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8,170 “看了你們的報導才知道,原來古城有這麼多有年代感的石敢當,而且每一尊都很有歷史感、獨具特色。”“從形態各異、造型多樣的石敢當可以看出,泉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日前,《泉州晚報》尋訪古城石敢當的報導《走進街巷看萌獅》見報後,不少市民、遊客紛紛留言,表達了對古城街巷中石敢當的興趣。 他們曾經尋到的石敢當有些已不在了,比如象峰巷這兩隻。 “除了你們報導過的那些,我和我爸爸還找到很多石敢當,其中有好幾隻非常隱蔽,我們找了很多次才找到。”就讀於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張傑珅,2021年3月第一次接觸到石敢當,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年多來,他跟著父親張曉亮走遍泉州中心市區的大街小巷,無論酷暑還是嚴寒,白天還是晚上,都在樂此不疲地尋訪石敢當。 他們不僅找遍市區的大小石敢當,如今腳步還邁向南安豐州等地,他們還計劃走走晉江、石獅、泉港等地,尋訪遍佈泉州城鄉各個角落的石敢當,記錄下這些城市的“守護者”。 一次觀展 從此迷上石敢當 “什麼是石敢當?它是做什麼用的?”大部分“10後”都不懂石敢當是什麼,2021年的3月初,還在讀二年級的張傑珅,跟著父親參觀了高校教師、插畫師青羊的石敢當插畫展,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石敢當,沒承想就此與石敢當結緣,開啟了一段神奇而快樂的旅程。 後山社守護在一戶人家門口的石敢當 張傑珅的父親張曉亮介紹說,張傑珅從小就對歷史文化、有歷史感的老物件感興趣,因此,週末經常帶著他走訪各級文保單位、上清源山尋找摩崖石刻,或者四處尋訪古井、古橋、牌坊等,“他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在陪伴他尋找的過程中,我也慢慢培養起興趣,所以,很多人以為他對泉州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是受我影響,其實恰恰相反。”張曉亮笑著說。 張傑珅找到第一隻石敢當,位於泉州中心市區北山巷。 當時,張曉亮跟兒子大概介紹了下石敢當的作用,回去後,又同他一起在網上查找了一些關於石敢當的資料和視頻,通過瞭解,張傑珅對石敢當產生了興趣,他們當即決定開始尋找石敢當。 接下的時間,他們一有時間就去找,週末、節假日,都在尋訪的路上。他們一開始會在網上查資料,有些報導會標注石敢當的大致位置;他們也會向一些對泉州古城比較瞭解的人請教,比如,泉州民間文化守護弘揚者、“一茶書房”負責人“泉州老李”李以健便經常為他們提供線索,佈置“作業”:“我直接告訴你多沒意思,我可以給你一個範圍,一個數量,你自己去尋找吧。” 一開始他們尋找的速度很慢,找到的也並不多,找著找著便積累了一點經驗,“我們發現一些規律,比如說一些比較長的巷子對面可能會有,而且要在比較有年代的建築周邊找,更容易找到。”張傑珅介紹說。後來他們越找越快,範圍也從一條街巷擴大到整個市區。一年多來,他們找到大概50只。 他們不僅能完成李以健給的“考題”,有時候還會完成“附加題”,“比如,李老師說城南片區有9只石敢當,我們最後一共找到了10只,還多了1只。”張傑珅自豪地說。 寒風中走兩天路 只為尋一隻石敢當 張傑珅說,尋找石敢當的路上,有樂趣、有驚喜、有遺憾,更多的是真切體驗到什麼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白天上學,他就在父親的陪伴下利用晚上出來找。 古城許多石敢當位置十分偏僻,或者千百年來,已融入周邊的建築中,很難被發現,因此,找起來困難重重。網上有的報導會寫石敢當大概在什麼位置,某條街巷,但知道大概方位找起來也並不容易,比如甘棠巷11號旁邊巷子裡的那只石敢當,他和父親走了三天都沒有找到。他太希望能找到這只石敢當了,白天上課,晚上放學後也出來找,連續找了三個晚上。最後一個晚上,他們才發現,原來這幾天停電動車旁邊的巷子一走進去就看到了。“還有,古榕巷裡的那只趴在牆洞、據說是古城區最小的石敢當,很有名,我們也知道在那條巷子裡,但它真的很小,縮在牆角,那個小洞好像一個排水口,沒有蹲下去看,很難發現。我們當時只知道大概位置,也是找了很久。” 有些石敢當十分偏僻,要費很多時間才找得到。 他們曾經為了找其中一隻石敢當,在寒風中連續走了整整兩天,兜兜轉轉,走了很多路才找到。除了累,也曾遇到一些“驚心時刻”,比如有的街巷裡,會遇到比較凶的狗,有的巷子裡環境比較差,他走進去會有點害怕。最終都在爸爸的鼓勵下,克服困難、完成尋找任務。 城南金蓮寺旁小巷裡石敢當藏在牆上 是什麼支撐著他這麼長時間的尋找?張傑珅說,是因為對石敢當的濃厚興趣,“儘管找的時候很辛苦,但每次找到都感受到很大的驚喜和感動,挺有意思的,所以再辛苦,我們也沒有想過要放棄。” 尋找的過程中,有時也會有遺憾。他們找到石敢當,並不是拍個照、打個卡就算了,路過或者有空,還會特地去看看它們。但是有時候回去會發現,有一些他們之前找到的石敢當,比如說象峰巷水槽裡的那只、三朝巷跟古榕巷交界路口及屋頂的那2只,已經不見了,這些不免會讓他難過,“當然也慶倖,我們曾經認識它們,還跟它們合影了,我也認識到,我們要保護好它們。” 定下計劃 尋獅範圍再擴大 如今,一年多來,張傑珅和父親基本走遍了泉州中心市區的大街小巷,一個個找到並記錄下這些守護城市千百年的石敢當,如今,他們的腳步已經不局限於市區,開始邁向縣(市、區),南安、晉江、石獅、泉港……這些古老石敢當保存較多的地方,他們打算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找過去。 無論酷暑還是嚴寒,他都在堅持尋找。 都說“先有豐州,後有泉州”。近期,張傑珅和父親開始找豐州的石敢當。相比泉州老城區,豐州的石敢當找起來更難一些,但是令他們感到驚喜的是,豐州的石敢當更加古樸,他們聽李以健老師說豐州有十幾隻古石敢當,目前去過幾次,只找到五隻,剛好即將進入寒假,他們準備盡快攻下這一“作業”。 形態各異的石敢當常常給他帶來驚喜 張曉亮表示,在他們尋找的過程中,孩子對泉州的歷史文化興趣更加濃厚,經常會主動學習,通過上課、查詢志書等方式,更加瞭解泉州,也會主動要求走訪各級文保點。因此,除了尋找石敢當,接下來他們還計劃尋找泉州的經幢、牌坊、古橋遺址、旗杆石、古井、古樹名木等。 “石敢當是他瞭解泉州的入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收穫很多,也希望我們能為泉州石敢當、泉州獅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盡一份力。”張曉亮表示。 作者 黃寶陽/文 張曉亮/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