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正構建產業合作新版圖

15日,在福建南平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武夷山)竹業博覽會上,台灣參展商羅士傑表示:「接到歐洲6億支不含塑吸管訂單時,我們就決定進入竹製品市場。」正是「以竹代塑」這一轉型,讓羅士傑公司的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劍春此間指出,竹子生長快、固碳強,竹製品生產能耗與碳排放低於塑料。竹吸管數月即可自然分解,遠優於塑料吸管數百年的降解週期,竹製品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選擇。
品牌與技術雙輪驅動竹製品打開國際市場。「武夷竹立方」的品牌價值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羅士傑表示,自有品牌使竹餐具在歐洲實現溢價,消費者對綠色品質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工藝和耐用性處理技術的進步,不斷拓展竹製品應用場景。
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採購商雷吉娜·馬戈梅多娃透露,聖彼得堡部分咖啡館、連鎖餐廳已試用竹餐具,年輕群體接受度頗高。未來會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
本屆博覽會吸引多國代表參會,國際竹籐中心的政策優化建議與智能採運技術推廣,將助力竹製品產業發展。從訂單落地到跨國合作推進,「以竹代塑」正憑藉環保優勢、技術創新與多方協作,逐步構建新的產業合作版圖。(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