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區專刊】河東區推動區域就業創業發展

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響應市人社局「源來好創業」部署要求,河東區以推動區域就業創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組織開展就業創業政策服務對接活動。活動邀請市就業服務中心相關領導、區內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擔保貸款簽約金融機構代表及十餘家創業企業負責人參與,直接搭建起政策實施、金融賦能與企業發展之間的對接橋樑,為區域創業發展注入資源動能。


活動通過「實地觀摩+精準施策」組合模式,推動就業創業資源落地見效。參會人員首先參觀創業孵化基地展示區與公共服務空間,直觀瞭解場地配套設施及創業輔導等硬件資源;隨後,區人社局圍繞就業創業政策資源及「海河英才」計劃開展詳細解讀,金融機構代表分別介紹創業擔保貸款個性化金融政策,明確企業可對接的金融資源及獲取路徑。互動環節中,創業企業就資源適配方面提出問題,現場獲解,實現資源需求與供給的即時匹配。

服務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沐虹易數智應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立於2023年10月,位於天津站後廣場通莎客運大廈二層,總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是集場地辦公、項目孵化、創業輔導、融資對接、成果轉化、人力資源、實訓演練等服務於一體的「創業服務旗艦店」。通過構建職業培訓、就業、創業的產教融合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有效推動「區域數智技術+場景應用」模式的創業載體培育與孵化,全面提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的創業就業質量水平。河東區人社局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將天津沐虹易數智應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 「基地」)作為重點載體,通過三大核心舉措全程主導其發展,推動基地在數智領域扎根,構建產教融合與創新創業一體化模式,成為區域創業就業核心支撐。

政策引領築根基,打造數智孵化載體
基地籌建初期,區人社局主動介入規劃,提出 「創業服務旗艦店」方向,明確 「辦公+孵化+輔導+融資」 一體化定位,推動存量樓宇轉型與國有資產增值,契合市級創業支持政策導向。同時,對照市級認定標準,逐項指導基地完善設施與服務流程,為2024年12月成功獲評 「天津市創業孵化基地」 築牢基礎。政策落地中,已為基地 47家企業發放創業房屋補貼54.8萬元、崗位補貼15.31萬元、社保補貼58.7萬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超40%,吸引優質數智項目入駐。

資源整合搭平台,構建長效支撐體系
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區人社局以基地為樞紐,聯合市就業服務中心、金融機構等,搭建多維度資源對接,多頻次開展政策問需服務活動。專業解讀就業創業及企業關切的人社政策,明確各項企業補貼申報路徑。協調金融機構為初創企業定制創業擔保貸款方案,解決融資難題。建立「即時響應」機制,現場解答企業疑問,實現資源精準匹配,構建政企、銀企長效協作框架,為基地發展提供穩定支撐。

服務賦能育主體,推動高質量發展
區人社局為基地定制 「管家式」 全流程服務,覆蓋企業註冊、政策輔導、資源對接等環節,重點協助高校畢業生創業者申報專項補貼。推出「一站式全托管」 服務,基地運營一年即孵化企業超80家,帶動500餘人就業(高校畢業生占75%),形成 「以創帶就業」的良性循環。

河東區營造高質量青年人才發展環境

河東區近年來在吸引青年就業創業,激勵人才發展方面開展多項工作,致力於營造高質量的人才發展環境。直沽渡口自古以來便是舟楫往來、人文薈萃之地。河東區始終把青年人才當作發展「生力軍」,構建升級「1+14」人才政策體系,既關注人才、產業、創新鏈融合發展,又關心人才衣食住行。
「擴容量」,幫青年人才拓寬「就業路」。我們一邊「走出去」敲門引才,組織重點企業赴全國高校舉辦「智薈河東」專場招聘,把青年人才引進河東,一邊「請進來」留才聚才,舉辦「高校學子河東行」,不僅建成兩個全市首家就業驛站,還建設天津站就業驛站,讓各地人才「下車即享就業服務」。我們舉辦「智薈河東人才論壇」「百名博士河東行」等一批叫得響、輻射強的活動,積極構建產業、技術和人才的「朋友圈」,努力讓來河東的青年都有激情、有奔頭!


「強賦能」,為青年人才搭好「青雲梯」。我們出台校地企人才引育合作13條,打通人才供需、聯合培養、成果轉化全鏈條。我們秉承「來了河東就是河東人、來過河東就是河東人、關心河東就是河東人」的大人才觀,連續四年實施「百名博士倍增項目」,引進118名博士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鍛煉,產出240餘項合作成果。我們支持包括國家級技能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在內的10家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我們堅持「首創」和「首闖」,在全市首推企業自主認定人才政策,也就是說,企業自主認定的人才就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就能在河東享受人才政策支持。
「優培育」,助青年人才激發「內生力」。我們主動融入站產城融合發展大局,在天津站周邊打造創新創業樓宇,培育多家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十四五」期間開展創業和技能培訓3.6萬餘人次,多名技能人才在全國賽事中脫穎而出。我們正在制定鼓勵青年在河東創新創業若干措施,讓青年在河東創業有資金、有場地、有培訓、有服務、有平台、有方向,希望進一步點燃人才創業熱情、釋放創新活力。


「暖環境」,讓青年人才安心「紮下根」。我們實施「來即安居」工程,近年來依托公寓樓宇、酒店等載體,構建「1+N」人才公寓矩陣,以1個市級人才公寓為核心,聯動多個區級人才公寓,打造「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為千餘名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周轉保障,力求為人才帶來「窗外是風景,窗內是前景」的宜居體驗。人才公寓優先保障符合河東區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引進的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入住。青年群體可通過「個人+企業」雙通道申請,享受優惠價及免費換房、早餐、洗衣等生活配套服務,實現「拎包入住」,助力企業留才增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我們設立「河東人才日」,推出「家庭保障包」「河東人才一卡通」,出台突出貢獻人才落戶、子女入學、家屬就業一攬子政策,既關心人才,更努力辦好人才惦念的「關鍵小事」!
守一業白首,擇一城終老。我們的目標就 是在不斷優化政策、提升服務中為青年創造「身心可棲,夢想可期」的沃土,讓海河之東成為更多人才的選擇。

就業驛站完善就業服務的重要舉措

作為列入2025年20項民心工程項目之一,河東區始終把建設和使用好就業驛站作為深入貫徹高質量充分就業部署要求和落實市、區兩級民心工程的重要抓手,在謀劃建設中堅持因地制宜、以用為本、各具特色、統籌聯動原則,最大限度發揮就業驛站在基層就業服務中的可及性、精準性,推動形成上下貫通、業務聯通、數據融通的基層就業服務格局。截至目前,河東區人社局在重點商圈、街道及天津站等人員流動密集區,精心打造6家各具特色的就業驛站,為區域內企業和居民常態化提供免費的家門口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增強公共就業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


河東區人社局始終抓牢因地制宜、以用為本這一關鍵,在堅持標識統一、佈局合理、功能充實的基礎上,著力在就業驛站建設中,注重發揮驛站自身資源優勢,更好地滿足求職者的不同需求。比如,中山門街道就業驛站率先打造「就業下午茶」一站式就業服務模式,通過手工技能培訓、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化解就業小難題,為求職者提供了溫馨、貼心的就業服務;萬達廣場就業驛站立足「萬愛」商圈的資源優勢和集聚效應,將域內企業招聘、居民求職和技能培訓相結合,與商圈企業建立合作聯盟,解決就業「最後一公里」問題;唐家口街道就業驛站依托街域內學區資源與育兒家庭密集的特點,打造「暖心媽媽崗」特色就業服務品牌,定期開展「花藝匠心·綻放新生」等特色「媽媽崗」活動,為育兒媽媽群體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就業機會;富民路街道就業驛站坐落於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是我區首個園區就業驛站,與我局聯合開展人力資源服務進樓宇、進園區的「雙進」服務活動,舉辦政策宣講會,將政策精準送達企業,打造集崗位對接、政策宣傳於一體的多功能人社服務平台;向陽樓街道就業驛站依托街域內駐區部隊多、軍人軍屬多的特點,與有關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了退役軍人軍屬就業需求清單,堅持動態更新,做實「軍」字服務品牌;天津站就業驛站位於天津站地下北二出站口,目前處於試運營階段。作為我局聯合春華街道、站區辦共同打造、坐落在天津站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的服務站點,著力實現「下車即享就業服務」,更好滿足來津人員求職需求。


就業驛站是打通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一環,是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完善「15分鐘」就業服務圈的重要舉措。通過打造就業驛站,能夠將需求摸排、崗位籌集、經辦服務、政策宣傳、供需匹配、創業指導、就業援助等多種功能集於一體,「一站式」解決轄區內居民求職和企業招聘的需求。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