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特教人才研學營開營

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特教從業人員及心智障礙青年代表等近200人,齊聚福州市科技館

【記者陳子發福州報導】對於教導學習認知障礙的學生來說,特教老師真的十分辛苦,在福州舉辦的海峽青年會的活動中,融合特教人才研習營已進入了第三屆,8月5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特教從業人員及心智障礙青年代表等近200人,齊聚福州市科技館拉開帷幕,共同探索融合教育新路徑。

兩岸特教人才相見歡。

本次研學營活動由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務中心主辦,共青團福州市晉安區委員會、福州建總地產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協辦。
在福州市科技館外,一幅佔地156平方米的巨型飛行棋盤成為遊客的焦點。
這一巨型棋盤面積相當於普通棋盤的近一千倍,設計靈感源於2023年首屆兩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學營時引進的台灣特教社交桌游課程。
棋格間巧妙嵌入精心設計的心智障礙科普知識,內容涵蓋障礙類型介紹、科學認知解讀、 溝通互動技巧,體現了尊重差異、平等包容的融合教育理念。
開營式上,一曲由大陸視障青年鄭達鴻與台灣青年代表共同演繹的研學營主題曲《心光》閃亮登場。

特教老師帶著身障學生參加各項學習活動。

詞作者為自閉症家長汪曙煌,曲作者為視障青年鄭達鴻,傳遞了關懷特殊群體、期待心靈融合的積極主題,優美的旋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鄭達鴻表示,音樂沒有障礙,和台灣的夥伴一起唱響這首歌,能感覺到我們的心是相連的。
福州大學赴福清市特殊教育學校青年志願服務隊的學生帶來了「理科+特教」的融合片段教學展示,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活動將抽像的光學原理具象化為可觸可感的實驗圖景。
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團隊呈現了「繪本+特教」的課程片段,創新融合繪畫、粘土、沙子等材料,從認知、情緒、社交教學,訓練學生的精細動作與專注力,生動體現了本地高校在融合教育人才培養上的探索。
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務中心主任郭兵表示,本次研學營依托福州小善公益服務中心在福瑞社區開設的社區特教課堂,旨在匯聚兩岸特教的智慧與經驗,通過共研共建共享的方式為更多特殊需求人群及其家庭帶來切實支持。
經過多次兩岸特教人才的融合,研學營將陸續開展特殊教育機構參訪、兩岸青年創業案例分享、惠台利民政策宣講等豐富行程,同時持續展開深度對話與實踐協作,共繪海峽兩岸融合教育發展的美好未來。

當台灣青年參與大陸政協,
協商式民主真的能下情上達?聽聽他們說了什麼?

【記者劉治強、陳子發福州報導】幾位曾參與過政協會議的台灣青年,(5)日下午在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舉辦「走進政協·台灣青年說」活動中,說出他們親身經歷的民主協商,「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做」,是他們共同的感受。這場青年對話,書寫出政協兩岸融合新篇章。

在政協的協助下,實現王怡雯鄉建鄉創的願景。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阮詩瑋說,習主席勉勵兩岸祖國統一殷切,青年在兩岸交流歷程中,積極響應。當前受民進黨阻礙下,希望年輕人的親身體驗大陸真實情況。
福州市委書記郭寧寧,習主席任福建官員時創建福州台協會,去年並以書面賀其成立30年慶,加快福馬同區。
來自台灣新北市、定居福州十年的「福州女婿」林傑民分享自身參與政協建言的歷程,表示兩岸持續溝通,深化理解,彼此的心一定會越走越近。

台青大合唱。

台胞林君盈與政協結緣已經6年,從教育到科技,從生態到民生,每一個向政協提出的案子都能夠看到成果,在充滿創業的熱土上,逐步扮演起紅娘及引路人的角色,積極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為兩岸美好未來添磚加瓦。
年輕的台灣姑娘許真真談及發起「福台志願服務中心」的初心,盼以志願行動深化兩岸情誼。
短影音創作者陳筱婷在政協委員池小霞的帶領下走街串巷,以老夫子一人一狗游福州公眾號,將福州的街景日常,精彩的呈現在台灣人的面前。
當他參與了許多政協活動之後,讓他深刻瞭解,「說了有人聽,聽了有行動」的制度,讓他感備受重視與溫暖。

以話劇的方式演繹馬祖人在福州買新房子實現「福馬同城」的未來。

節目中,台胞魏文以馬祖人的身份見證「同城生活圈」政策便利帶來的真實轉變。
從事鄉建鄉創工作長達10年的台胞投資者王怡雯,用理解、實踐和共識,詮釋他對協商民主的體會。
王怡雯表示,他的「理解、實踐、共識」,實際上是將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的理念,轉化為共同振興鄉村的具體行動。
而福建政協委員艾珂竹透過節目《艾在歸途》,記錄台胞尋根故事,每則真實的故事,令觀眾淚眼潸潸,真正讓政協提案走進現實生活的案例。
活動最後,在《奮鬥吧!青春》的旋律中,兩岸青年彼此鼓舞,攜手展望融合未來。

慶祝台灣光復80週年 兩岸青年同聲合唱快閃在福州

【記者劉治強、陳子發福州報導】慶祝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邀請兩岸近兩百位音樂藝術青年,參加合唱快閃活動,引來不少福州市民及路過旅客圍觀。
本次活動由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主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承辦,福建省歌舞劇院、福州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協辦。

有了鋼琴伴奏,聲勢浩大。

活動自8月4日啟動,將持續到8月8日,為期5天。‌為增強傳播力與歷史縱深感,活動首次創新採用青春洋溢、傳播力強的「快閃」形式,兩岸同聲,閩台共振。活動地點選擇以福建省會福州和三明永安抗戰遺址為天然舞台,人地共情。
8月4-6日,在福州活動期間,兩岸青年將在福州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文化園區、閩江等地共同唱響《長城謠》《畢業歌》《歸來》等鐫刻著民族記憶的經典歌曲,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的動人旋律,通過「歷史場景+青春歌聲」的碰撞,凸顯記憶傳承主題。
在綵排、交流與合唱過程中,現場氣氛熱烈感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自發跟唱,激昂的歌聲不僅是對崢嶸歲月的深情緬懷,更是兩岸青年攜手傳承民族精神、共擔時代使命、展望融合發展的嘹亮宣言,活動不僅增進了兩岸青年對共禦外侮、追求光復的壯闊歷史的共同認知,觸發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厚情感,也為促進海峽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青春的正能量。

快閃合唱有小提琴助陣。

活動緊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與台灣光復80週年的重大歷史節點,將厚重的歷史記憶轉化為鮮活的情感表達,活動以音樂為橋樑,為兩岸青年搭建了一個銘記共同歷史、抒發愛國情懷、增進心靈契合的平台。
歌聲穿越時空,深情迴盪,是藝術的展現,更是共同歷史記憶的喚醒、民族情感的凝聚與和平發展心願的抒發,生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刻內涵,讓歷史照進現實,讓青春致敬先輩。
8月7-8日,兩岸青年還將前往三明市永安,在永安吉山萃園、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舊址等地開展相關快閃展演和參訪活動。

閩台青年人才研學營 深化兩岸融合

【記者劉治強福州報導】來自台灣多所大學的40名兩岸青年8月2號齊聚福州市,開啟為期7天的研學交流活動。這項名為海峽青年薈之活動,已經舉辦第十三屆,其中第三屆「好年華聚福州」閩台青年人才研學營活動在福州開營。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下屬福州市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具體承辦。主辦方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特色研學、精準對接、分享交流等環節,旨在增進台灣青年對福州曆史文化、城市發展及產業機遇的瞭解,促進兩岸青年人才間的深度互動。

來自台灣的40名大學生參加福州青年薈各項活動。

據主辦方表示,研學營活動特邀來自台灣的苑舉正、苑舉民教授等知名學者擔任研學導師。
苑舉正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表示希望此次活動能幫助台灣青年更立體地認識福州,為兩岸青年搭建思想碰撞與情感連接的橋樑。
苑舉民教授也表示期待兩岸青年學子能在科技參訪與互動體驗中激發創新思維。

參加的學生聚精會神的聽取介紹。

此次研學營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研學路線。兩岸青年們將走訪福州規劃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等曆史地標,體驗閩江夜遊,實地瞭解福州的曆史文脈與城市變遷。
同時帶領學生深入創新平台,如福州軟件園、閩都創新實驗室等,瞭解福州在科技與產業領域的最新動態。
此外,還將考察福州數智人才港、福州市人才公寓等人才服務設施,瞭解福州在數智化人才服務及配套保障方面的具體舉措;最後還將深入高校參訪交流,瞭解福州高等教育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兩岸教育合作方面的前沿探索。
為了幫助兩岸青年瞭解在福州地區發展機會,主辦方還將於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活動現場設立「好年華聚福州」人才服務驛站,提供惠台利民政策咨詢解讀、崗位精準匹配及人才職業測評等服務。
活動期間,還將組織多家用人單位提供優質崗位,供有意向的台灣青年現場對接洽談。

參訪的大學生們心想著,我的未來不是夢。

據主辦方指出,本次活動的核心目標是把服務送到台青身邊,解決他們最關心的「政策怎麼享」、「崗位哪裏找」、「發展如何規劃」等實際問題。
未來,福州市人才發展集團將繼續深化活動品牌建設,拓展兩岸青年人才交流渠道,為台青來榕發展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保障,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此次研學營活動是「好年華聚福州」閩台青年人才研學營連續兩年在海峽青年薈期間成功舉辦的一部分。前兩屆活動累計吸引了近百名兩岸青年參與,不僅加深了他們對福州曆史文化與城市發展的認知,更有效促進了兩岸青年的交流互動與互信增進。相信未來,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將會有更多優秀的兩岸青年人才來榕創業就業,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聞推薦