤石情懷》(獲專版刊登)。這些報導在海峽兩岸引發關注,為乾盛源申報「福建老字號」營造了良好氛圍,提供有力支持。
對於此次榮獲「福建老字號」,袁秀華表示,這是對乾盛源300餘年茶文化傳承的肯定。未來,希望以「福建老字號」為契機,歡迎海內外學子來武夷山探索中華茶文化,讓更多人瞭解乾盛源的歷史與兩岸茶故事,也盼老茶行成為海峽兩岸大學生、青年交流基地,以茶為橋,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茶文化的認同與情感聯結,促進兩岸交流交融。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