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雲山麓的懷抱中,雷峰鎮李溪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5月5日,農曆四月初八,2025年德化縣溪谷文化生活季暨中國李溪農耕民俗活動在這裡盛大啟幕,為人們帶來一場農耕文明的沉浸式體驗,也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描繪出絢麗的篇章。
活動以「農耕原鄉 雲上李溪」為主題,吸引了千餘名遊客與當地村民齊聚田間,共同開啟這場農耕文明的盛會。此次活動通過農耕文化體驗、民俗活動展演、生態旅遊推介等多種形式,深度挖掘和展現了李溪村「耕牛文化」的深厚底蘊,助力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千餘名遊客與當地村民齊聚田間,共赴一場農耕文明的沉浸式盛宴。
傳統民俗「活」起來 耕牛文化點燃鄉愁
活動在清晨7時拉開序幕,玉林堂前彩旗飄揚,激昂的嗩吶聲直穿雲霄。三聲禮炮轟鳴,百面彩旗沿著村道舞動,村民們以最高禮節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

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村民牽著披紅掛綵的耕牛,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游田。他們為牛群點硃砂、餵食糍粑,這一系列儀式再現了傳承千年的農耕禮儀。村民陳昌堅感慨地說:「牛是我們農人的好夥伴,這麼多年來,一直辛勤耕耘,為我們的生活付出了很多,我們感恩它們。」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活動借助大屏直播,將現場的熱鬧場景實時傳遞給線上觀眾。線上線下的觀眾共同沉浸在這場文化盛宴中,齊聲喝彩。
文化體驗「潮」起來 互動融合煥發新機
在游田儀式結束後,精彩的文化展演活動接踵而至。舞蹈《四季花神》的舞者們身著絢麗多彩的服飾,以靈動優美的舞姿演繹著自然之美,將四季的更迭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耕讀築夢》則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勾勒出充滿詩意的田園生活場景,讓人們感受到耕讀文化的獨特韻味。
「帶孩子來感受農耕,比書本更生動!」遊客陳曉霞讚歎。現場還精心設置了「趣味抓雞」「秧踏競賽」等充滿趣味的農耕遊戲。來自都市的家庭紛紛參與其中,孩子們在稻田里嬉笑奔跑,大人們也彷彿找回了童年的快樂。在遊戲過程中,大家深刻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與此同時,泉州市青年攝影家協會授予李溪村「采風基地」稱號,隨著紅綢揭幕、禮花升空,農耕文化體驗環節正式開啟,為遊客們帶來了更多豐富有趣的文化體驗。

生態旅遊「火」起來 三線並進激活鄉村經濟
此次活動還同步推出了「李溪生態旅遊線路」,這條線路涵蓋自然探秘、文化尋蹤、研學實踐三大主題,為遊客提供了多樣化的旅遊選擇。
在自然探秘之旅中,遊客可以漫步於千畝竹海,感受竹子在微風中搖曳的颯爽英姿,聆聽竹葉沙沙的低語;還能探秘雲間梯田,欣賞那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田園風光,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文化尋蹤之旅中,遊客可以尋訪明代虎賁山古跡,觸摸歷史的脈絡,感受歲月的沉澱。古老的建築、斑駁的石碑,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讓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研學實踐之旅中,遊客可以在林下百草園參與種植鐵皮石斛,瞭解這種珍貴中藥材的生長習性和種植技巧;還能體驗竹編非遺技藝,在編織過程中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領略民間藝人的匠心獨運。此外,李溪村的特色吊腳樓民宿和稻田認養等項目也備受遊客青睞。遊客們可以在這裡「與自然同眠」,清晨伴著鳥鳴醒來,夜晚伴著蟲鳴入睡,感受「春種秋收」的田園詩意。來自廈門的遊客王文凱不禁感歎:「沒想到鄉村游能如此豐富多彩,這裡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真的讓人流連忘返。」

文旅融合「強」起來 鄉村振興繪就新篇
雷峰鎮黨委書記陳煌林表示:「我們將持續挖掘農耕文化內涵,讓鄉村成為承載人們詩與遠方夢想的載體。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讓傳統農耕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這場農耕民俗活動,不僅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它見證了傳統農耕文化在創新中傳承,也見證了鄉村在文旅融合發展中走向振興。近年來,雷峰鎮充分依托城東新區的區位優勢,以及當地豐富的溫泉、生態資源,深化「旅遊+」戰略,致力於打造「春櫻、夏竹、秋稻、冬泉」四季品牌。通過串聯蕉溪—潘祠—李溪特色風景道,推動休閒遊、研學游、康養游融合發展,帶動了超千名村民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未來,李溪村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成為更多人嚮往的詩與遠方。(吳有森 鄧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