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一艘長度約92米的大型活水運輸船,緩緩駛入福州連江苔菉國家中心漁港。船艙內,3萬籠歷經北方「避暑」之旅的連江鮑魚,在跨越千里航程後,順利回歸家鄉海域,即將開啟冬季養殖的新階段。
據負責此次運輸任務的「閩連漁運60599號」船長卞禮武介紹,這些鮑魚在北方海域歷經7個多月的精心養殖,個頭顯著增大,活力十分充沛。
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永壽表示,當前這批鮑魚每斤約有20粒。預計到春節,將有一部分鮑魚上市銷售,而明年4至5月份則會迎來大規模上市。
鮑魚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其最適宜生長的水溫在15℃至22℃之間,一旦水溫超過29℃,就容易出現批量死亡的情況。然而,連江夏季海水溫度常常突破30℃。為應對這一難題,連江漁民獨創了鮑魚「南北遷徙」的養殖模式。
每年4月底,漁民會將鮑魚送往山東榮成等北方海域「避暑」,以此避開南方夏季的高溫環境;到了11月,再分批將鮑魚運回本地,讓其越冬生長。
吳永壽說,目前北方海水溫度開始下降,大約在14℃左右。由於鮑魚在低於7℃的環境中就可能大規模死亡,所以必須趕在降溫之前,將所有鮑魚運回連江。據悉,今年連江約有8億粒鮑魚從北方回到家鄉。
據瞭解,南北對養的模式將鮑魚苗種的夏季存活率從30%提升至80%,縮短養殖週期,還能降低成本,提高週期產量。
作為「中國鮑魚之鄉」,連江近年來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積極實施水產種苗創新工程,大力扶持官塢海產等育苗企業,成功培育出「福鮑一號」鮑魚新品種。據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統計,2024年連江縣鮑魚養殖面積達1604公頃,鮑魚產量59316噸,產值約48.64億元。(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