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泉州市創新大會召開
編者按:10月17日,2023年泉州市創新大會召開。會議以「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加速推動『開放創新、智造未來』,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為主題,吹響堅守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號角,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和區域創新中心。
創新大會集中籤約項目53個
總金額352.55億元
記者從2023年泉州市創新大會獲悉,今年以來,全市累計簽約高新技術項目99項、總金額525.15億元(人民幣,下同),本次大會集中籤約項目53個,總金額352.55億元,其中,創新大會上集中籤約高新技術簽約項目47項、總金額259.55億元,上台簽約的有24個項目,另有23個項目在線下簽約;上台簽約的還有科技金融投資項目6項、總金額93億元。
此次簽約高新技術簽約項目涉及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智能物流系統、產教融合、工業機器人等眾多領域。其中,清源創新實驗室、中科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天津大學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家大院大所與泉州本地企業簽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知名品牌企業與相關縣(市、區)簽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有力推動縣域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
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近年來,泉州金融支持創新的力度、廣度、精度不斷提升。會上,6個科技金融項目簽約,河鋼數字化增材項目簽約,設立泉州安芯產業投資基金、泉州市大數據產業基金、泉州智能製造投資基金等5家產業基金,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記者游怡冰)
泉州推出「1+3+N」政策體系——
「讓企業家願創新、敢創新、會創新」
為大力推進「開放創新、智造未來」,在2023年泉州市創新大會上,泉州推出「1+3+N」政策體系,拿出政策資金18億元(人民幣,下同),配套創新基金超150億元、天使基金5億元,讓企業家願創新、敢創新、會創新。
「1」 出台一個《意見》提出26條舉措
「1」,即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加強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6條舉措。突出堅持龍頭引領,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一起抓;堅持應用導向,科技創新、工業設計一起抓;堅持兩化融合,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一起抓;堅持海納百川,本地研發、異地研發一起抓。
「3」 推出三個行動《方案》
「3」,即推出《智能製造數字化賦能三年行動方案》《工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方案》等。數字化賦能方面,根據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同階段,分行業分層級,提供診斷咨詢、設備改造、軟件應用等差異化服務,帶動產業數字化提質加速,促進數字產業化。工業設計方面,通過強基礎、育平台、鑄鏈條、抓賽事、優生態,推動泉州工業設計由傳統外觀造型設計向功能、結構、材料集成運用的現代工業設計轉變;專精特新方面,佈局15個專精特新專屬園區,導入研發創新資源,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集群向百億、五百億、千億規模發展。
「N」 出台12份新政策實現「四個倍增」
「N」,即圍繞打好產業發展「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優環境」組合拳,深入實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抓創新促應用」「綠色數字技改」等專項行動,出台12份新政策,全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高端研發平台、高層次人才實現「四個倍增」。主要政策有——
精準幫扶強主體。按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所需,「量身定制」政策。一是重獎龍頭創建「國」字號創新平台。對被世界經濟論壇認定為「燈塔工廠」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二是高企培育由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扶持。優質高企「免審即入」標準化園區,不受畝均稅收、投資強度等入園門檻限制;對規下優質高新技術企業新租賃500平方米(含)以上標準廠房、規上優質高新技術企業租賃2000平方米(含)以上標準廠房的,由園區運營方給予入駐前兩年租金全額減免,所在縣(市、區)財政對園區運營方減免租金給予適當補貼;加大研發投入分級激勵力度,符合條件的給予10萬元、50萬元、200萬元獎勵。三是賦予專精特新「特殊待遇」。降低技改貼息申報門檻,省、市資金分別按2%、1%給予貼息;直接納入泉州市技術創新基金「白名單」;鼓勵在北交所上市,在享受上市扶持政策基礎上,再按實際證券中介費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工業設計補短板。用好工業設計「金手指」,打通科學技術向市場轉化的最後一公里。一是獎勵大平台。對獲評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的企業,一次性給予300萬元和100萬元獎勵。二是創新推出「工業設計券」。把工業設計視同技術研發,對泉州企業向工業設計機構購買設計服務,給予技術合同金額最高30%的創新券補助。三是率先推出「人才地方糧票」。在全省率先試點開展工業設計專業職稱評審,支持工業設計創新人才「跨類別」「跨專業」參加職稱評審,有序向縣(市、區)、工業設計協會下放中級職稱評審權限。四是建設工業設計城。引進國內外一流專業設計企業(機構),對工業設計綜合展示平台裝修、布展費,最高補助200萬元;打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智能、新模式」等「五新」孵化器。
創新機制激活力。以開放格局鏈接全國、全球資源,推動前端技術論證、實驗室研究全國化,後端中試、工藝開發本地化。一是推進大院大所市場化。鼓勵大院大所創新運營機制,推行「研究院+公司」模式,允許大院大所將獲得的科研補助資金,轉作註冊資本金;對大院大所實行「基本運行經費+科技創新券+科技成果轉化獎補」的支持方式,對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轉化及服務企業收入,按收入額的20%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助。二是獎補平台建設。對大院大所購置科研儀器、創新設備的,按非財政資金購入科研儀器、創新設備的實際購置金額參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給予2年最高500萬元的補助;對符合條件的創新研發中心,按企業在建設過程中購入科研儀器、創新設備的實際購置金額按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給予3年最高1000萬元的貼息補助。三是鼓勵異地研發孵化。異地研發投入可計入泉州母公司,享受泉州研發經費投入獎勵;對符合條件的飛地孵化基地獎勵100萬元、聯合創新孵化中心獎勵300萬元。
數智賦能促轉型。我們將重點鼓勵企業開展研發、設計、生產、物流等全流程數字化。一是建設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搭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普惠算力服務,以「AI+現代製造」場景應用,服務本地企業智轉數改。二是打造「國」字號示範工廠。對入選國家、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建立數字技改項目庫,對入庫項目貸款給予年化最高2%的貼息支持。三是扶持一批產業大腦。
對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入選國家、省級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獎勵。
(記者 王樹帆 王燕雙)
泉州智造 民企創新
今年以來,泉州探索構建「全國研發、泉州智造」發展新模式,強化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位於石獅寶蓋科技園的七彩虹印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並在今年正式推出的三合一數碼成衣噴墨印花設備,可以實現「前處理」「白墨打印」「彩墨打印」三道程序同步進行,原來每小時只能生產30件印花產品,如今達到300件。(陳小陽 詹偉志 攝)
泉州:激盪科技創新的澎湃力量
核心提示:
泉州,一座創新驅動不斷向縱深延展的製造之城,一座科技持續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城。
發射全國第一顆以茶葉冠名的遙感衛星「安溪鐵觀音一號」、落地全國第一個區域型時間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建設全省首個國家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泉州站」……回望這些年,泉州不斷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肥沃土壤」,一批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主要科技創新指標穩步提升,昂首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當時針指向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時,在泉州吹響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的集結號時,澎湃的新動力必將推動「泉州號」迎著開創「開放創新、智造未來」的新局面,加速駛向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輝煌。
全過程創新「生態圈」加速構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在位於安溪縣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廠,我們就看到了創新帶來的未來世界。只見在四排高達十層的植物工廠生產層架上,各式蔬菜瓜果在沒有陽光、雨露、土壤的全封閉空間內茁壯生長,機器人搖晃著機械臂自動進行播種、栽培、採收等作業。據悉,這是全球唯一一座全生產流程無人化的植物工廠。該公司董事、研究院副院長李陽介紹,所有過程依靠自動化營養液澆灌、LED光源技術以及自動化設備,單位面積產量比傳統大田農業生產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生長出的蔬菜無農藥、無重金屬污染、不用洗就可直接食用。
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不竭動能。
在位於南安的福建申利卡鋁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兩台旋壓機器人不停忙碌著。它們生產出來的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硬度汽車輪轂。「這種輪轂輕量化而且硬度非常高,適用於賽車、卡車等幾十種車型。目前,我們是國內汽車細分賽道輪轂行業的『小巨人』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黃河輝說。
企業對創新的遵從和自覺,源自城市良好的創新生態。近年來,泉州以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主線,深化抓創新促應用,加快推進研發投入、高新企業、高端研發平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等「四個倍增」計劃,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讓企業更敢創新,也更容易創新。
錨定構建「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圈,泉州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再出發——
推動科技金融雙向融合,設立全市首只科創天使基金,突出「投早、投小、投新」,100%投向具備核心技術、創新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和創業團隊;
深化科技工作「放管服」改革,46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率100%、「最多跑一趟」100%;
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機制,進一步優化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方式,不設門檻、充分賦權、限時攻關,以幹成事論「英雄」;
提升科技服務質效,從推行科技創新券、獎勵補助、加計扣除、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力度;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涉深水,《市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台,向束縛創新的藩籬動真格。
傳統產業打出創新「突圍戰」
創新賦能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如今的泉州,一雙鞋、一個馬桶、一片茶葉都走上了新舞台,紡織鞋服、建材家居、機械裝備等傳統製造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不久前召開的安踏集團2023年創新大會上,「馬赫家族」「微多孔速干之王」等4件作品獲得金獎。其中,「馬赫家族」系列跑鞋採用行業首創的GOZONE系統等技術,使鞋子整體更輕、鞋底更彈。這款跑步「神器」,總銷量已接近百萬雙。
在九牧集團「燈塔工廠」,注塑全過程無人化,機器人精準抓取;遍佈車間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時顯示訂單進度、設備運行狀態等情況;接入5G網絡的AGV小車,滿載生產物料靈活穿梭。這個「燈塔工廠」每年可生產450萬套智能馬桶,品質合格率達99%。
在八馬茶業茶莊園內,分佈著幾十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氣壓、光輻射總量、茶樹長勢等。「通過移動5G智慧茶園項目,坐在辦公室就能看到茶園的一切。」八馬茶業品牌中心福建區域負責人徐秋艷介紹,工作人員可以及時應對異常氣候、土壤生態變化等環境因素,開展驅蟲防病等工作,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
科技創新,是泉州企業的共識,而借力科研平台也成為它們的明智之選,產業鏈、創新鏈的「雙向奔赴」在泉州每天都在上演。
在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晉江研究院的實驗室裡,400多台儀器設備為鞋「體檢」,它們幾乎能檢測一雙鞋子的所有性能,其中僅一項耐折性測試,就需要高速折壓成品鞋4萬次。該研究院每年服務企業500多家。
在福建南安德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製造研究院的技術團隊幫助該企業研發出智能化拋光裝備,解決了衛浴金屬零配件生產採用人工拋光的弊端,一舉將拋光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在柒牌集團,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中心為該公司研製出國內紡織領域首個5G+AGV(物流)機器人,該機器人可在車間、電梯、倉庫、貨架間自由穿梭,一舉為柒牌降低人員成本70%。
近年來,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泉州按照一個主導產業至少創建一個科研創新平台的要求,累計引進共建中科系、大學系、央企系等19家大院大所成為產業創新「專業隊」。這些院所已承擔科研項目700多項,服務企業超萬家,解決技術難題1427項,合作研發及成果轉化1033項。
對泉州而言,科技創新既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特性的需求,更是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的歷史使命。
為推動科技創新,在2023年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泉州發佈了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開放、綠色發展等若干政策,即「1+1+N」政策體系;在本次全市創新大會上,還將聚焦行業、企業政策需求,市級層面發佈「1+3+N」政策包,指導縣級層面制定一批配套政策,形成政策間協同聯動,推動泉州由製造大市向製造強市邁進。
新興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與傳統產業遙相輝映的是,泉州新興產業風頭正勁。
2016年,晉江敏銳捕捉到發展集成電路的機會,規劃建設總規模2.5萬畝的集成電路產業園,產業政策、人才政策緊隨其後。7年間,晉江集成電路產業築鏈成勢,已落地勝科納米等50多個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逐步形成覆蓋設計—製造—封裝—裝備材料—配套—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的產業生態,產值破百億元。
在位於石獅高新區的中科光芯公司無塵生產車間,各道工序緊張作業,如筆尖大小的光芯片源源不斷被加工成光器件。
中科光芯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擁有全產業鏈的光芯片生產企業,2019年以來產能增長了10倍,光芯片市場供應佔全國約五成,研發的多款產品成功突破「卡脖子」技術,打破國外產品壟斷。
在清源創新實驗室,侯琳熙教授團隊正與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針對面板和半導體行業使用的清洗劑等開展產學研合作。「有了清源創新實驗室雄厚的科研團隊支持,我們的項目合作十分高效。」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興奮地說。針對顯影液大部分被國外企業壟斷的現狀,雙方聯合緊急開發「高濃度水基顯影液項目」,僅用半個多月就攻克關鍵技術。
開闢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泉州加快佈局新材料、集成電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
以光電行業為例,泉州通過5年的謀劃佈局,走出了一條逆風飛揚之路,成功招引中石光芯(DFB產能全球領先)、宏芯科技(硅光芯片國內領先)、慧芯科技(高速光電探測芯片國內領先)等行業領先項目,聚集了渠梁電子、三安科技、博純等76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401億元,加速建設光子技術中心、蘭姆達研究院等研發平台,落地一批由國家特聘專家、國家傑青等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集成電路與半導體產業成功列入「十四五」國家集成電路產業「3+N」重大生產力規劃,成為全國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
為引導金融資本聚焦賦能光電行業加速發展,泉州正在推動設立多只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強化對高科技團隊的創業資本支撐,特別是設立規模100億元的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為光電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項目提供最高項目投資額90%和研發費用50%且利率為2%/年的融資支持。
聚焦新興領域,泉州在科技招商競賽中斬獲頗豐。瞄準新能源、生物醫藥、大健康、人工智能等產業「新賽道」,今年已引進華商廈庚氫能項目、醫用精準靶向同位素、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等科研創新項目53項,計劃總投資額超450億元。
在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而在泉州,這個比例超過90%。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加速推動「開放創新、智造未來」,泉州創新浪潮將與時代共振,繼續奔湧向前!
(記者 王樹帆 通訊員 王燕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