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海峽兩岸(福建)青少年馬術邀請賽在福州舉辦
【記者劉治強福州報導】海峽兩岸青少年馬術邀請賽今年進入第三個年頭,經過多日的塵戰,來自台灣30餘位青少年選手,也奪得多項單項比賽的冠軍。

主辦單位表示,來自福建、海南、台灣等兩岸20支青少年馬術隊伍、200多人多日來齊聚賽場,以馬會友,以馬術搭起兩岸交流的橋樑,促進兩岸馬術界的深度互動,是這項交流活動的宗旨。
據賽事總負責人楊榕生表示,賽事以「一馬跨海峽,青春共馳騁」為主題,設置馬背遊戲賽、地桿賽、30CM交叉桿賽、50-60CM 障礙賽(青少組)、50-60CM障礙賽(公開組)、80-90CM障礙賽(青少組)、80-90CM障礙賽(公開組)、100-110障礙賽等8個組別,每個項目設置個人、團體獎項各3名。
楊榕生指出,除了競技比賽,兩岸騎手還在在場地障礙項目中展現各自的技術風格與訓練理念,通過技術交流、經驗分享,共同提升兩岸馬術競技水平。

馬術比賽作為唯一一項人與動物協作的奧運項目,承載著獨特的運動魅力。

台灣方面帶領3個俱樂部,約30餘名選手參加比賽的領隊沈清淵表示,馬術運動在技術的表現方面約占7成,馬的挑選與馬之間默契配合,約占3成。
所以台灣選手來到賽場之後,挑選與自己配合的馬,只有兩天的時間相互瞭解,其中幫他刷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並不存在客場的劣勢,我們優秀的選手仍然拿了幾項單項的冠軍。

近年來,福建馬術運動產業蓬勃發展,吸引台灣多個馬術隊伍參賽交流,福州作為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省會城市,獨特的地緣優勢為兩岸交流往來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福建省馬術協會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把賽事打造成具有高度文化辨識度的兩岸青少年馬術品牌賽事。
未來,還將深化此次活動的交流合作成果,聯合兩岸相關機構攜手推進規劃 「海峽馬術走廊」,推動兩岸馬匹檢疫互認,讓更多優良馬種能夠便捷往返,持續深化兩岸體育交流。
.jpg)
從領先到苦苦的追趕 資深教練談兩岸馬術運動發展滄桑史
【記者劉治強福州報導】在台灣推廣馬術運動資深教練沈清洲,是最早進入大陸推廣馬術運動的開墾者,此次應聘成為福州馬術協會的顧問。
沈清洲表示,由於兩岸對馬術運動重視程度的轉變,台灣由領先逐次轉變為目前的苦苦追趕。
沈清洲表示,希望台灣馬術運動再度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兩岸攜手讓這項奧運項目蓬勃發展,與歐美一流國家一較高下。
,大陸總負責人楊榕生(右)。.jpg)
被認為貴族運動的馬術運動,在開發中國家,總是被認為只有歐美等發達國家才可以玩的起的馬術運動,若不是達官顯要或富二代,根本就玩不起這項運動。
沈清洲在台灣從事馬術運動指導四十餘年,在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對於馬術運動的推廣不遺餘力,然好景不長,因為經濟條件、文化背景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台灣的馬術運動逐漸萎縮。
1995年代開始,沈清洲看準大陸對馬術運動的政策支持,就毅然束裝前進大陸,穿梭全國各地開展馬術運動的推廣生涯。 從優秀賽馬的選種、育種、養殖等觀念推廣開始,到訓練種子教練,遴選優秀人才,培育運動人選開始,逐步在北上廣深、成都,陸續成立馬術訓練俱樂部,培育更多的馬術運動人才。
沈清洲強調,由於大陸經濟的發展,人民普遍富起來了,加上馬術比賽,又是奧運的指定項目,許多外國的馬術教練,看到大陸市場的蓬勃發展,紛紛投入大陸,參加馬術人才培育的這塊市場。
面對台灣馬術運動的原地踏步,相較於大陸的蓬勃發展,近幾年來的落差越來越大了,自此沈清淵常帶著台灣的優秀選手來大陸,與大陸選手們切磋技藝,交流技術。共同呼應「一馬跨海峽,青春共馳騁」的大會宗旨。
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營 以賽會友
【記者劉治強福州報導】棒球運動是台灣的強項,來自台灣30名青少年組成的棒球隊,參加在福州江濱中學舉辦的「海青杯」棒球交流營活動,棒球交流於8月2號隆重開幕。
來自台灣的一支青少年棒球隊30人與福州市2支學校代表隊及嘉賓齊聚一堂,以「家·HOME」為主題,通過棒球競技與文化研學,共敘兩岸同根同源的親情。
以賽會友,深化交流合作成果,開幕儀式上,兩岸青年代表分別緻辭,表達對體育交流與文化融合的期待。
台灣新北棒球青年謝伯昌表示,棒球是兩岸共同的語言,每一次奔跑得分、每一次團隊配合,都是我們青春最生動的語言,都在為兩岸青年交流寫下嶄新註腳。願我們青春揮棒如虹,擊出友誼的全壘打!
隨後,榕檯球隊代表互贈隊旗,象徵友誼與協作的傳遞。
在兩岸貴賓的見證下,榕檯球隊達成常態化友好交流共識,進一步拓展合作維度,建立長期交流、互訪、賽事等交流機制,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提供體育領域的實踐樣本。

「競技+研學」,多維促融合,本屆交流營為期4天,以「棒球+文化」雙線並行,活動期間,兩岸青少年不僅在賽場上切磋球技,更通過參訪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體驗非遺技藝、參與體育研學等多元形式觸摸中華文化脈絡,在交流互動中增進瞭解,分享體育教育經驗,探索合作新路徑。
本屆交流營以「家」為主題,以「回本壘(Back Home)」為比賽目標,寓意兩岸青少年攜手「回家」,以棒球為媒,以文化為橋,在默契協作中感受血脈相連情,共繪兩岸「家」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